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把握0 3歲BB語言發展規律

把握0 3歲BB語言發展規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神經活動。正常嬰兒生下來就喜歡聽媽媽的聲音,會將媽媽的聲音與溫暖、食物和舒適聯繫在一起。語言是表達思想和意識的一種形式,它與小兒的智能發育有直接關係。語言的發育必須聽覺、發音器官及大腦三者功能正常,三者中任何一個發育異常,都會影響語言的發育。耳聾、發音器官或大腦功能有障礙者均不會說話(啞吧)或者表達語言的能力差。父母根據寶寶所處的年齡段,參照一下寶寶語言發育的特點,對寶寶的語言發育進行觀察和測試。

把握0-3歲BB語言發展規律

把握0-3歲BB語言發展規律

0-3歲寶寶語言發育過程家庭測試

月齡正常語言發育

新生兒能哭叫,會用哭聲來表達飢餓和疼痛; 所反映出來的哭叫聲在音響度、時間、音調上有所差別,媽媽常能區別出其中的不同。

2個月發出和諧的喉音如“啊、咿、吳”。

3個月咿呀發音; 朝發出聲音的方向扭頭。

4個月開始模範一些聲音; 大聲發笑,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微笑。

5個月能喃喃地發出單調音節。

6個月能發出單音“媽”“爸”;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開始對“不”有反應。

7個月能發出“爸爸”、“媽媽”等複音; 通過音調辨認感情; 對聲音有反應時發出聲音; 利用聲音表達喜悅和不高興; 開始一連串音節的咿呀學語。

8個月能重複大人所發的簡單音節; 能發出雙字重音“媽媽”、“爸爸”,但無意識。

9個月能聽懂“再見、把手給我”等詞句。

10-11個月能用很多單詞表示各種意識。

12個月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牙、眼、燈、碗; 1歲時纔會叫“媽媽”、“爸爸”,對說話的注意力日益增強; 能聽懂大人的吩咐,對簡單的語言要求做出反應; 對“不”字有反應; 能利用簡單的姿勢例如搖頭代替“不”; 開始反射性咿呀學語。

15個月能說出自己的名字。

18個月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能講2-3個字的詞組; 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辨認出熟悉的人和物體; 能說出幾個單獨的詞; 能用代名詞你、我等; 說話時反覆使用熟悉的單詞。

2歲會用2-3字組成的句子; 在2歲末聽到某個物體或圖畫的名字時,能指認; 能聽懂簡單的命令。

解析:

  寶寶說話晚 警惕3因素

1. 遺傳因素

父母小時候開口晚,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也較晚。

2. 環境因素

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對寶寶的關心程度也影響着寶寶的語言發育。平時大人與寶寶很少說話,使寶寶很少得到練習說話的機會因而影響寶寶語言的發育;另外有些家長對寶寶過於溺愛和遷就,總是根據寶寶的手勢、眼神來滿足其要求,忽視了對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3. 疾病因素

臨牀上所見小兒聾啞症是因自幼雙側耳聾,從而不能說話所致。分先天和後天兩類,先天性多由遺傳、近親結婚、母親懷孕期患風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引起;後天性者多由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氨基甙類抗生素)流行性腦膜炎等疾病引起。再如大腦發育不良(智力低下)可以影響寶寶語言發育。

有的寶寶1歲多開始說話,但到2-3歲後卻逐漸不講話了,這可能是得了孤獨症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屬於病態表現。此外,寶寶長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或聽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語言發展延緩。

  關注寶寶語言發育須掌握4個原則:

1.寶寶說話的早晚是與父母的教育、關注分不開的。嬰兒滿月時,即使媽媽在其他房間,他也可以辨認出你的聲音。在寶寶清醒時,大人多和他說話時,他會感到安全、舒適和愉快;當他咯咯笑時,他可以看到你臉上的笑容或喜悅,並認識到談話是一種雙向交流。這些最初的會話將使他學會許多精細的東西,例如輪流說話,音調、模範和語速等。一般來說,獨生子女要比生長在多子女大家庭中的孩子說話早。

2.女孩傾向比男孩說話早。現有調查數據顯示,會說50個詞的平均年齡在女孩爲18個月,在男孩爲22個月。家有男孩媽媽應更重視早期語言開導和訓練。

3.孩子長到1歲半還不會說話,應該帶寶寶到專科醫院首先檢查聽力,這是因爲聽力喪失的寶寶,無法學習說話,最終會成爲啞巴。其次檢查發音器官如上齶有無隱性齶裂,舌繫帶短否,舌體能否靈活運動,牙齒、懸雍垂、咽後壁有無問題等。再次,要檢查寶寶神經精神發育情況,有無智力障礙,因爲智力低下的兒童往往伴有語言發育遲緩。若去除以上原因後,家長的態度和做法尤爲重要,此時應積極教他張口說話,並在專家指導下進行語言訓練。

4.6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氨基糖甙類藥物。近年來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每年有三萬兒童不恰當使用耳毒性藥物(95%以上爲氨基糖甙類藥物)而造成耳聾。氨基糖甙類藥物包括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和新黴素。從8所聾啞學校410例後天性聾啞兒中有404例爲藥物所致,其中鏈黴素310例,慶大黴素39例,卡那黴素20例,鏈黴素加慶大黴素35例。年齡分佈爲,0-6個月佔22.5%,0-1歲佔24.3%,0-2歲佔26.5%,0-4歲佔19%。因此,必須強調,6歲以下兒童禁用氨基糖甙類藥物。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