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亂髮脾氣天生的?被慣壞了?這9條答案內含解題思路!

孩子亂髮脾氣天生的?被慣壞了?這9條答案內含解題思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又發脾氣呢?不能這樣做,都說過多少次了!”一邊是孩子大哭,一邊是父母擺事實、講道理……這一幕,估計在每個家庭都會頻繁上演。在《爸爸去哪兒》第一季裏,小公主王詩齡一生氣就喜歡甩衣服,一向耐心的王嶽倫也不淡定了,開始批評王詩齡,不免引來一場大哭。

孩子亂髮脾氣天生的?被慣壞了?這9條答案內含解題思路!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劇照

小孩暴脾氣、亂扔東西、反抗甚至攻擊,幾乎每個父母都會在不同程度上遇到這種問題,尤其是在孩子比較小的年紀。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調節情緒和抑制衝動,還不明白父母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

研究表明,超過2/3的學齡前兒童都有亂髮脾氣的毛病。該如何解決他們的破壞性行爲障礙呢?

答案絕對不止一個。

一、從大局出發,孩子需要積極的親子關係來聯絡情感和促進發展。在家庭裏,孩子們大多數情況下很合作,這種積極的家庭互動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親密,更容易學習良好的社會技能。

而當孩子們顯示出破壞、攻擊、反抗的傾向時,也需要積極的鼓勵來聯絡情感。但是,那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已經被激怒,煩躁、氣憤、失望甚至絕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孩子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爲他們的行爲模式引起了消極的反應。而父母們常常在某些情況下過分懲罰,在其他情況下又放任自流。

這樣的情況下,臨牀心理學家蓋卡維爾奉勸煩惱的父母要講究鬥爭的方法,不能指望監督他方方面面的行爲。相反,你要考慮懲罰的“配額制”。 對攻擊性的和反社會的行爲執行最嚴格的限制,即那些造成實際損害,傷害感情或身體的行爲。孩子需要明確的是,這種行爲是不可接受的。研究表明,孩子只要有任何形式的攻擊,包括非肉體上的攻擊,如果不加以阻止,這種情況很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現有的問題解決之後,再來解決其他類型的不當行爲。確保你的大多數溝通行爲是支持,而不是拒絕、懲罰或禁止。重點關注親子關係的整體感情基調,而不是最近犯過錯的細節,會讓你更有可能保持積極的影響,引導孩子長期的發展。 二、對孩子提出要求要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內。孩子情緒發展成熟,需要好多年的時間。他們在不斷進步,在收集關於人們如何思考和行動的“數據”,試圖弄明白自己的感情。而在顯示耐心、遵循指導、兼顧不同需求、記住計劃、控制衝動方面,他們明顯處於劣勢:因爲他們的大腦仍在開發這些能力。

如果我們高估孩子的發展會怎麼樣呢?比如期待一個3歲的孩子長時間安靜地坐在一家餐廳吃飯,結果可只是哭鬧這麼簡單。如果孩子經常受到這樣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會失去更大的發展可能性。

孩子亂髮脾氣天生的?被慣壞了?這9條答案內含解題思路! 第2張

如上所述,孩子需要一個積極的環境來保持關心、積極和專心。他們需要通過遵循規則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來得到認可。當把他們放在超出自己能力的情況下,他們就錯過了這些機會,並吸取了錯誤的教訓:即我不能滿足父母的標準;父母是不公平的或獨裁的;父母對合作的堅持意味着“你輸我贏。” 所以重要的是,家長的期望要與孩子目前的技能相適應,不要要求太高。交給孩子與他們的發展範圍相適應或者稍微有點兒挑戰的任務,這將帶給他們成功的滋味,並給予他們成長的機會。 研究人員推薦以下這些與發展相適應的策略:清楚和平靜地表明你的期望,強調積極的選擇而非禁止。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幹擾,研究表明,專橫的管理會干擾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但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偏離軌道,需要你提醒他們應該做什麼。因爲的工作記憶能力和注意能力還在發展。 與孩子談論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什麼使人生氣或悲傷?我們如何能安撫情緒,或阻止情緒在第一時間爆發?與大一點的孩子討論這些話題往往效果更佳。 不要試圖把成人的步伐強加給孩子,成人的步伐太快孩子跟不上。孩子們反應時間較慢,並且要花很長的時間從一個活動轉換到下一個活動。允許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來把計劃付諸於行動,讓他們轉換活動之前,給他們幾分鐘的警告。 避免一些可能爆發的不滿。例如,在朋友來訪前,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收起來,而不是強迫你的學齡前兒童與朋友分享。這不是自私,而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減少孩子情感上的“負重”。 如果孩子把事情做好,獎勵、鼓勵孩子,給予積極的反饋。這是一種塑造好行爲的強大方法。但是,要謹慎考慮採取什麼樣的讚美,避免適得其反。 去除干擾和不必要的誘惑。有一臺視頻遊戲機在你的面前時,是很難安心做作業的。 三、重視睡眠的作用

睡眠影響心情是人盡皆知的事兒,但是睡眠不好不僅使我們暴躁,還會損害我們的閱讀面部表情的能力——這是解決誤解和衝突的訣竅。研究表明,睡眠問題和孩子的煩躁之間存在持續的關聯。

孩子亂髮脾氣天生的?被慣壞了?這9條答案內含解題思路! 第3張

在一項實驗中,限制睡眠時間的青少年表現出更強的“對立行爲”,比如憤怒、爭辯、惡意。在另一項研究中,表現出抗拒權威的傾向的兒童,似乎尤其受到睡眠不足的影響: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比其他失眠者更可能產生情緒失控的問題。 睡眠也與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破壞性行爲有關。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睡眠問題的兒童更加具有攻擊性、易怒、易分心。 同樣有證據表明,睡眠問題容易引起多動症和注意力不集中。 被診斷爲多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孩子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病情會得到惡化。在一項研究中,一羣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兒童改變了生活規則,減少了一個小時的常規夜間睡眠時間。六天後,他們從輕度症狀轉變爲臨牀重大障礙。 反過來,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來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症的症狀。例如,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發現,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者睡眠的改善使得他們的課堂表現更佳和外化行爲問題減輕。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改善睡眠則可能完全消除症狀。 四、照顧好你自己當你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本來就很難保持冷靜和鎮定,如果自己承受着壓力,那麼會讓這一切變得更糟糕,其中還包括孩子的行爲。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調整自己的期望,表示支持,調整釋放自己的壓力,孩子更可能提高。 五、培養正面的手足關係同齡人的攻擊對孩子也有害。隨着時間的推移,攻擊者變本加厲。受害者很有可能引發情緒障礙,比如焦慮或抑鬱。如果家裏有兩個孩子,兄弟姐妹之間的攻擊呢?如果你的哥哥打你或欺負你,這難道是一種好的經歷嗎?

不,研究人員通過追蹤結果看到,兄弟攻擊和其他形式的攻擊一樣有着負面的影響。孩子們相互爭鬥的話,育兒質量也會受到損害。不堪重負的照顧者更有可能使用強硬手段,做出獨裁和不公平的決定。

所以善良和合作應該從家裏開始。教導和實施公平的原則能夠改善兄弟姐妹關係。通過展示如何與自己的兄弟姐妹談判,當此類談判破裂的時候進行干預,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支持自制力發展的環境。通過教大孩子瞭解弟弟妹妹成長上的階段性特點,獎勵他們的善良和責任,我們就可以化解嫉妒。 六、教孩子改變消極的假設有些人會認爲別人有敵意,即使事實並非如此。這樣的判斷,會另他們採取敵對的行爲。 所以幫助孩子們採取更加靈活、放鬆和樂觀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對負面行爲進行另外一種解釋的話,孩子會從中受益。她不是對你生氣,她只是感覺糟糕。他並不想傷害你,他只是喜歡打打鬧鬧。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受益於關於個性可塑性方面的教導。人們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人們適應環境,能夠改變,並受環境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向青少年教導這種靈活性,孩子們不僅變得對人們的行爲更爲寬容。而且孩子們對假設情況的考慮——比如有人在擁擠的走廊撞到他們——更有可能認爲這是偶然的。他們不太可能表示會採取報復性攻擊。 七、通過回想在生活中給予自己支持的人來化解負面情緒

你一定聽說過告訴生氣的孩子先深呼吸,然後從一數到十。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但研究表明,還有一個有效的策略:我們可以用思想和愛的力量,教孩子化解他們的負面情緒。

孩子亂髮脾氣天生的?被慣壞了?這9條答案內含解題思路! 第4張

在實驗中,當志願者想起信任的社會關係——通過展示受到愛戴與支持的“感覺良好”的圖像——在他們的大腦發生了一件事:威脅反應系統暫時被關閉,使他們對生氣面孔不再反應過度。在其他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甚至一些潛意識的提醒,比如“愛”和“擁抱”的詞語在你眼前閃爍幾毫秒,也可以產生這種效果。 到目前爲止,沒有人在兒童身上測試這種現象。一旦孩子年紀足夠大到可以討論和聯想起快樂的記憶,他們或許已經準備好練習這個技巧。在此之前,我們可以迴應他們的情感需求來幫助他們奠定基礎。 八、使用能夠解決問題的懲罰策略研究表明,嚴厲的懲罰可以引起孩子日益嚴重的行爲問題。某些批評會使孩子認爲他們天生較差或壞,因此無力改變。經常捱打的孩子(每月一次以上)往往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羞辱孩子導致的是不滿和憤怒,而非懊悔。 父母縱容攻擊性,或向發脾氣投降,孩子的行爲更有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惡化。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教導孩子具體的事情——關於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談判衝突,如何彌補過失。 例如,研究人員把不同的管教手段進行相比發現,最有效的不是打屁股,或責罵,或讓孩子坐在角落裏思過。而是把精神上的懲罰與講道理結合起來——解釋規則和目的;與孩子談論如何避免麻煩。 而且有充分的理由認爲,教孩子實際的社交技能,比如如何達成妥協,或者如何修復衝突後的損失——或許可以幫助孩子避免攻擊和獲得同伴的認可。實驗表明,如果道歉並試圖讓糾正錯誤的話,6、7歲的小學生會變得更加寬容。如果你打翻了另一個孩子的積木塔,幫助重建或許會產生重大影響。 九、如果你擔憂孩子遇到了特殊的問題,請尋求專業的建議如果孩子特別挑釁,跟他講理就像白日做夢。如果他有注意力問題或情緒困擾,請尋求專業建議。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形成了非常頻繁、長時間的、大發脾氣的模式,或者似乎 “毫無徵兆的”發脾氣——向你的兒科醫生諮詢會是一個好主意。研究人員還敦促父母,如果觀察到兒童有危險的行爲,要及時尋求醫生。

但這並不意味着你必須等到出現這些特定的跡象才尋求幫助。一些孩子可能很難理解自己的情緒。有些孩子可能學習上或語言上落後。孩子可能患有多動症、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記憶有限、壓力太大、或睡眠過少。無論你的孩子遇到哪種特殊問題,一個兒童行爲專家很有可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所發生的問題,並且找到方法來改善這種情況。

參考文獻:

Baum KT, Desai A, Field J, Miller LE, Rausch J, and Beebe DW. 2014. Sleep restriction worsens mood and emotion regulation in adolescents.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55(2):180-90.

Buist KL1, Dekovi? M, and Prinzie P. 2013. Sibling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psychopatholog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Clin Psychol Rev. 33(1):97-106.

Bustamente A and Chaux E. 2014. Reducing Moral Disengagement Mechanisms: A Comparison of Two Interventions. Journal of Latino/Latin American Studies 6(1), 52-63

Clincy AR and Mills-Koonce WR. 2013. Trajectories of intrusive parenting during infancy and toddlerhood as predictors of rural, low-income African American boys' school-related outcomes. Am J Orthopsychiatry. 83(2 Pt 3):194-206.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