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一不順心就衝你發脾氣?他不過是在求援!

孩子一不順心就衝你發脾氣?他不過是在求援!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兩歲了,他很喜歡搭積木,但是搭到六七層,積木塌了,孩子非常生氣。

孩子一不順心就衝你發脾氣?他不過是在求援!

日常生活裏,很多父母會遇到類似情形。小傢伙遇到不順心的事,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開始撒潑,哭鬧,甚至把火撒到父母頭上。

這樣的情況你都怎麼應對呢?是覺得沒什麼,趕緊哄好不哭了拉倒?還是覺得孩子經受不了挫折,抗挫能力差,需要好好歷練歷練?抑或覺得自己受到了牽連和莫名的攻擊,因此對孩子大爲光火,乾脆置之不理?

父母需要多做自我成長。

第一種父母,他們看不得孩子哭,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失敗,於是處處替代。當一個孩子被父母保護的過於周到,會有什麼結果呢?他們的耐挫折能力會很差。比如,一個小孩,他搭了一次積木,倒了之後就再也不玩了,玩球玩得沒有其他小朋友好,也不玩了。他們直接放棄了探索的努力。或者說,他們被剝奪了太多練習的機會,以至於早早喪失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慾望。

這類孩子的父母,需嘗試多放手。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陪在他的身邊,說:“要做到……,的確有些難。”並且誇獎孩子的任何一點努力。尤其要多讓孩子親手去探索、去犯錯,去感受成功體驗。

第二種父母,會對孩子不順意就發脾氣的行爲進行評判,認爲這是需要立刻被調教、被改造的。這類父母多半將孩子視爲低劣的、有問題的、需要大人時時管教才能走正道的小動物。然而,他們要去“改造”孩子的企圖,以及他們對孩子嚴苛的態度,往往只會加重孩子面對挑戰時候的無助感。孩子依舊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多一重委屈,憋在肚子裏。

這種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放下對孩子的成見和審判。

第三種父母,則會將孩子的行爲視作對自己的攻擊,於是乾脆冷處理,把孩子獨自晾在一邊。這類父母往往自身能量不足。當孩子攻擊自己時,他們hold不住,反將自己也降低到一個孩子的心智程度,去跟孩子置氣。這樣一來,只剩下那個真正的小孩,獨自守着他的困境。

這種父母需要多做自我成長,確保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起那個大人的角色。

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溫柔陪伴、支持和鼓勵。

上述三種父母,其實都不瞭解這一真相:

一個小小孩的很多難纏行爲,看起來惱人、具備攻擊性,但根本上,不過是在尋求和父母的鏈接,找尋愛的支持。

回到我們開頭的這個例子。一個因爲搭積木失敗而鬧情緒的小孩,與其說他是在發脾氣,不如說是在發泄。他的行爲就表達了一個意思:我陷在困境了,我需要幫助,媽媽你快來幫幫我。

孩子們之所以用這樣原始的方式去求援,是因爲語言能力不夠。當一個孩子語言能力逐漸發展起來的時候,他會告訴媽媽,當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我覺得不高興,或者我很難過。

可是,這是需要靠父母引導才能掌握的一項技能。

在此之前,孩子們無力用更加文明的方式去自主求助。按照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說法,這是孩子受控於“本我”,無法真正按照成年世界的規範套路行動。此時,他們最需要的不是被改造,被控制,抑或被替代,而是你的溫柔陪伴、支持和鼓勵。

★小科普: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說人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層次,本我是最基本的層次,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本能衝動,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只知按照快樂原則行事,盲目地追求滿足。自我是中間的一層,它能根據周圍環境的實際條件來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決定自己的行爲方式,按照現實原則行事。超我是最上面一層,它是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超我的主要職責是指導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壓抑本我的本能衝動,而按至善原則行事。

本我是與生俱來的。超我是在教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我就是在協調本我與超我的過程中,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掌控的力量。

一個人如果超我很強(父母或早年成長環境過於苛刻,匱乏愛的滋養),本我就會被打壓,也就是說,他一直用很高的條件要求着自己,而原本的慾望和情緒得不到釋放,這樣的人,自我就會夾在中間很矛盾很痛苦,當然他的心理更容易出問題。

所以我們一定要允許孩子的本我偶爾出來透透氣,事情沒完成,心裏鬱悶,發發脾氣,多正常。

一些描述性的語言,有構建孩子的人格和行爲方式的作用。

當然,除了陪伴,你還可以做下面這些事:

❶ 把孩子抱過來,用身體的接觸給孩子愛的感覺,讓他知道自己是被接納的、被陪伴的,這種感覺對孩子是很重要的;

❷ 用語言安撫孩子,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的感受,積木塌了你很傷心。這句話很神奇。情緒在大腦中是一種彌散性的狀態,當情緒用語言描述後,情緒值會下降,幫助孩子快速平靜下來。

不僅如此,你的這些描述性的語言,有構建孩子的人格和行爲方式的作用。當孩子再次遇到類似情形,他們會懂得使用語言,去描述他的體驗,並用語言去替代一些衝動性的行動。慢慢地,藉由語言,孩子會學到更多表達自己內心需要和慾望的方式,更加爲社會接納的、更高級的方式。一個成熟的人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❸ 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陪孩子一起搭積木。記得把主導權讓給孩子,並且去及時認可孩子的努力和成功的操作步驟。你還可以跟孩子講講道理。不過要注意,一定要等孩子情緒穩定後纔可以講道理,因爲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他的大腦都被情緒所控制,是聽不見你在說什麼的。

在國外關於幼兒挫折的研究中,專家們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教育策略,用來提高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總結起來包括以下幾條,一起分享給大家:

❶ 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要儘量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雖然有時孩子的辦法會比較幼稚,但是我們也要對孩子的想法予以尊重,鼓勵孩子嘗試,這樣孩子在下次遇到困難時,頭腦中再現的是來自家長的鼓勵,而不是挫折感,所以請謹記不要嘲笑孩子幼稚。

❷ 運用繪本、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挫折教育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因爲這種方法在平時我們就可以用,而不用等到孩子遇到挫折情緒失控的時候,寓教於樂,何樂不爲。

❸ 我們還可以提高孩子語言運用的水平,使他能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自我,因爲很多時候挫折的引發都是因爲孩子不會表達自己,或者表達了家長聽不懂不理解,孩子一着急也只能靠發脾氣引起家長的重視,這是他目前掌握的唯一方法,真的除了發脾氣沒有其他招數,作爲家長要給孩子開闢第二條道路,用語言表達自己,語言相比於發脾氣省時又省力,孩子掌握之後發脾氣的次數自然會少一些。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