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哭鬧是孩子的特殊語言,更需要特別的對話

哭鬧是孩子的特殊語言,更需要特別的對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大發脾氣時,家長要接納孩子的情況,然後對他的壞情緒進行‘轉移’——雙管齊下,會讓孩子的情緒徹底扭轉,更快地好起來。

接納孩子的情緒,很多人都在說。說起來簡單,真面對一個哭鬧的孩子時卻不容易做到。每一次接納孩子情緒的過程,都是父母對自己進行情緒管理的體現。孩子的每一次哭鬧,可以說,既是孩子的自我成長,也是父母的再次成長。育兒是彼此療愈的一個過程,如果你想做智慧父母,請抓住這樣的機會。

前段時間,橙子的小姨生病了,那一個多星期,我早出晚歸忙着照顧小姨,回到家時橙子都已經睡下了。

上個週末的晚上,我剛從醫院回來,橙子就膩過來,情緒低落:“媽媽,你都好久沒陪我玩了,你什麼時候陪我玩啊……”說着說着,就放聲大哭起來,眼淚止也止不住。

我在外面奔波了一天,身心疲憊,看着哭鬧不止的橙子,一股煩躁之氣瞬間涌了上來:“哭什麼哭?你不知道小姨病了嗎?媽媽這些天這麼辛苦,你還只想着陪你玩,你怎麼這麼自私呢?你都這麼大了,就不知道體諒媽媽嗎?”

如果任由情緒支配,這些話會脫口而出,不管後果如何,先一吐爲快。這曾經是我的反應模式。

我做了一個深呼吸,調整了一下狀態,儘量讓自己從兩個人的情緒衝突中跳脫出來。

我把橙子摟在懷裏,輕輕撫摸着他的頭,把聲音儘量放溫柔:“哦,橙子感覺很委屈,是不是?都一個多星期了,媽媽都沒陪橙子玩,橙子覺得特別委屈,特別想讓媽媽陪着橙子……”

橙子被說中了心事,哭得更厲害了——但能感覺出,和剛纔的哭有一點點不同,是那種被認同、被理解後的敞開了的哭。

我繼續摟着他,輕拍他的後背:“嗯,想哭就哭一會兒吧,要是覺得委屈就哭出來,哭出來就好了。”

哭鬧是孩子的特殊語言,更需要特別的對話

此時,我反倒平靜下來,耐心等了一會兒,直到橙子的哭聲漸小。

我開始說話:“你看,小姨生病了,現在最需要別人的幫助,你說媽媽是不是應該多去照顧小姨呢?”

“你這一個星期做得很棒,知道媽媽忙,每天放學都乖乖地吃飯、做功課、睡覺,雖然很想讓媽媽陪着玩,但還是儘量不打電話打擾媽媽。我們橙子真是長大了,懂事了。你已經做得很棒了,今天是實在忍不住了,是不是?”

橙子已經不哭了,點點頭,能感覺出他聽得挺用心,可能沒意識到自己還做得這麼好。

我又說:“我知道你特別想和媽媽玩,再耐心等幾天,等到小姨的情況穩定了,媽媽就有時間陪你玩了。今天媽媽回來得早,這樣吧,咱們一起睡前閱讀,好不好?”

“好吧。”橙子想了想,答應了。

“對了,你知道嗎?小姨今天不願意開口說話,都是閉着嘴說話,誰都不明白她在說什麼,只有我每次都能猜到她的意思,你看,這樣我是不是就幫到小姨了?你知道小姨怎麼說話嗎?就像這樣——”

我學小姨閉着嘴說話的樣子。橙子來了興致,也閉着嘴和我對話。我倆就哼哼哼、嗯嗯嗯地亂“說”一氣,笑作一團。

雨過天晴,橙子又恢復了往常開開心心的樣子,不再膩着我,自己玩去了。

奇妙的是,隨着這場“危機”的化解,我之前的疲累煩躁也減輕了不少,狀態變得安穩平靜了很多,好像在療愈橙子的過程中也療愈了我自己。

這次橙子哭鬧,我的處理方式並不是偶然的,我曾經也走過一些彎路,比如壓制、忽視、用情緒對抗情緒,也看到了這樣做的後果顯現,所以纔想辦法改變。

下面的幾點體會是我在實踐中慢慢積累起來的,有平時所學所思,也有靈機一動,見招拆招。

不管事實如何,孩子的感受是真實的,是值得被重視的。

哭鬧是孩子的特殊語言,更需要特別的對話 第2張

哭,是表達情緒、感受的一種方式,有委屈的哭,憤怒的哭,痛苦的哭,無助的哭,不管背後的事實到底如何,孩子就是有這樣的感受,這個感受是真實的,所以纔會哭。

大人往往覺得,不過是一點小事,有什麼可哭的,或者這事根本不是孩子想的那樣子,完全沒必要哭。但不管怎樣,當孩子哭泣時,說明他是有情緒的,這個情緒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不能因爲事實如何而否認情緒的存在。

1

當孩子哭鬧時,首先要做的,是接納他的感受。

當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都會心生煩躁,會做出下意識的反應:要麼嚴詞厲色進行壓制,要麼千方百計哄着孩子轉移注意力。心生煩躁,是因爲把哭當成一件負面的、不好的事,是排斥的、拒絕的。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加上當時非常疲憊,壓力也大,煩躁的情緒很容易藉此發泄到孩子身上,衝孩子吼上一陣。當孩子的委屈和我的煩躁碰撞到一起,事情只會變得更糟。

有了這個覺察,我就讓自己儘量從情緒中跳脫出來,看看孩子哭鬧的背後到底隱藏着什麼情緒——很明顯,這次是委屈,覺得媽媽不在乎自己了。

但孩子可能還意識不到自己的情緒,那就把我感受到的說出來,告訴他:你的委屈我看到了,我理解你,我明白,想哭就哭吧。

當孩子還小,我們幫他表達出他的感受,慢慢地,他就學會了識別自己的感受。

這一點很重要,因爲我們往往受情緒的支配而不自知。當情緒來臨時,要麼壓抑它,要麼任由情緒支配衝動行事,很多很多事端和疾病都是由此而起。

看到情緒,覺察到它,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自己有過類似的感覺,當我的情緒被看見、被接納,就感覺心裏有個地方變得鬆動了,不再和自己、和別人較勁了,會有一種被接納的安穩。

2

第二步,看到了孩子的情緒,還要“看到”孩子。

這裏的看到,不僅是用眼看,還要用心去感受,去發現孩子自身的力量,發現他積極的一面。

橙子因爲我沒陪他而哭鬧,在我眼裏,他可以是自私的、不體諒別人的小孩,也可以是已經儘自己最大努力去體諒別人、懂事的小孩——就看我怎麼想。

一念之轉,天壤之別。

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他可能就是一個有點懂事、有點私心、知道體貼人、也需要媽媽陪伴的普通的小孩。

就像每個人一樣,不是黑白分明,而是各種的灰度,就看你選擇去強化他的哪一面了。

我選擇發現橙子積極的一面,告訴他,他已經盡力做到體貼別人了,已經做得很好了。橙子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這些,儘管他是這麼做的。

當一個人被“看到”、被欣賞,自然會激發起他的責任感,感到自己是有力量、有價值的,是能擔當的。

至此,一個看起來很負面的哭鬧事件變得積極正面起來。

3

第三步,解決問題。

有了前兩步的鋪墊,就容易平心靜氣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果我一上來就說:“好好好,別哭了,那媽媽今晚陪你一起閱讀吧。”那麼很可能,橙子要麼不滿足於這點陪伴,繼續哭鬧;要麼目的達到,認爲哭鬧是有用的,可以交換來想要的東西。哭鬧就成了一種手段,用來和大人談條件。

好的解決方法,既能理解孩子,又讓孩子理解大人,互相體諒,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辦法總比問題多,消除了情緒的對抗,兩人商量着來,總會找到辦法的。

4

第四步,可以錦上添花,提升孩子的情緒,做一個happy ending。

孩子都是純真的,開心了就笑,不開心就哭,至情至性。當問題解決後,如果能提升孩子的情緒,讓他重新開心起來,會是一個很好的收尾,也自然而然地把這件事過渡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了。

哭鬧是孩子的特殊語言,更需要特別的對話 第3張

上面說的都是方法論,其實最關鍵的,作爲父母,還是要調整心態,當孩子哭鬧時,穩住自己的情緒,別抗拒,別逃避,把它當作一個小小的危機事件來處理。

所謂危機,如果處理得不好,孩子慢慢就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只會用哭鬧解決問題。在大人的訓斥下,被貼上了“自私”“任性”“不懂事”的標籤。如果大人也帶着情緒,小小的哭鬧甚至會演變成家庭大戰。

但有危就有機,處理得好,孩子也會從中受益良多,比如:感受到父母是愛自己的,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學會用這種平和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這些大人也獲得了成長:學會跳出情緒解決問題,學會共情,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學會表達,學會愛。

所以,當孩子再哭鬧時,不妨把它當作一個成長的契機,智慧應對,孩子和父母都會從中得到成長和療愈。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