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分享幾條教育觀,聽起來賊有理,用起來超害人

分享幾條教育觀,聽起來賊有理,用起來超害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教育好兒女,不是幾句話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作爲父母都有自己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將來生活幸福快樂,小編今日要分享幾條教育觀,聽起來賊有理,用起來超厲害。

#只要開心快樂就好#

不同天性的人,對“開心快樂”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孫悟空自由自在最快樂,豬八戒有吃有愛就開心,唐僧則必須有目標有成績,沙僧需要的是榜樣和信條。——只從自己的好惡出發,給不了他要的開心快樂;不瞭解天性差異,教育常常南轅北轍。

教育的目的,是發掘、釋放潛能和優勢,而不是“只要他開心快樂就好。”如果以“開心快樂”爲目標,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閉其目、塞其聽、洗其腦。但那是愚弄,不是教育。

#花園裏有各種花朵,你不是最大最豔的,但你是小清新,你有你的價值#

這種話有用麼?沒有。教育的主體是孩子,不是陶醉於自我感動的家長。家長要做的,是認識孩子的天性,找出他的優勢領域和興趣所在,加以培養。學習可以不拔尖,但每個人都需要有過人之處。確立優勢,才能自信。無自信、必困擾。

#培養孩子自立,難道有錯嗎?#

有,非常有可能錯。不同類型的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熱情”差別巨大。過度的要求,可能造成心靈受傷、自信缺失、沒安全感。童年受過這種傷的人很多,這就是“愛的傷害”。

#育兒先育己,做好自己,再談教育#

這是一句很蠱惑的話:孩子的問題就是你的問題,你不夠好孩子纔不夠好。這種“原罪式”的鞭撻,讓家長陷入自責,卻忘了:育兒,更重要的是智慧和方法。

榜樣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榜樣的力量絕非唯一。不同思維偏好的人,對榜樣的需求和重視程度也是不一樣的。B人最需要榜樣,D人則更重個人感受和思考。推倒權威,D人的創造力才更能得以體現。C人願意跟從,但A人則更需要清醒的認識和自我判斷。

分享幾條教育觀,聽起來賊有理,用起來超害人

過於機械的模仿,屬於“聖賢式”的教育。然而,所謂聖賢,能夠爲我所用纔是聖賢。天性不同,對於同一件事物,思考角度是不一樣的。你這麼做,他不一定這麼想。

所以,是“育兒需育己”,而非“育兒即育己”。大談修行的,多是在利用 “原罪”情結。“一切都是我的錯”,親子問題就解決了嗎?家長要多好,纔是合格的好?到不了高大上的標準,就不可以做家長?

人生可以是一場修行,但教育是一門科學。修行是向內的,教育是向外的。修行只跟自己有關,“搞定”自己足矣,哪怕用的是“欺騙和愚弄”。而教育跟“他人”有關,絕對不可以有“欺騙和愚弄”。好的教育,不是給他世界觀,而是帶他觀世界觀。

只懂得育己和做榜樣,對於親子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比之更重要的,是順應天性。逆着天性教育,好品格家長仍會教出差品格孩子、自信的家長也能教出內心糾結的孩子。不懂得區分天性,成功案例也會害人,多麼高大上的成功經驗,也可能變爲孩子成長的障礙。

#男孩要賤養、女孩要貴養#

這是一句很唬人的話。然而, 艱難困苦,於不同天性的人,意義大不同。

於奮鬥型的A人,艱難困苦是精神財富、奮發的動力;於重感受的C人,則是打擊折磨、心靈的傷害。

所以,有人從苦難中成長;有的人,生在窮山惡水,卻成爲潑婦刁民。有的人,受過胯下之辱,會成爲名將;有的人,卻從此變得逢迎勢利。

區別性的結果,原因不在於教育,而在於天性,更不分男女。所謂男孩應該怎樣怎樣、女孩應該如何如何的說法,都是陳舊腐朽、壓抑個性的調調。這種調調讓多少或細膩或服從的男人、或勇猛或自由的女人,終生覺得自己是個過錯。

天性大過男女。逆着天性的追逐,成就快樂都不會多。人性解放之路,必須衝破這種調調。

分享幾條教育觀,聽起來賊有理,用起來超害人 第2張

“XX家的孩子就是這樣教出來的”、“XXX理念這樣說”

——用理念和案例管孩子

講故事的教育書,多是出於:家裏有個才子,家長又碰巧有寫作能力。故事可能是真的,但故事裏的因果關係,多屬牽強附會。——“因爲這件事,所以孩子懂得了XX的道理;因爲我這樣做,所以培養了孩子XX的性格。”這種認識,還不如盲人摸象。

所謂理念,絕大多數時候,不過是:弱勢者的理由、強勢人的藉口。自以爲講了道理,其實,只是掌握着話語權。教育理念也是如此,只要跟對方換一下位置,不難發現,任何一條理念,都有與之相反相對的另一條。

我是一個有愛的家長,我是一個寬鬆的家長,我是一個嚴謹的家長,我是一個鞭策型的家長。——NO!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TA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你有沒有給TA順應天性的教育?有沒有帶TA走上適合的方向?錯位的教育,再“好”也是南轅北轍。缺乏智慧,沒有正確的知識和方法,愛心、理念反而常幫倒忙。

感情不順,多是找的人不對;事業不順,多是做的方向不對;教育不順,多是方法不對。“做事不夠努力、做人不夠完美”,每個人都容易被這樣的批評擊中。但是,do thing right,更多要靠方法,而不是理念和修行。

如果不瞭解自己,所謂“堅持做自己”就是一句鬼話;如果沒找準適合的方向,那些“堅持的格言”往往都是傻話;不幫人瞭解自己,只勸人“堅持做自己”,可能成爲害人的話。

親子教育,別講大道理,相互矛盾的道理比比皆是,獲勝的只是話語權;不要大談理念,理念都是有流行性的,20年後一定會變;別“玩”感動,感動你的不一定感動TA。請給出事實、真相和知識。遠離愚昧,靠的從來不是道理、理念和感動。相反,騙人的常常靠它們,信得越深,上當越大。

很多鵝爸鵝媽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看的育兒書越多,接觸的育兒觀點越多,反而越不知道該怎麼帶娃。有句過氣的流行語就很符合這種處境:“聽過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問題不一定出在大道理上,而是出在我們過於相信大道理,即使不合身,也非要把自己套進去。如果全信,不如不信,所以,無論信啥,前提是相信自己的判斷。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