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對於不受歡迎的小朋友,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跟他玩耍嗎

對於不受歡迎的小朋友,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跟他玩耍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是社會人,成長需要各種場景來促進。家附近有個大平臺上,平臺上有間屋子,孩子們經常在平臺和屋子間穿梭着玩。

這天了小七和小夥伴們在平臺上追着跑,都是經常在一起玩的孩子,所以大家都很和諧。

對於不受歡迎的小朋友,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跟他玩耍嗎

這時突然來了一個小女孩,大家之前一起玩過幾次,但每次小女孩都因爲耍脾氣最後被家長提前帶走。

小女孩跟着大家跑了幾圈,不知因爲什麼原因突然雙手抱着胳膊就開始發脾氣:“哼,我再也不來這裏了!”一邊說一邊在大人們面前走來走去,明顯是在尋求關注。

對於不受歡迎的小朋友,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跟他玩耍嗎 第2張

怎奈那天的大人們都聊得太嗨,根本沒空去注意她,並且幫她處理情緒,所以小女孩只好掉個頭跟着孩子們進了屋子。

進去之後屋子裏的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屋子裏的孩子們都被“感染”,開始模仿她的樣子,抱着胳膊彼此之間喊:

“哼,你不可以進來!”

“你也不可以進來!”

有幾個站在外面想進去的孩子就懵了,一個只好強行撥開擋在門口的孩子進去了,另一個站在門口不知道怎麼辦。直到後來裏面有個大點的孩子說了聲:“算了,就讓你進來吧”,她才能不一直傻站。

後來的狀況就是屋子裏不斷有孩子出來,跑兩圈又進去,也不斷有孩子抱着胳膊守在門口“哼,你不可以進來”。

對於不受歡迎的小朋友,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跟他玩耍嗎 第3張

回家的路上一個媽媽稍微有點不開心,她覺得後來來的這個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還會“帶壞”其他孩子,都不太願意自己的孩子和她玩。

遇到不受歡迎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做?

其實孩子們自己就給出了答案:

人人都有消極情緒的基因

在“讓不讓進”這個遊戲中,孩子們爲什麼情緒會被集體“感染”,死抱着胳膊不讓後來的人進來?這說明在每個孩子的情緒裏,都包括了“你不遵守我制定的規則,我感到不滿、不快”等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感受。而我們家長更願意看到孩子表現出“快樂幸福滿足安全”等需求得到滿足時的樣子。

因爲我們的意識裏有這樣一個概念:健康成長=快樂自信地成長。但是要健康成長只能是“快樂幸福滿足安全”嗎?唱着歌兒啃着小草歌頌美好生活的兔子往往下一秒就成了狼的美餐,這也就是威懾麼人類要進化出括積極情緒同時也要進化出消極情緒,消極情緒幫助我們保持警醒,消除危險。

集體意識在萌芽

我們說評判一個人好不好,集體意識是一個重要的標準,但是集體的概念是隨着時間地點場景的變化而變化的。

抗戰時期,就因爲所有中國人能夠團結成一個整體,祖國才得以保存。而小七進入幼兒園之後,對自己班上的小朋友特別好,但是對於不在一個班的男閨蜜霄霄友友就開始愛答不理,理由很簡單:“他們不是我們班的”。就像前面已經在屋子裏的孩子一樣,她們爲了保護自己這個“集體”,開始一致對外排除屋外的小夥伴。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不良情緒可以被感染,但不良情緒的結果一定不好嗎?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開始體驗“集體”的感覺。當一部分人成了我的集體,另一部分人勢必被排擠,如何和姐妹們一起維護我們這個集體的利益,就成了孩子社會化過程中重要的經歷——而這種狀況,如果沒有這個孩子的偶然“情緒感染”,平日的遊戲裏這些孩子很難有機會去體驗。

爲何見不得孩子表現不好?

或許我們潛意識裏還有個聲音: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會給我們惹麻煩。

現在的學校教育,太過偏重認知發展,而一個人結束校園生活進入社會後才發現:真正的生活原來是這樣!作爲家長我們無力去改變教育體制,但我們有能力做到的是——讓孩子生活在真實的生活中!

真實的生活中不可能永遠都是脾氣相合和諧融洽的好夥伴,總有與你不同你又無力改變只能想辦法適應的人。

作爲家長我們會着急,擔心孩子“學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幾個“好孩子”卻突然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種爲了保護集體而排擠他人的玩法!這種經歷好新鮮好刺激好好玩!

孩子的生活場景變得更廣闊,他的“閱歷”也變得更豐富。

孩子“學壞”了我該怎麼辦?

事實證明,家長多慮了,孩子在這個遊戲裏並沒有“學壞”。

埃裏克森認爲3-6歲的孩子要處理的是“我想”和“社會讚許”之間的衝突,對於這幾個孩子來說,家長看到的是她們“小氣”“自私”,但孩子們在把對方堵在門口的時候除了堅信“我要保護我的小集體”(也就是“我想”),她們還會思考“我怎麼做才能又不讓對方難過呢?”(需要平衡的“社會讚許”)。

所以有個孩子硬擠進去了,她們也沒把她推出來,而是馬上改口:“進來的人要刷卡!”而另外一個年齡大點的孩子不忍心看到對方在門口站那麼久,開始替她求情,於是她對小集體裏的夥伴說:“那就讓她進來吧”。小夥伴們看到自己人這麼做了,也就不追究什麼了。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們嘗試在“我想”和“社會讚許”之間找到平衡點。

如何澆滅心魔?

“這次是僥倖,下次說不定就不那麼好說話了。”

如果心裏還是燒着擔心的熊熊烈火,那最好的滅火良劑就是“課題分離”。孩子和誰玩,怎麼玩,由他們自己選擇,並且承擔選擇的結果。而作爲家長,我要做的只是給他提供玩耍的環境,保證她的人身安全就行。

如果還想多做一點,可以在遊戲結束之後引導孩子:

“你覺得大家最開心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把別人擋在門口的時候”

“當你們讓小朋友進來的時候也開心嗎?”

“開心”

“那下次除了把小朋友擋在門口,你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讓他刷卡進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