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你永遠都無法預知結果到底是什麼!

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你永遠都無法預知結果到底是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孩子小時候就放棄“我要你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想法,去接受“孩子,我是幫你成爲你想要成爲的人”的正念,這是做父母的應有修行。

1、我老公特別逗。

游泳健將孫楊獲冠軍時,他趕緊轉過臉對我說,

“兒子這健壯的身板以後應該去學游泳,說不定也能遊成個奧運冠軍”;

詩詞大會熱播時,他立馬眉開眼笑,

“兒子以後得多接觸中國傳統文化,以後也上電視,多有面子”;

看了《請回答1988》裏的“崔澤”後,他突然奇想,覺得他兒子還應該學學圍棋,圍棋大師太炫酷了。

終於,在他看到“中國有嘻哈”,又表達了讓兒子成爲嘻哈達人的願望後,我戲謔他,

“你小時候,你爸媽想讓你長大後幹什麼?”

他說,“當老師啊,當老師工作穩定還有寒暑假。”

“後來呢?”

“後來我高中填報志願的時候打死也不想報考師範,我就不是當老師的料,我當時......”

這小子終於明白了我要表達的意思,悶悶的說,

“也是,也不能讓孩子按照咱們的期望活着,到時候人家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那你想讓兒子成爲什麼樣的人?”

我癱在沙發裏回答,

“我對他沒有期待,你不覺得,過一個普通的、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就挺難的嗎?”

身體健康的順利成長,不生重大疾病,在學校裏不要遇到嚴重的霸凌事件,與同學關係融洽,學習成績穩定,心理健康,不扭曲、不抑鬱的度過青春期,考上大學,充實的過完大學生活,不沉迷遊戲,有豐富的課外生活,畢業後找到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在再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愛人,結婚生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看似簡單的大衆普遍認同的平凡人的人生,又有多少人能夠順利的走過呢?

所以,我對我的兒子沒有什麼具體的期待。

如果說有,那就是,

我希望他能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度過一生。

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你永遠都無法預知結果到底是什麼!

2、上心理課時,一位老師說,心理諮詢師就像大街上的“ofo小黃車”,你只是“工具”,真正的駕駛員應該是來訪者。

我當時腦海裏一下就閃現出了四個字“親子關係”。

父母不也是孩子的“小黃車”嗎?

孩子降臨時不能選擇,就如在大街上走,需要小黃車,便停下來掃碼上車,同樣是隨機的選擇;

你給孩子提供的各種硬件條件,正如小黃車的裝備,有車鈴、有車筐、有反光燈,你盡最大的努力讓這輛車的裝備炫酷高檔;

你還時不常的在APP上給他提供行動路線;

然而,真正的駕駛員是孩子,他要在被汽車佔領的自行車道上小心委蛇,他還要在紅綠燈時遵守規則,當他不小心與人剮蹭時,還要找到合適的處理方式,甚至,他可能突然就改變了行駛路線,因爲他改變了終點站的方向。

父母能做的,就是在讓他把沉重的包放在車筐裏,有危險時車鈴及時的響起,當他確定路線時,幫他提供導航。

而現在的很多父母,並不是孩子的小黃車,卻是小汽車的駕駛員。

他們讓孩子坐上高檔小轎車,一腳油門下去,告訴他,你到站了。

在路上,孩子躲過了大雨,不用關心紅綠燈,不用關心路況,只需在下車時,挺胸昂頭,邁步向前。

而當父母開着汽車逐漸遠離時,孩子才發現,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

於是在同伴都已經在摸爬滾打中學會了如何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已經在自我行駛中摸索出讓自己更加舒適的生活方法,或者明確知道要去哪時,他還在彷徨、迷茫與不知所措。

你猜,這時候,他會如何評價父母對他的養育?

3、養娃這件事,是無法掌控結果的,你能做的,就是引導和等待。

前幾天上海某退休科研工作者對幼升小教育制度的抨擊,刷爆了朋友圈。

而我,在他們這一家人身上,看到的是,對養育的錯誤認知。

他屬於社會成功人士,他女兒是公務員,女婿是海歸,那麼,他的孫子,就一定是優秀的,一定要上最好的小學,讀最好的大學,過最成功的日子。

如果不成功,那麼便是國家的悲哀,社會的畸形。

社會把他的孫子逼得生了病。

所以,得教育移民,去了國外就好了。

然而,對於教育來說,“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在,你以爲去了國外就一定會出類拔萃?就一定能走向國際,成爲人中龍鳳?

當他的孩子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環境,而他們一家人又付出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質成本後,這個孩子,依然會被來自他們家庭的壓力壓垮。

去火星也救不了他們,能救得了他們的是對教育看法的改變。

沒有什麼事情是必須的,即使你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很多父母在諮詢室最常諮詢的問題便是:

“最近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特別搗蛋”,

“我家孩子總是不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下滑很厲害,太令我失望了”。

其實,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中最核心的關鍵是,父母給孩子預設了人物特徵,就如塑造了小說裏的人物形象一樣。

我的孩子,就應該是聽話的,有禮貌的,不搗蛋的。

我的孩子,就應該是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習好的,讓我臉上有光的。

憑什麼呢?

憑你從來不尊重他的想法,一味打壓嗎?

還是憑你一邊看手機,一邊指責他不認真寫作業?

當你想通這些時,你會發現,孩子行爲的背後有很多隱藏的不易察覺的想法。

他搗蛋,可能是生理髮育過程使然,又或者是你對他的忽視,讓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你的重視。

他不想寫作業,可能是在逃避上學,他可能是與同學的關係出現了問題,或者與老師產生了誤會,又或者只是純粹的倦怠期。

不找原因就開始“撕逼”的親子關係都是耍流氓。

4、現在社會論調認爲,階級固化已經成型,寒門再難出貴子。

而我覺得,“貴子”的產生,一定是在尊重的基礎上。物質條件只是一方面,而尊重是必須的。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爲,人的需要分爲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五個層次由低到高,逐級形成並逐級得以滿足。

也就是說,只有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滿足,較高層次的需要纔會出現。

“貴子”所代表的自我實現的需要,一定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

寒門因爲忙於滿足生理和物質需求,可能會忽略對孩子的尊重。

而更高的階級,恰恰是在物質條件基礎上,意識到了尊重的重要意義。

這意味着,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不負責幫你實現理想,本不該在你的嚴格掌控下成長。

父母只是孩子的小黃車。孩子纔是駕駛員。

他“騎”着你,你陪伴他,走過車水馬龍,走過月黑風高,走過颳風下雨。

而最終,他會將你停放在路邊。

他感謝你的養育與陪伴,與你道別。

剩下的人生路,他要自己走。

而你,望着他的背影,將愛化作深深的祝福。

因爲你知道,放手,纔是最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