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該怎麼來幫助孩子面對失敗?

家長該怎麼來幫助孩子面對失敗?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拼命的教孩子如何成功衝刺終點線,但很少教過孩子跌倒時該怎樣擦拭傷口,怎麼拭去眼角的淚水,怎樣收拾疲憊的心情?

我們很少注重失敗,可若這個暫時的“失敗者”是我們的孩子呢?

家長該怎麼來幫助孩子面對失敗?

第一部分: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最重要的原則

幫及不幫

各位家長需要注意:當我們幫助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要把握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幫及不幫。

什麼叫幫及不幫?

就是要想真正地幫到你的孩子就不要給他具體的方法,不要告訴他123怎麼做,而是要調動一切可能性去讓他自己去探索。

就像孩子小的時候教他走路,我想沒有一個父母會告訴孩子應該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而是我們就是蹲下來面帶微笑去鼓勵他,向他招手,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我們的目的不是要手把手的交給孩子所有的應對挫折的方法,而是我們要做懂得促進的家長。促進他能夠自己應對挫折,給他應對挫折的勇氣和支持。

第二部分:如何幫助孩子應對學業挫折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學業挫折?

第一:考試失利的應對方式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如何幫助孩子去應對學業挫折。第一個小問題孩子考砸了該怎麼辦?

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位初一的女孩兒因爲考試成績不理想,排到年級最後,受到了老師的白眼同學的嘲笑。讓她選擇了給血液裏注射水銀,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我猜家長看到這個案例也會心有餘悸。當我們孩子考試失利的時候,我們怎麼能夠正向引導是非常關鍵的。

面對考試,不僅是孩子害怕考砸,其實家長更害怕考砸。如果在孩子考試失利的話,那作爲家長怎麼去幫助孩子去應對失利,怎麼對他正向引導呢?

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正向引導三步法。

1.正向引導三步法

第一步接納。

當一件事情發生時,你已經無力去改變結果讓你能做的也只有接納。如果你要繼續抗爭,或者是心生抱怨,那你只能是把現在的時間和精力去浪費到你過去的事情,有可能還會製造出更多的屏障和困難。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這次考試失利了,你回來看到他很沮喪,那麼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納當下狀態,包括他的感受,目前的能力水平,考試結果還有他這個人,你可以不喜歡這個結果依然要做到的是接納。只有你接納了,纔不會被這個負性事件牽扯。能夠對孩子全然的接納。

孩子也能夠接納她現有的水平現有的這個結果。讓他感受到支持的力量,而不是走向極端。

第二步欣賞,從中找出可以運用的正向資源。

有的家長尤其是到了最後的階段孩子模考考不好家長就會很心慌。會想着完了完了,這樣下去指定考不上。家長的這種焦慮無助緊張的情緒是會傳染給孩子的。

作爲家長,如果能夠幫助孩子從這次考試失利當中,看到正向的相關因素的話,那無疑對他後面的考試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果一次考試失利了,那在這個考試失利當中會有哪些相關的正向因素呢,設一個情景,假設說孩子模考當中成績下降了十名,分數下降了十五分左右。這件事有哪些正向因素?請先思考一下。

我來想想我能想到的一些正向資源。首先這絕對是一個查缺補漏的好時機,正好可以通過這次考試幫助孩子去總結相應的應考經驗。

總結目前存在的問題困難和瓶頸,可以幫助孩子在後面的考試中有所提升。另外呢,孩子如果因爲這次沒考好,而變得更加的努力。

如果孩子自己的目標足夠堅定的話,他們看到自己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的時候,也會更加的激勵自己朝這個目標邁進,正所謂越挫越勇。還有這個事兒這個失敗,幸好沒有發生在中高考的考場上。

只要沒到最後,那就說明還有機會。再有可以藉此瞭解孩子目前的心理狀態,和孩子聊一聊當前孩子遇到怎樣的心理困難。正是你們親子溝通的一個絕佳的好時機。

如果家長心態足夠樂觀,那相信你還會從中挖出更多的正向資源。您的是個心態可以影響孩子,讓孩子也能夠去積極的樂觀的去應對。更可以讓孩子去明白一次模考考不好,不是啥壞事兒。關鍵是要看現在怎樣應對和選擇。

第三步改變。

這個改變是雙重的。對家長來說,您可以改變對孩子期待。但是也不要試圖去改變你的孩子,孩子是永遠不可能被你改變的。他要想發生改變,一定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結果。

但是孩子是可以被影響的。當我們在之前通過一些努力工作,卻讓孩子看到在負向的事件中挖掘很多正向資源樂的時候,其實那個影響就已經開始了。

當孩子把注意力始終放在沒有得到的那個部分的話,就會越發的覺得挫敗。我這次考試沒考好,我總是考不好,我高考也不會考好等等。自己就把自己打敗了。

前一階段的工作呢,就是把他的注意力焦點轉向了正向的資源的那個部分,可以幫助到孩子去運用這些正向資源去朝向她所要去的那個目標。在改變的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可以多看一看他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比如說我期望自己考上北大,但是我目前的成績630分比分數線還差三十分左右。那我可以提升的分數科目有哪些?現在在哪些方面下些功夫呢?通過兩個月的努力,我怎麼才能夠讓自己達到我想要達到的那個分數線呢。就是要讓孩子看到希望,並願意爲這份希望,去需找資源並做出努力。

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好高騖遠,有些家長會勸孩子把目標定在某個學校會比較合適,考北大是全校前三十名才能考試的,勸孩子要現實一點。

媽媽這麼說,雖然心是好心,但這是媽媽用頭腦分析的結果,並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實際狀況。在過去的高考經驗當中,最後逆襲成功的也比比皆是。作爲家長在這個階段就相當於比賽是的助跑,有哪個助跑在比賽開始階段對運動員說“別跑了,跑慢點,你指定拿不了第一,只能拿第二。”家長要做的一定是堅信孩子一定可以考上。

以上的就是我們進行正向導向的三個步驟。

“接待”“欣賞”和“改變”,這三個步驟的也可以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當你每天這麼做的時候,你也就不會把精力浪費在那些對生活的抱怨上,而是更多的感激和欣賞,會連接到更多的正向資源,你的生活也會不同。

2.轉學及升學帶來的不適應

在學業挫折中的第二個大類問題,就是如何去應對轉學或升學所帶來的不適感。

曾經有一個高一的女生來找我諮詢,她是一個一直都非常用功的女孩兒。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始終都名列前茅,但因中考之前因爲考試焦慮而失眠一個月。但最終也差一分沒有考上重點高中。但是因爲家庭條件好,家長還是選擇讓他進入重點高中。

進入高中之後她非常的努力,第一次階段考試,考得不是很理想,班級排名三十,家長和孩子都非常的着急。

這個女生非常的懂事,她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會更加發憤圖強。但是她的這份努力沒有換來她所期待的那個成績。

期末考試都時候成績非但沒有進步,相反又下降了十名。這個時候,這個女生真的感覺到受打擊了,而且非常的挫敗,覺得非常的力不從心,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而類似這個女生都情況是比較多,很多初中優秀的孩子到了高中之後成績都不如以前。

當然,原因是多方面,但我想即使最主要的是對高中學習的不適應。

那麼作爲家長我們怎樣去引導孩子去應對這種不適感呢?

那我想應該用兩個方面。

首先,要引導孩子去正確的看待現有的難題,當孩子面對升學或轉學的時候,會有很多很多的變化。比如說,學校變了孩子變了同學變了課程變了,這些變化讓學生跨入初中校門或者高中校門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不適感。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接下來要帶着孩子去發現去了解那些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這些新的變化。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比如在上述的案例當中,這個孩子就需要對高中學習體系這個新的元素進行深入的瞭解。高中階段各個學科難度增大,系統性增強。要想解決某一科問題,往往需要要綜合多方面能力。

如果意識道高中課程的變化,用初中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課程就難免會出現問題。在這個時候也需要家長去更關注於孩子的需要。而不是要去批評孩子。有的時候不是孩子不用功,而是缺少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

那麼關於學習方法的內容,我在這裏不多闡述。大家可以留意我們佐心平臺上關於學習能力提升課程的一些具體的講解。

我想說的是家長在孩子出現不適應的問題的時候要給予足夠的理解。因爲面對家長老師的高期望,和孩子自身學習現狀的形成的強烈的對比,孩子承受的壓力往往是非常重的。當家長如果發現他們有適應性問題的時候要及時幫助他們進行調整,必要時需求心理指導。

第三部分:如何幫助孩子應對人際交往挫折

如何幫助孩子去應對人際交往挫折?

青春期是孩子從童年到成年的重大轉型的時期。他們開始有了更多的思想要求更多的自主權。也會接觸很多青少年的小圈子。既會經歷浪漫的戀情,也會在人際交往上偶爾遇到背叛碰壁,或者是一些其他傷心的事兒。

我們的任務不是及時的修正他們的生活。相反,要對他們去加以理解,與之相伴。因爲要知道這些經歷也是他們成長的一個部分,如果不涉及原則性問題,或者是生命危險問題,那麼作爲父母就不要或者說盡量不要干涉。

你可以儘可能地保持你的開放、尊重、接納等等,這些在親子關係當中非常正向的資源。

如果當我們看着孩子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自己就焦慮或者是陷入他們的情緒,就無法幫助他順利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那麼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就是關於孩子在人際交往挫折的時候怎樣可以幫助到孩子的一些關鍵點。這些關鍵點也同樣適用於親子關係當中。

首先來看一下一致性表達,在這裏的我將結合一個案例和你們具體的說一說。

方法1:一致型表達

案例:

小王和小張是高中階段的同窗室友。小王性格外向,平時生活也是大大咧咧,不太會顧及別人。而小張是個內向敏感的孩子,體弱多病,非常渴望在生活裏有一些人可以照顧她。

在寢室裏,小王和小張常常衝突不斷。有一天在中午午休的時候,小王開啓了音樂外放,聲音特別大。打擾了小張的休息,如果你的孩子是小張,你會如何指導小張和小王去溝通呢?

五種表達方式:

一般來說,有五種表達方式。

第一個,默默的戴上耳機,心裏想着堅持一下就好,這個是一種討好型的方式。這種類型的人常常會忽略自己的情緒,去重視他人的想法,犧牲自己迎合別人。

“你有病啊!午休時候你開這麼大音樂。”這種是指責型的方式。它與討好型正好相反,他們眼中只有他們自己,還常常會忽略別人的情緒,總是別人的錯誤。

“小王,我想跟你談一談,如果你睡覺,別人開音樂,你會怎麼想,都是寢室同學也是需要互相顧及對方的。”這是典型的超理智型的人,他會忽略別人的感受,也忽略自己的感受。他會滔滔不絕的講道理,不太會表達自己的真實的情感。

第四種打岔型的。她說話就是兜圈子,她不直接問問題。也不回答問題,逃避問題。所以,在生活當中也會表現爲抓不住重點,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

最後一種是,“小王我睡眠不好,你開着音樂我睡不着,我覺得很難受,麻煩你能把音樂關一下呢?”那這種方式呢,是內外一致性型。面對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反應都不會相同,那你覺得哪種方式會比較好呢?

在薩提亞模式當中,溝通包括兩類信息,一個是言語一個是非言語,也就是情感部分的信息。當兩者不一致時,叫做不一致溝通,分別對應的前面選項abcd。但最後一項E一致性的溝通。一致性溝通會表現表述人能夠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夠爲對方着想,內心坦蕩平。

我在諮詢學生的人際交往的時候,我也常能夠看到他們之間的誤會,多是由於不一致的表達自己而產生的誤會和摩擦。很多時候他們不能夠真實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是故意要指責、批評、討好或是超理智或是打岔的方式,讓自己不舒服,別人聽了也不舒服。

這裏提醒家長多留意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在人際互動當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模仿自己在原生家庭裏不知不覺學到的行爲。有的時候還會反其道而行,就是我故意不要這麼做,但其實也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當您和您的孩子互動良好的時候,那您的孩子和其他人的人際交往也會少有問題。

方法2:傾聽與覈查

上述的例子當中,小張沒有選擇一致性的表達,而是選擇了c選項超理智。結果小黃覺得小張在批評自己,覺得她覺得自己不夠好,特別的生氣,於是在寢室吵了起來。

但後來老師在調解的過程當中發現小王在回寢室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小張在寢室,所以開了音樂。並表示如果小張正常告訴她,讓她把音樂關上的話,那她能夠接受。

之所以她們大吵一架,也是和他們的溝通不暢是有關係的。那麼溝通過程是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呢?怎麼讓彼此能夠去理解到對方的意思呢?

我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下溝通的基本步驟。

首先,當兩個人在進行溝通的時候,會有一些言語和非言語信息。表現的話就是我看到什麼什麼,我聽到什麼什麼。

第二步賦予意義。就是與過去的經驗相聯繫,他表達的語言就是“我的內在解析是什麼”。當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時候,那對於我的內在解析是什麼。

第三步,對賦予的含義產生感受。這種感受有可能是正面或者是負面的。

第四步,激發你的行動,比如說激活防禦機制啊。

那麼對於小張來說,當她看到小王回來,根本就沒有顧忌到她在牀上睡覺,大聲的開啓音樂。這讓小張也聯想到以前小王就常常這樣。她感覺自己不重要,有強烈的被忽視感,最她鼓足了勇氣,想和小王談一談。

而對於小王來說呢,她聽到小張說自己,感覺是在說自己不夠好,她也覺得很委屈,因爲確實沒有看到小張在牀上睡覺,自己覺得平時給小張帶飯打水做了很多的事情,就這件事情沒顧忌到就被說了一頓,自己感覺非常的委屈,非常的莫名其妙。

於是衝突就這樣爆發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其實這個誤解適合第二步是有關的,當我們根據以往的經驗和心得,對收到的信息進行內在解析的時候,那這種解析有可能與事實並不完全相符。

而恰恰也是因爲自己的內在解析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那麼怎樣去改善呢?

在第二步之後,也就說溝通的中間的過程,第二步的最後一步就是覈對。你要向對方反饋,“那你剛纔說的是什麼?”“我是怎樣理解”。往往在加入覈對的過程當中誤解就這樣被消除了。

對於小張來說,他和小王及時覈對。“我看到你回來就把音樂打開了。好像根本沒有顧忌到我的存在,我覺得自己很受傷”。小王應該也會跟她再進行下一步的溝通就不會引發後面的衝突。

小張進行說教的時候,小王能夠去核對,“你這樣說是希望我把音樂關上,並不是針對於說我對你不夠好,或者我這個人很差,對嗎?”那可能這樣覈對的時候,矛盾就不會更加升級。

方法3:請求與拒絕

小寶特別能關注到別人的需要,總會幫班級同學做很多事情。別人找到他幫忙,他也從來都不會拒絕。那有時候因爲自己能力有限或者不是發自內心的想幫忙,他就會陷入兩難的情緒糾結當中。但是糾結過後還是會選擇幫對方。

他不但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請求,而且對於小寶來說更爲困難的是不知道如何和別人提出請求。因爲他總是害怕別人的拒絕。

在諮詢當中,瞭解到小寶其實是一個自我價值感偏低的孩子。他之所以陷入糾結和矛盾,是因爲他搞不清楚拒絕的是事情,並不是針對某一個人。

當小寶請求某件事的時候,別人拒絕了他,只是拒絕的這件事兒,但並不是拒絕你這個人。要把人和事情去區分開。

這種情況在家庭關係當中也常常會發生。比如說孩子想要某種東西,家長會告訴孩子,你考試考一百分爸爸就獎勵這個。如果你想拒絕孩子,你可以直接去拒絕他。但是請不要把考試成績和某個東西去建立等號,那樣會讓孩子覺得是自己不夠好不配擁有。

也就是說在家庭當中,你可以拒絕你的孩子,可以延遲滿足孩子的願望,但是一定要用妥善的方式進行。否則,雖然表面上看似是鼓勵孩子,短時間會收到他有個好成績的這樣一個效果,但是長期以往會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

在生活當中讓孩子明白你拒絕的只是他的行爲,而他這個人是沒有問題,當孩子也能夠明白拒絕只是這個行爲,他才能夠從中學會如何去拒絕別人。

方法4:情感賬戶

情感賬戶是一個隱喻,是說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的賬戶。每次你做了一些讓對方高興的事,就是往對方的賬戶裏去存款,每次你讓對方傷心痛苦就相當於在你的銀行裏提了款。賬戶滿了,所有的小問題都可以被原諒。但是如果銀行裏已經是赤子,債臺高築,任何一點小事情都有可能會變成大事,並且不會被原諒。

賬戶是適合於任何的人際關係,可以用這個情感帳戶可以去看看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你和愛人的夫妻關係,也可以用這個情感賬戶去帶孩子去看看他和他朋友關係。

誰在存錢誰在取錢,是何種方式進行的。要想讓每段關係變得更好更加和諧,是需要每個人向這個情感賬戶當中存錢,從而達到平衡。

而在每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當中,你能控制的,也只有你自己的存款和取款。你無法控制別人,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爲,從而產生對別人的影響。

隨着你向對方賬戶持續的存款,你就能夠獲得對方的理解和對方的信任或是能夠解除對方的誤會。但是這個賬戶長時間透支也會面臨着破產的問題。對於婚姻關係,可能會出現外遇。

對於親子關係,孩子可能會離家出走,對於朋友之間的關係,朋友可能會不告而別。但其實無論是愛人的外遇,還是孩子的離家出走,還是朋友的不告而別,它只是個結果,但在這個結果之前,你們之間一定發生了很多的事,家裏得不到就會向外尋。

如果我們不斷指責說“我們破產了破產了”,這是毫無用處的,或許可以說我們一起努力,這對於對方來講會更加的有效,可以嘗試把更多的愛和關心,從你這裏傳遞出去。

在親密關係當中,百分之五破裂的婚姻是不可修復的,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可以修復的。

在以前的婚姻狀態中,出現問題了,修一修補一補。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觀念是如果壞掉了,那我就直接不要了。那其實無論你遇到任何人都有可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所以你要有一個這樣的途徑去提升自己,不管是上課還是個人成長,用正向能量去看待你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難題。

第四部分:夫妻婚姻關係失敗,怎麼降低對孩子的影響

在親密關係當中,百分之五破裂的婚姻是不可修復的,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可以修復的。

在以前的婚姻狀態中,出現問題了,修一修補一補。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觀念是如果壞掉了,那我就直接不要了。那其實無論你遇到任何人都有可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所以你要有一個這樣的途徑去提升自己,不管是上課還是個人成長,用正向能量去看待你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難題。

如果真的在婚姻當中,因爲有一些問題,不能夠繼續了,那雙方要考慮在離異的時候,要降低對孩子的影響。

讓我下面就來具體的說一說,之前白百合事件充斥了媒體的各大頭條,前夫陳羽凡用視頻作了迴應,稱自己與白百合在2015年就離婚了,然後白百合也在微博上也做出了迴應,與前夫一致,都稱是“爲了保護孩子成長”。所以纔沒有對外公佈這一事實。

但是這一份選擇真的就有利於孩子成長嗎?我是有一些懷疑的。

孩子其實是最敏銳的。父母之間的情感是親密還是疏離?其實孩子是最早的發現的。明明不愛了去相反要裝作很相愛,那對於孩子來說也會造成困擾。

面對父母的分離,是孩子經歷的第一次挫折教育。事情發生了,我們很難過,不願意去接受,但是我們只能也必須選擇面對。

怎樣把離婚這一事件對孩子的傷害去降到最小呢?

第一:要健康的離婚和愉快的分手。

婚姻要麼就選擇和平的快樂的離婚。最忌諱的就是選擇不快樂,不幸福的婚姻或者是不幸福不快樂的離婚。其實如果選擇是後者的話,那對於不管是對於孩子還是整個家庭來講,都是一種煎熬。

離婚是否對孩子會造成傷害,關鍵在於父母能否成熟理智的去處理這個狀況。當你不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的時候,那至少也要選擇一個好的離婚,我們所謂好的離婚就是指最起碼這個婚姻對孩子有一個正向導向,爲了孩子你們兩個可以不用彼此喜歡,但是彼此有事兒是可以做到的。你們可以不再是夫妻,但是可以成爲孩子最好的父母。

很多單親的父母耗費的太多的能量在彼此的指責彼此的怨恨當中。孩子承受了大量的恐懼。他們會小心翼翼察言觀色,甚至不敢和他們的父母去表達愛。

在心理諮詢中也會遇到一些家庭離異的孩子遇到心理難題,確實是有一些是和父母離異有關的。比如說我來舉一個,最近的一個案例。

這個小男孩叫小何。目前正讀初二,父母離婚有兩年了,雖然沒有再婚,但是彼此都有了新的愛人。小何的問題表現常常懷疑自己身體出現狀況,但是醫院檢查卻沒有任何問題,他平時和他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姥姥對他的照顧特別多,週末偶爾回到父親那裏。

在他的父母親之間有很多的抱怨。在小何的印象裏,小時候他好像常常被父親用暴力對待,他的父母關係非常的不好,離婚之後呢,也彼此都在指責對方。有的時候是隻會拉攏他去一起反對對方攻擊對方。

平時父母各玩各的很少關愛到他,印象當中只有自己生病的時候才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而在父親的原生家庭也是離異家庭。在他父親小的時候也常受到家庭的暴力。

從這個案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夫妻關係結束,但是父子,父女,母子,母女的關係卻是一直存在的。

如果離異之後,成年人沒有很好的去面對這件事兒。依舊就用否定逃避攻擊的方式去對待對方的話,那對孩子來講是難以承受的事情。孩子得不到愛就會用各種的方式去討愛,比如抑鬱自殺身體疾病行爲問題等等。

等孩子長大了早年原生家庭的這些生活成長經歷,也會對她的親密關係帶來一些影響。當他習慣了早期的家庭互動模式的話,那麼在他自己的關係當中就會有可能會重複過去,甚至自己還會覺察不到。

那麼對於小何來講,通過懷疑自己身體有病,來停止雙方家庭對彼此的指責,也是通過懷疑自己有病,去吸引父母對他的關愛和關注。而小何所經歷的他父親對他的家暴。其實和父親的原生家庭成長模式是分不開的,我們也常遇到被家暴的男生通常是非常反感暴力,但最後也成了施暴者。

因爲在他們的腦海裏那個暴力攻擊是他們最熟悉的模式。如果您目前家庭關係當中存在着一些問題,那麼也建議家長朋友要去多學習多成長。當你的生命能量得到提升之後,才能夠給孩子給家庭更多的愛和關懷。

95%的關係都是可以修復的,那我也希望不管是年輕的家長還是遇到問題的家庭千萬不要輕易地放棄你們的婚姻。

第二,對於離異家庭,如何實現對孩子的正向導向?

每個小孩最原始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生活在一起,因爲那是他的全世界。但如果分開已經不可避免,在離開之後,如果依然能夠做到彼此的接納,寬容對方。而且鼓勵孩子繼續和親人交往。協助對方盡養育孩子的責任的話,那對孩子傷害就會降到最小,甚至沒有傷害,在這裏給單親家庭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孩子有正向導向的一些建議。

1. 要允許自己和孩子在夫妻一方離去的時候去經歷哀傷的階段。

不管這種離開是死亡,還是遠離,還是離婚等等。這個哀傷的過程可以去充分的體驗那種喪失的感受和由它帶來的這種痛苦。

通過順利的經歷這個脆弱和痛苦的階段,也就可以有更充足的能量去迎接新的生活。

2. 讓孩子去了解真相。

不但是從你這裏,或是從另一方瞭解家裏到底發生了什麼。孩子從來不會因爲年齡太小,不能告知這個事實,孩子對所有發生的事情的情緒感受,甚至會超過成人。

如果沒有告訴孩子事實的話,他們就會形成自己的想法,並會損害他們的自我價值。

3. 不要利用孩子去反對或者是攻擊另一方。

因爲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分裂,從而不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從而會更加壓抑自己的想法,甚至會變得沉默。

4. 要主動去尋求幫助,去處理好自己的感受。

可以通過上課,去參加工作坊或者求助親朋好友等等,就是要讓自己去接受這種分開,並且能夠有能力去尋找並適應新的生活。

5. 讓孩子可以自由地表達對父親或母親的思念和愛戀。

也允許前妻或者前夫可以去表達對孩子的思念和愛戀。

總之,如果婚姻走到盡頭,你一定要放下那些對過去的糾結,纔可以有力量去擁抱現在的生活。也會讓孩子明白,即使父母不在相愛了,但他們依然愛我,依然是我最親愛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