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拿起手機就不放下?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孩子拿起手機就不放下?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拿起手機就不放下?家長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現在人人都有一部手機,手機不在自己手上就好像沒有安全感一樣,下面我們看看家長如何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我聽過不止一個朋友,很好的朋友,有腦子的朋友,說過這樣的話:我不管別人,我們家孩子我絕對不讓他用手機。

就是說,當同齡的孩子80%以上都拿着手機,你的孩子露出山頂洞人看見電飯煲的表情,你也不介意。

守着這種鐵律的通常是媽。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媽。

但你彆着急啊,你看我當年是怎麼敗下陣來的。遲早有一個老師,可能還不止一個,會通過各種APP和微信發佈通知、傳授知識、佈置作業、提交作業、建羣交流、接龍回覆、填報調查表、參與競賽……我知道有的學校,爲了減負的目標監控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長,每人每天都要到一個APP上去登記寫作業用了多長時間。

孩子一天不用手機都不行。錯過了什麼事,第二天老師會問:羣裏通知過,你沒看手機嗎?

此時你還不讓他用手機,已經不現實了。

孩子拿起手機就不放下?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這股風兒最早刮來的時候,我也撐着沒給女兒配手機。她等着我晚上下班回家,一般都是七、八點,用我的手機處理這些事情。後來,我回家逐漸變晚,需要她在手機上處理的事情逐漸增多……

現在,如果她一天不開手機,到晚上我還要好心提醒她:你要不要開手機看看?

你很自信地說:不會,我家孩子的老師不這樣。

那是孩子還小,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往後你等着的。

不怪老師啊,看到這裏老師不要生氣,都是爲了孩子好,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個例,咱們就說這社會現實,在這樣的現實當中想辦法。

況且,現在,家長的手已經天天和手機粘在一起,到了不帶什麼都行、就是不能不帶手機的地步,你以爲孩子會不知道那是什麼?不想用?夠不着?

用手機、用PAD,攔是攔不住的。

而且,一旦打開手機,處理完必須處理的事情,好朋友遊三亞發了朋友圈、訂閱的漫畫公號更新了、喜歡的歌手推新歌了、喜歡的遊戲出新款了……說真的,不可能不看。大人也做不到。

小時候我們春遊、聚會,講究點兒的還會帶個相機,傻瓜的。現在孩子們一水兒都帶手機拍照。搞起聚會來,都知道通過手機發個位置定位,方便集合。

所以說難辦。

家長不心疼話費,不心疼流量,擔心的是:自控力差、沒有時間觀念、影響學習、影響視力……

我自己摸索、萃取了3條方法,不要錢,都給你。

孩子拿起手機就不放下?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第2張

方法一:讓他用,但是要劃出框框來。

首當其衝的是時間。這個大人都有體會,手機上怎麼有看不完的東西啊!舉着手機,一晃兒一個鐘頭過去了。眼睛酸澀,正事兒沒幹,懊惱不已。

所以,請把手機上的計時器用起來。我女兒剛上初一,每次玩手機15~20分鐘(不包括處理正事兒),一週兩三次。每次看PAD 1小時(主要是在視頻網站看動畫片),一週兩次。計時器一響,自覺關。這次自覺關,下次接着看。提醒了還不關,沒下次了。如果孩子小、自控力差,規矩要定清楚,話要講清楚,實操起來家長要把關。那些覺得“這樣也行、那樣也行、怎樣都行”的爸爸們,你們沉默是金別唱反調兒就好了,謝謝。

也包括其他“框框”。比如我給女兒定了一條規矩是,花錢的遊戲不買。不是錢的事兒,實在是不想開這個口子。免費的遊戲已經是海量了,花錢的遊戲數不勝數,只要這個口子一開,我相信商家的威力,15~20分鐘她是不夠用的。

上個月,她特別激動地跟我說:“媽媽,我最最最喜歡的MC,以前收費,現在改免費啦!”我說那好啊。她非常麻利地把這個遊戲在自己手機和PAD裏都下載了。我“點”了她一句:這樣你不管開手機還是開PAD,都要玩遊戲了吧?她沒說話,我也沒再說。

又過了幾天,她告訴我,PAD裏的MC她已經刪了,只留了手機裏的。我問爲什麼,她說:你那天提醒了我一下啊。再說了,不管我在手機上玩還是在PAD上玩,都會佔時間份額。

你們不要覺得我是“心機媽”。我女兒近視什麼度數、功課忙不忙,我是很清楚的。況且如果一個事情已經成爲很多家庭的難題,禁止玩手機於是孩子就跳樓自殺了這樣的新聞上了頭版,你指望不用點兒方法就能解決?

方法二:隨着他深入使用,問問他的使用感受,聽聽他對功能的分析,對一些你沒接觸過的遊戲、APP的評價,聊聊怎麼用更好用、更合理、更符合他的情況。

看完兩個童書插畫展,又買了一些繪本給女兒。

櫃子上的兩個Kindle也是纔買不久。帶出門是真輕薄。3本書、300本書、3000本書,都在這百十來克之間,方便。

同時也發現了不便:

1年以內的新書沒有。

不能展示,或不能很好地展示繪本、畫冊。

經典名著未必是經典版本,想選一下出版社、譯者,有的不予顯示,有的只有一款,沒的選。

於是明白了,熱乎的新書買着看,漂亮的繪本、畫冊和經典名著的經典版本買了收藏,其他可以Kindle上看,而且要讓它在“便攜”這一點上充分爲我服務,我是一個出門不開車、在外面有時會用書消磨時間的人。

跟孩子交流了一下這個意思,她也基本同意。漂亮的繪本、印刷精良的外版書在她手上攤開、摩挲,那美妙的感覺她是有體會的。她說:“我以後想要什麼書,可以在Kindle上搜,你也在噹噹搜,比較比較。”

可說是呢。對於上了學的孩子,她有使用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在使用過程中,自然會發現其強大的功能和無可避免的短板,做出利於自己的選擇。

關鍵是平時長期的薰陶,要讓她有的比較、有的發現、有的選。

如果家裏的書沒有幾本,家長都不愛看書,一年只去一趟書店或更少,孩子意識不到書的美好和深邃,只會覺得用電子設備快捷省事兒,那錯不在孩子。

也不必把用電子設備和看書全然對立起來。若真好學,二者儘可以爲自己所用,可以派不同的用場,孩子有這個選擇權。

在女兒四年級開始做PPT的時候,她也是一上來就百度,也是傻傻的只用是人都知道用的前幾條搜索結果。因爲方便、快,大家都這麼幹。

從這麼小就要開始複製粘貼、人云亦云?不可以!我給她找出書來,幫她節省時間,直接在覈心內容夾上小條兒,讓她看到注有心血和汗水的研究、見解。幾次之後,她發現了書上所言與百度所言的不同,不止是正確與否,書上所言的角度、深度、個性化,百度都沒法比。

我告訴她:“能寫出這些書的人,自己看了無數的書,而不是上了無數次百度。”

這樣做了幾次PPT,她養成了自己查書的習慣。她的PPT細緻、全面、與衆不同,多次在老師的邀請下到其他班去當小講師,對她是很大的激勵。慢慢我們達成共識:簡單硬知識上網查,比如查人名、年代、地點;手邊沒書,看到什麼不明白的需要立刻了解,上網查;複雜立體的知識,查書,需要深度思考的,查書。在多次實踐中,給孩子耳邊吹這樣的“風兒”,帶着她印證這樣的道理是不是對,一次兩次別嫌麻煩,將來她完全獨立學習的時候,知道應該如何把網絡、圖書館用好,不受限,不偏從,別說“網絡是萬惡之源”,也別問“網上都能查到,看電視也能學知識,人爲什麼還要看書?”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方法三:相信孩子自己有成長的力量,如果不足,那就是需要你的時候。

通常來說,孩子所在的微信羣,成員都是同學。稍微關注一下,你會發現一個現象:學優生說話相對少,有事兒說事兒。成績不好的孩子,拴在羣裏的時間很多,聊天主題常常圍繞“遊戲”,喜歡用無意義表情符號大力刷屏,一個接一個發紅包吸引大家注意,同學們一擁而上,點開一看,哇,1分錢!

不能簡單推斷說:玩手機使人學習成績差。但是可以看出不同孩子的時間是怎麼安排的,業餘生活是怎麼度過的。

學優生做作業。做完作業可能有課外班(可能是網校)。下了課外班看書。以教委現在對學生的要求,閱讀量很大,而且將越來越大。看完書發展自我。我愛畫畫,從小畫了好多年了,我可以畫畫。我有興趣在下廚,我去幫長輩做飯,也是親情融洽的好時光。

學優生剩不下太多時間在手機上,他們忙着呢。

當你的孩子拿起手機不放,你可曾用心去了解他的現狀?如果是放學累了,跟同學聊聊天、玩一會兒遊戲,達到休息的目的就好了,那沒關係。如果他不喜歡現在的學習,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成績激勵不了他,挫折觸動不了他,自己的事情自己應付不來,長期感受壓力、倦怠、無聊,最後只有手機讓他高興,那是另外一回事。

就算應試教育+高校擴招,最後他能考上大學,也夠嗆能承擔起自己成長的責任。屆時讓他上癮的可能不是手機又是別的。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能做的,就是幫他找到自己的特質、天賦,多給他創造條件,讓他做喜歡、擅長的事情,去發現那些事情的價值和趣味。一個人的電量不在有意義的地方消耗,就會在別處消耗。

家長還能做一件事:也儘可能放下手機、PAD。你追着劇,嘻嘻哈哈,孩子需要多大的定力才能埋頭在書本里?不在一個房間他聽不見?家庭氛圍是可以穿透牆壁的。

女兒稍小的時候,我嫌她吵。她不在家的時候我看書,她在家的時候我看手機,反正看手機需要的腦細胞比看書少嘛。現在她上初一了,作業多了,我反過來,她不在家的時候看手機,她回到家,聚精會神做作業時,我捧本書看。爲的是讓她知道,看書學習是生活常態,媽媽明白她很累,但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承認,有時候不容易,有時候要“裝一裝”,但要求孩子做到,自己也不能差太遠。如果我藉此多看了幾本書,那是我的收穫,那是孩子幫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