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什麼孩子這麼小就學會了用拳頭說話?怎麼引導?

爲什麼孩子這麼小就學會了用拳頭說話?怎麼引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愛打人,常常讓父母們感覺無奈和不安。

爸爸媽媽總是不自覺地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傷到別人家孩子怎麼辦、孩子會不會因爲打人被孤立、其他家長會不會指責自己沒教好孩子……

其實,每個孩子小時候基本上都會經歷打人這件事。

父母可能會有疑問:爲什麼孩子這麼小就學會了用拳頭說話?

自我意識的發展

3歲前的孩子,在心智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打人行爲是十分正常的,不帶有成人眼中的“暴力”成分。

比如1歲左右的孩子,與其說他們在打人,不如說他們在用肢體動作進行正常的學習和探索。

2、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這一時期,他們都以自我爲中心,不合意的、不喜歡的都可能用“打”這種方式來表達。

比如“我的玩具被拿走,搶回來”,是一種本能反應。

語言表達不成熟

3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表達還不成熟,不能很好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情急之下,可能就直接用拳頭說話,比如打、踢、咬等等。

有的孩子爲了引起父母或者小夥伴的關注,渴望和對方建立聯繫,又不知道如何表達,於是選擇了動手。

在他們看來,動手”是最直接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在不高興或很沮喪的時候,也會出現攻擊性的行爲,把打人作爲一種宣泄情緒的方式。

環境影響

有的孩子出現打人行爲,很可能是從身邊的環境中模仿而來的。

動畫中暴力、打鬥場面的情節、電視劇中的暴力場面,孩子看到很容易跟着學。

除此之外,父母不良的言行對孩子也會產生影響。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聽話就打罵,簡單粗暴的行爲被孩子模仿。

在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也會學着使用暴力,並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地去強化。

總體來說,小孩子打人,大部分都屬於孩子心智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行爲,但是打人終究是一種不好的行爲,父母需要對孩子的行爲做正確的引導。

爲什麼孩子這麼小就學會了用拳頭說話?怎麼引導?

▌分清情況再介入

孩子們之間的小摩擦是他們獨特的交往方式,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

作爲大人, 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觀察,再確定是否需要介入,比如孩子之間,是正常的碰撞摩擦還是故意爲之的攻擊行爲。

正常的小打小鬧,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解決,他們有自己的處理方式。你會發現,前一秒他們還在打架,下一秒就互相道歉。

▌立好規矩,明確立場

當孩子出現明顯的攻擊行爲,父母就不能坐視不管。

孩子打人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大人的默許。有的孩子,連老人都敢打,但爺爺奶奶們不當一回事,由着孩子。

當孩子故意打人,不管是打家人還是其他孩子,最關鍵的是父母的態度和及時干預,如果一開始,大人沒有制止或一笑了之,孩子就意識不到這種行爲是不對的。

所以孩子出現攻擊行爲,第一時間予以制止,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種攻擊行爲都是不被接受的。

▌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爲後,家長別急着發火,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如“寶寶生氣了是不是?”當父母認同孩子的情緒,孩子才能感受到被父母接納,更能冷靜下來。

安撫完孩子情緒之後,再進行適當的教育,並且教給孩子正確的情緒宣泄方式。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給孩子讀讀情緒管理類的繪本,幫助孩子與各種情緒相處,比如《菲菲生氣了》、《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生氣湯》等,有時候,繪本故事會比父母的說教更具有說服力。

▌事後道歉

等孩子情緒平復後,請記得帶着孩子跟對方道歉,即使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這樣最親近的人。

這種小小的儀式感非常重要,不僅爲了得到別人的原諒,也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懂得友好表達。

如果孩子已經知道錯了,父母記得鼓勵和肯定孩子,儘量淡化孩子的錯誤行爲,積極鼓勵正面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