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想給孩子很多鼓勵,家長卻常常扮演了錯誤的角色

想給孩子很多鼓勵,家長卻常常扮演了錯誤的角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閨蜜今天興沖沖地告訴我,她買了一把很高級的小提琴,準備跟着音樂學院的提琴老師學習,重拾回自己對小提琴的熱愛。想給孩子很多鼓勵,家長卻常常扮演了錯誤的角色,你知道嗎?

她目前還在享受二人世界,趁着還沒有孩子來到世界讓她忙亂,想讓自己繼續「深度文藝」。

我很支持閨蜜的想法。但其實很感動的是,閨蜜曾經在學琴這件事情上耿耿於懷。她終於能夠放下心結,重拾熱愛。

她小時候非常喜歡音樂,被媽媽送去學琴。

最開始,她非常投入,也認真練習,但是媽媽一直是嚴格家長的作風,雖然不懂音樂,總試圖用專業感的詞彙來指出閨蜜的錯誤。

如果上完課後,媽媽跟老師聊上兩句,聽了老師的點評,便會變本加厲地不停重複老師點評,但從不說其中的肯定部分,只說批評和指正的部分。

她會以此來不停提醒閨蜜,「你要多練琴,練得更好,你看老師說你弓的姿勢不對」、「節奏感不好」、「背譜背得太慢了」……諸如此類。

逼着練琴,也是日常。

也許閨蜜的媽媽認爲,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和缺點,孩子才能戒驕戒躁,認真練習。

閨蜜不勝其煩,原本的興趣一下子消失無影無蹤,雖然乖乖女的她沒有反抗,但是也沒有再多的熱情繼續學習。兩母女僵持不下,最後,媽媽同意她不學了。而媽媽說出這句話的當天,閨蜜就把琴送人了,一分一秒都沒有猶豫。

雖然她後來能夠理解媽媽的初衷是好的,但也沒法從內心再愛上拉琴。直到今天。

媽媽一盆熱情的冷水,讓她那微弱的興趣小火苗一下子就被澆滅了。

想給孩子很多鼓勵,家長卻常常扮演了錯誤的角色

孩子內心那弱小的火苗,需要我們呵護

我小的時候特別喜歡音樂,那時候多想爸爸媽媽送我去學彈琴。但他們的思想比較傳統,認爲學習成績好纔是真的好,其他都會影響到學習,堅決反對我學琴。我當時真的很傷心。

小時候的我就一直不能理解爲什麼別人會捨得放棄學琴的大好機會,我甚至會想,媽媽即使再打壓我、反對我,我也要學。

長大後才知道,我有這樣子的想法只是因爲我沒有得到機會去嘗試,所以在遺憾中,天真美好地想象着以爲學琴很簡單。

即使父母同意了我學琴,沒有背後長期的支持,到最後,我自己也可能扛不下去,打退堂鼓。每每看鋼琴家朗朗和李雲迪成功的故事,感嘆他們父母能夠放棄自己的工作,把陪練作爲自己的日常,你就可以看到他們的父母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辛酸,給予了多少精神上、精力上的支持,才能夠栽培出一名舉世聞名的鋼琴家。

孩子剛剛對世界產生好奇,萌動自己的一點點興趣和理想,就像一棵剛剛冒出的小芽,又或像一個小火苗。從開始的澆灌種子發芽,到呵護小芽成長,任何一步都要父母付出心血。而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導致它們變得衰弱,甚至夭折。

《 恆毅力》一書的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這樣分析孩子這段時期的興趣培養:

孩子興趣最初的發掘和培育,是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數年,而這段時間裏,鼓勵顯得尤爲重要。因爲初學的孩子就是在這個階段,考慮他們要投入還是退出。所以我們家長要幫助孩子經歷初期重複的無聊感。

想給孩子很多鼓勵,家長卻常常扮演了錯誤的角色 第2張

達克沃斯因恆毅力的研究成果,獲得了2013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她認爲持久熱情×堅持毅力是比智商和天分更重要的制勝關鍵。

而她這段話點明瞭,幼小的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樣,有持久的堅持力,因爲那不是天生的,需要我們父母耐心培養。

當他們微弱的興趣火苗,還需要呵護階段,一旦遇到像閨蜜媽媽這樣熱情的冷水「澆灌」,沒幾天就熄滅了。

一旦火苗熄滅,那時候,孩子們就像一頭「倔驢」。原諒我這個形容有點粗俗,但一點不爲過,那時候,真是「八頭牛也拉不回來」。即便是父母有辦法讓孩子興趣重拾,重新開始,也往往失卻了最初萌動的熱情,往往心不在焉。

肯定和鼓勵,就像在扇風加料

達克沃斯非常贊同,在孩子成功發展興趣的過程中,需要一羣支持者的鼓勵,尤其是父母,其他的支持者還有老師、教練或家人、同學。

爲什麼「其他人」這樣重要?

一方面,這些「其他人」能給孩子持續提供強化興趣所需要的刺激和資訊;另一方面,正面的意見回饋,可以讓孩子感到快樂、安心,更有自信。

想給孩子很多鼓勵,家長卻常常扮演了錯誤的角色 第3張

自信,是一種覺得自己「做得到」的內心力量,能夠讓孩子創造出巨大的成就,因爲自信心可以喚起挑戰的慾望,成爲一股動力,使人撐過挫折或倦怠。

有自信的孩子,遇到困難時,並不會覺得這是危機,反而認爲是對自己成長有利的挑戰。一旦把困難當成挑戰,就會更認真專心練習,在達成了期望目標後,自信心又會進一步成長。

孩子自信心增加之後,自然會更有慾望和動力去挑戰更艱難的狀況,也會在困境中變得更堅強。他們就是這樣一步步邁向成功。

再返回來看看閨蜜媽媽,真是反其道而行之。閨蜜多麼渴望媽媽給與肯定和讚美,希望能夠從這些正向肯定中,得到繼續前行的動力,但是一點都沒有。

相反,她得到的是批評,不斷地提醒、督促。這在孩子看來,就是對自己的不肯定,不信任,不支持。

專業的點評,最好交給老師來做

我們在生活裏,看到很多像閨蜜媽媽那樣在一旁指指點點的父母。他們看似很懂,在行使父母的權威,又看起來像在給孩子提供幫助。

「寶貝,你看你要這樣畫纔像馬啊!」

「你的字寫錯了,要這樣寫,快點改!」

「你看你彈是不是太快了,聽起來就是沒那麼好聽呢?!」

……

這樣到底好嗎?

如果父母不是專業出身,真應該退後一步,放手讓孩子去學,把點評的權利交給指導老師。

這點在我女兒學畫畫的事情上,得到驗證。

女兒現在5歲,一直非常喜歡畫畫。我幫孩子報了興趣班,但孩子畢竟就是孩子,經常出現宕機現象,比如上課前有了爲難情緒,或因爲遇到了困難,覺得畫不出來自己想畫的東西,就退縮。

我和老公當然也會想辦法鼓勵孩子,但我們不懂畫畫,也不懂得點評,總覺得無從下手,說也說不到點子上。最終就是「你畫的很棒」,「你今天很快就畫完了啊」之類。

參加興趣班的家長們有個微信羣,老師也在羣裏。爸爸媽媽們逐漸發現,如果老師點評了哪個孩子的畫,其中有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會異常興奮,就像接到了「繼續畫」的聖旨一樣,非常熱情的投入到接下來的畫畫當中。

想給孩子很多鼓勵,家長卻常常扮演了錯誤的角色 第4張

相比父母來說,教練或指導老師給出的鼓勵,更加權威和專業,更能推動孩子在專業方面的進步。

而在孩子的心裏,老師的地位總是很「崇高」,能得到老師的認可,會比父母的讚許更讓他們心花怒放。

丹尼爾?科伊爾的《天才密碼》這本書,總結了一個現象。

許多世界知名演奏家和體育選手的幼年時期,也就是他們剛開始演奏或運動的時候,其實才能或實力,與其他孩子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差異。不過,他們都和教練有良好的關係,而且哪怕是隻有小小的成果,都能從教練那裏得到稱讚或激勵。因此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們已經具備了自信心,而自信心就是培養恆心的關鍵。

看了科伊爾的這段話,就能更明白孩子們爲什麼一聽到老師們點評就歡呼雀躍的原因了。

家長要支持孩子,甚至陪着孩子度過最容易無聊和放棄的重複練習階段,這點毋庸置疑。但指導老師,如果非常親切溫暖,願意給初學者很大的支持,對孩子們來說,是莫大的幸運,不僅僅是精神方面,而且是從專業角度,給予最實質的推動。

因爲他們能夠從專業角度指出孩子真正進步的地方,也能指出孩子接下來需要努力的方法,這點是很多家長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父母如果有可能,跟指導老師有良好的溝通和互動,能夠讓老師看到並關注到剛剛開始學習的孩子,及時給孩子適當的肯定和鼓勵,這點相當重要。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小孩,因爲本來對一些藝術課或者某項活動很感興趣,興沖沖地去學,但是因爲老師的否定或者淡漠,從而失去最初的興趣,最終放棄。這同樣非常遺憾。

想給孩子很多鼓勵,家長卻常常扮演了錯誤的角色 第5張

所以,在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家長的角色更多是陪伴和鼓勵。而專業的點評,更多地還是讓專業的老師來做吧。

父母要回歸本位,不要越線。也許心急,也許出於好心想幫助孩子,但真的需要先分清幫忙的界限。

如果我們都像閨蜜的媽媽一樣,讓孩子在成年後,纔有勇氣去拾回童年放棄的興趣和愛好,不免讓人一聲嘆息。但願已經成爲媽媽的我們,都懂得呵護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即便將來沒有成爲一技之長,也不要留下遺憾。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