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別插手幫孩子,這是在害孩子!

家長別插手幫孩子,這是在害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孩子的父母,很多事情不能插手幫孩子,有些事情只能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家長總忍不住插手幫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

難得週末有空,媽媽下廚房做了好幾道小河愛吃的菜。小河自從上幼兒園後,很少在家吃飯,週末也是奶奶做飯。看着小河扒拉着米飯,媽媽特別開心,忍不住用筷子給小河碗裏扔了個西蘭花。

這下可壞事了。小河一把抓住西蘭花給扔出去,大聲吼着,我自己會。媽媽一下子也生氣了,訓斥小河:不準扔食物。小河更覺得委屈,氣呼呼地把碗也推倒了。

真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上一秒還美滋滋地吃飯,這會兒氣氛就變了。小孩子的脾氣怎麼這麼大呢?難道隨手幫個小忙都要和他申請一下嗎?今天,陳忻老師就給大家聊聊父母愛替孩子做選擇這件事。

在兒童遊樂場,孩子開心地從旋轉木馬上下來後,爺爺奶奶全家人一擁而上,七嘴八舌地給出一通建議。孩子本來挺高興,這時緊張地不知道玩什麼好了。

爺爺奶奶全家人是爲了孩子好,給他建議,孩子爲什麼反而不開心了呢?其實,這是因爲你沒有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替代感″,用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孩子的感受。因爲大人會覺得自己的經驗是寶貴的,他們樂意貢獻自己的經驗,爲了孩子少受一點苦,多享一點樂。

然而,成長就是有苦有甜,有順利也有挫折,如果過分替代孩子的感受,他就相對少了自主的機會。

愛他,所以想爲他做選擇。然而愛他,更重要的是尊重他的選擇。很想平復內心的替代感,然而又常常情不自禁,在這一點上,其實我們都一樣。那麼,該怎樣控制這種替代感呢?我們從三個常見的問題來談談。

我的孩子咋不愛看書?

有位媽媽困惑:我的孩子怎麼不愛看書呢?

那回想一下,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們是怎麼看書呢?是和孩子一起坐下來,按照自己的習慣從頭到尾把一本書唸完嗎?還是看孩子的要求,將他喜歡的一個故事,或者某一頁反覆念給他聽?

如果常常中規中矩地念下去,沒有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感受,那麼孩子可能就不那麼愛聽故事了。

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替代感,就要先仔細觀察。在給孩子唸書的時候,注意觀察孩子的眼睛在看哪裏,琢磨出他的興趣在哪裏,然後根據他的興趣,給他念故事。這樣,孩子纔會覺得看書、聽故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在平時生活中,注意將書上的物體、故事和自己能理解的事物、生活聯繫起來。

值得提醒的是,當我們陪孩子玩的時候,孩子纔是真正的主體,我們只是″配角″。聽從孩子的指揮,讓孩子自己掌控注意力和興趣的方向,調節大腦接受信息的節奏,並且有觀察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才能保護孩子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願望,並且有助於孩子專注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如果一定要讓孩子按着成人的想法來玩,那就主次顛倒了。

家長別插手幫孩子,這是在害孩子!

孩子總做不好,我就不能幫一把嗎?

有位媽媽問,如果孩子總是做不好,難道大人不應該教他們怎麼做嗎?

女兒一歲半了,非常喜歡玩釣魚玩具。可是,有時候經常把魚竿和魚鉤的方向弄反了,老釣不上魚。自己替她着急,就去幫她把魚竿轉過來。可是,孩子很倔,每次一幫她,她就再也不玩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是啊,教給孩子知識和技能是父母的職責。讓孩子自由玩耍,並不意味着贊同父母不關心孩子的遊戲,對他們放任自流。但是問題在於:我們應該如何教?是直接介入他們的活動,毫無懸念地教給他們知識或技能,還是耐心地等一等,給孩子自己發現的時間?

忍不住告訴孩子正確答案,正是我們常常控制不住的替代感,不小心又冒了出來。孩子正在專注地遊戲,她的思維不會因爲專注而停滯,也許正在開動腦筋,思索爲什麼魚就是不上鉤呢?而媽媽的出現干擾了她正在進行的活動,如此一來,孩子當然會不高興。

大人有空的時候,通常會想興致勃勃地加入孩子的遊戲:″你在幹什麼啊?我來陪你玩吧。″這時,請先忍住,在開口之前,看看孩子的狀態。她是專注的,還是想要尋求幫助呢?

如果你在旁邊觀察孩子,等孩子需要自己的幫助纔去加入,孩子就不會不高興了。如果孩子沒有來求助,還是不要急於幫助她吧。

讓孩子專注地嘗試一件事,也許現在孩子還小,不能發現魚釣不上來的原因。但是由於你的耐心等待,賦予孩子靈光閃現之前的觀察和探索的時間,孩子就在多次嘗試以後,就會自己發現問題。

這種發現帶給孩子的快樂和成就感,會比父母直接教給她強烈得多。以後她再碰到問題,就還會先嚐試自己努力解決。這種良性循環會讓孩子學習更多,讓他們更願意解決問題,這正是孩子探索世界奧祕的強勁動力。

家長別插手幫孩子,這是在害孩子! 第2張

玩具該怎麼玩,要不要我告訴他?

一個媽媽這樣說,孩子玩小火車軌道時,總愛把一塊拱橋放到耳朵邊″打電話″,要不要糾正他?

如果孩子這樣做,你應該爲他的想象力感到高興。你可以學他的樣子,拿起另一個拱橋,假裝和他通電話。這樣的認同會更加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觀察、體驗這個世界,就要拋開條條框框,讓他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忘掉所謂的″正確″玩法吧,讓想象力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幫助孩子汲取更多有關世界的知識。在早期重視孩子的想象力發展,對他們將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想象力的培養正是要從細節出發,先拋開成人世界的條條框框。

現在,大多數家庭還都是一個孩子,家裏常常是好幾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這樣的養育方式很容易對孩子照顧得過於周到和精細:

當孩子想去外面玩水玩土的時候,就會阻止不要玩那個,太髒了。
當孩子想自己拿勺子吃飯,也會不由自主地餵飯,省得他們自己吃飯掉得到處都是。
當和孩子出去散步時,怕孩子跌倒碰倒,就緊緊牽着孩子或者乾脆抱着。

其實,這種怕累怕髒的做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剝奪了孩子一些感覺發展機會。大人放開手腳,不怕他們折騰,他們才更有機會自由探索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