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排除教育焦慮感: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你學會這樣聊天

排除教育焦慮感: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你學會這樣聊天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寶媽都在抱怨,孩子太不好教,說什麼都不聽。很多媽媽反思在生氣的時候打過孩子,罵過孩子,事後總是覺得後悔。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可以和孩子無話不說,但現實卻是自己說什麼孩子永遠都記不住,每一次都要生氣的大喊大叫纔有用。面對寶媽們的抱怨,兒童心理學專家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家長。今天我們就來和專家一起學一學和孩子聊天的技巧,幫助媽媽教出一個好孩子。

排除教育焦慮感: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你學會這樣聊天

與媽媽親近的孩子更聰明

北京某幼兒園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年紀小的孩子相比年紀大的孩子更加願意與媽媽親近,更聽媽媽的話。而在年紀大的孩子之中,與媽媽親近的孩子成績更好,更懂事。專家表示,孩子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媽媽親近的孩子會更懂事,學習能力更強。所以想要教出一個好孩子,媽媽要多和孩子親近。想要和孩子更親近,需要媽媽能夠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談天說地。爲什麼年紀越大的孩子越不與媽媽親近呢?因爲年幼的孩子自我認知低,所以媽媽說什麼,孩子都願意聽媽媽的。而年紀大的孩子自我認知度高,對於世界有自己的看法,更需要家長用技巧和孩子聊天。

孩子爲什麼和家長有了隔閡

專家表示,中國的家長都太大人。國外的家長與孩子相處重在與孩子打成一片,而國內的家長習慣性的擔當着大人的身份。而和孩子聊天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消除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感。因爲爸爸媽媽是大人,所以爸爸媽媽在聊天時會習慣性的從聊天變成教育。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媽媽接寶寶下課,都會問孩子今天過得怎麼樣?孩子回答學到很多新知識,教到很多新朋友。這個時候媽媽與孩子還處於日常的聊天之中。但很多媽媽會習慣性的說,一定要好好學習,要與好孩子交朋友。這個時候媽媽的回答就開始站在了大人的角度與孩子對話了,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感就產生了。對於孩子來說,是想要和媽媽分享他的日常,而媽媽的回答則會讓孩子無法接話,聊天就此中斷。年幼的孩子在這種對話下會繞開媽媽的這句話繼續說,而一些稍微年長的孩子則會沉默,開始與家長產生隔閡。

排除教育焦慮感: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你學會這樣聊天 第2張

見縫插針式教育

很多家長常常覺得孩子不聽話,專家表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家長日常與孩子的交流缺乏耐心,太有教育的目的性。作爲家長,日常總是希望把自己覺得對的教給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彎路。但爲什麼我們的教育總是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果呢?兒童心理學專家分析:國內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忽略了孩子的年齡和認知,太過焦急的給孩子灌輸大人的對錯。但因爲孩子的年齡和對世界的認知的侷限性,孩子總是無法理解大人的想法,出現屢教不改的現象。

什麼是見縫插針式教育

媽媽告訴寶寶要和好孩子做朋友,在大人的認知中,好孩子包含了這個孩子的家庭背景和個人行爲。小紅今天被小明欺負了,小紅回到家和媽媽告狀,媽媽告訴小紅不要和小明一起玩。但第二天小紅又哭着回家,向媽媽抱怨自己被欺負了,媽媽自然會責怪小紅爲什麼不聽自己的話。對於小紅來說回到家向媽媽抱怨只是希望得到安慰,而媽媽的話不但沒有安慰,而且讓孩子不理解。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分不清哪一些是好孩子,哪一些是壞孩子,對於家長的話難以理解。

不管是與孩子交流還是與成年人交流,傾聽比教育更爲重要。當孩子與家長分享學到的新知識和遇到的事情,大部分時候是有訴說的需求,而很多家長會習慣性的開始給孩子灌輸一些大人的認知。這種現象被兒童心理學的專家們稱爲見縫插針的教育,大部分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處在一種焦慮的,習慣性教育的心態。專家表示,中國家長需要改變這種教育的焦慮感,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排除教育焦慮感: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你學會這樣聊天 第3張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很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與爸爸媽媽有說不完的話,爸爸媽媽需要學會傾聽孩子,擺脫時刻想要教育孩子的思想。教育孩子也要隨着孩子的年齡適時而定,對於太小的孩子,爸爸媽媽只要教導一些基本禮儀,讓孩子自由發展即可。平時多花時間傾聽孩子,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