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養出積極陽光的孩子,關鍵在這一點

養出積極陽光的孩子,關鍵在這一點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養出積極陽光的孩子?培養一個陽光積極的孩子的方法是什麼?看下文了解一下關於養出積極陽光的孩子,關鍵點在哪?

前幾天,我兒子小樹所在的幼兒園裏,開展了一項觀察植物的活動。

每個小朋友都帶了一顆能夠發芽的植物到教室裏,有的帶了白菜的根莖,有的帶了蘿蔔、豆子、小麥等等。

小樹帶到教室裏的是一顆大蒜,他每天都精心澆水。可惜大蒜的長勢不太好,好幾天下來才只發了個小芽,而大多小朋友的植物已經鬱鬱蔥蔥,有的甚至已經開出了花。

昨天晚上,我問起小樹:“你的大蒜長的還好嗎?”

小樹用手比劃了一個很矮很矮的高度,告訴我:“我的大蒜只有這麼一點點大。”

此時,我特別留意了他的表情,發現他臉上帶着一個很明媚還略帶調皮的笑容,毫不介意的樣子,便放下了心。

“那麼一點點吶,好可愛哦!”我抱住小樹,和他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更渴望的,是孩子能夠擁有一顆積極陽光的心。在即使不夠美好的現狀裏,也能有發現美的眼睛。

人生中,有太多莫名不必要的沮喪,來自於悲觀的心態。

有時候,能夠壓垮一個人的,並不是困境本身。而是在面對困境時,排山倒海般襲來的對自我全面的否定。

而這種悲觀的心態,大多是在孩子年幼時,由父母或其他身邊的人“種”在孩子內心深處的。

我的閨蜜小美,從小是在媽媽的抱怨聲中長大的。

因爲爸爸的工作性質經常出差,大多時候都是小美媽媽一個人帶着小美,而且小美媽媽和婆婆的關係也不太和睦。

小時候,媽媽便經常對小美抱怨爸爸不顧家,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小美有一丁點忤逆媽媽的意願,便被抱怨不懂事,不體諒媽媽。

不僅如此,慢慢地,小美媽媽的抱怨範圍擴大到了對街坊鄰居、同事領導上,每天對着小美抱怨領導如何針對她,同事、鄰居如何刻薄。

日復一日,小美籠罩在媽媽的負能量中,變得沉默寡言,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而且異常敏感。總覺得自己無法讓別人滿意,有人在針對自己。別人對她說了什麼,她也總是去揣測對方有什麼“話外音”。

不難想象,在這樣負重累累的心境下,小美是怎樣的煎熬痛苦。很多次,一點點小事就能讓小美情緒崩潰。

在心理學中,常常否定自己的能力,認爲自己不夠好,無法達到理想預期的一種心態,被稱爲“期待性悲觀”。

擁有這種心態的孩子,會很容易放棄挑戰、不去主動尋求挑戰,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在長期的自我質疑中大量內耗自己的能量。

而這種悲觀心態的形成,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於父母的處世心態。

養出積極陽光的孩子,關鍵在這一點

常常抱怨的父母,把負能量傳遞給孩子的同時,也在教會孩子以消極、逃避的方式來面對世界。

久而久之,悲觀的心態在孩子的大腦中根深蒂固,它如同一團濃黑的烏雲,籠罩在孩子的心靈上空,遮住了他們世界裏的光。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教授曾說過:真正的樂觀,能夠教會孩子認識自己。讓孩子永遠保持對自己、對世界的好奇。

童心最可貴的,便是那份好奇。因爲好奇,所以去學習、去發掘、去體驗,一切的內驅力都源於好奇。

而守護孩子的好奇心,最恰當的方式,莫過於讓孩子感受到,這是一個美好的、值得去探索的世界。

從小樹很小的時候開始,我便有意地在做一件事,就是讓他的每一天有一個美好的開始。

之所以這樣做,是源於我的童年經歷。

小時候,我的媽媽也很喜歡抱怨。從我早上還沒睡醒,就能夠聽見媽媽種種負氣的嘮叨。接着,是不停地抱怨我不肯早早起牀,磨磨蹭蹭不好好吃早飯等等。一直到我收拾完畢,出門上學,媽媽的嘮叨始終沒有停止。

直到有一次,我衝口而出了一句話:“能不能別再說了,早上生完氣,我一天都會倒黴!”

其實當時的感覺的確如此,早上帶着一身的負能量出門,就彷彿在身上帶了一個定時炸彈,時刻想去尋找一個爆炸的出口。

到了小樹這裏,我希望這種體驗不要再發生。我會注意營造給他一個早起時的美好心情,親吻他、擁抱他,對他說:“你是這麼好的一個寶寶,我好愛你啊。”“美好的一天開始了,讓我抱抱你吧。”

我把這視爲一個“充電”的過程,讓孩子早上心情美美地起牀,帶着一身愛的能量去投入到一天的生活當中,這也是我對他的一種祝福方式吧。

情緒能量的傳遞鏈,一直在以隱形的方式存在。以橫向的方式,存在於孩子與周圍的人際關係中,也以縱向的形式,存在於孩子一天、甚至很長時間的生活狀態中。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踢貓效應”。老闆因故心情不好,把壞情緒發泄給了職員,做職員的爸爸回到家中,訓斥了兒子一番,而兒子則狠狠地踢了一腳家裏的貓。

每個孩子,都會接收到來自於父母傳遞的能量,而這些能量,直接決定着孩子建立起怎樣對待世界的方式,甚至決定着他周圍世界的能量場。

要讓孩子保持積極的心態,我們可以這樣做:

① 自己成爲壞情緒的終結者。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當感受到痛苦、委屈時,傾訴是自我療愈的開始。

可是,選擇孩子成爲這個傾訴的對象,是極不公平的。

孩子稚嫩的心靈,比成人更加缺乏情緒調節的能力,他們根本無法承受起來自父母負能量的傾襲。

而且,孩子在年幼時,會有一種“自我中心論”的意識,當父母把煩惱傾訴給孩子時,孩子會認爲一切都是我的錯。

父母有責任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停止在孩子身上做自己情緒的發泄,選擇運動、做自己喜歡的事等等方式來疏解自己的情緒。

② 掌握正確的歸因方式。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把原因歸結爲延續性的、難以改變的因素。

比如,當孩子遇到挫折、犯錯誤時,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總是這樣?”、“你永遠也改不好了。”或者,對孩子做難以改變的“天賦”方面的評價:“你就是不夠聰明”、“這孩子手笨”等等。

這種歸因方式,會讓悲觀的情緒產生泛化,使孩子形成遇到困境全面否定自我、難以走出困局的心態。

③ 給孩子的“失敗”按下“暫停”鍵。

當孩子感覺沮喪時,告訴孩子,困難只是“暫時”的,壞情緒也是“暫時”的,一切都會解決、會過去的。

“你只是暫時沒有找對方法,我們可以換一種方法再努力一下。”如果孩子還沒有能力達到,就告訴孩子:“等你再長大一點,你就可以做到了。”

這種“暫停”,是給孩子的成長留有餘地,給孩子的人生保持希望。

對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境,面對的是不同的結局。

多一分樂觀的積極處世,也便給人生多了一分更加美好的可能。

家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更是孩子走出家門的能量場。不要讓抱怨的負能量,讓孩子傾翻了情緒的船,帶着一身劍拔弩張出去闖。

給予孩子愛的力量吧,那些溫和鼓勵的話語,是披在孩子身上的光,會吸引更多的愛與幸運向他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