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任性是因爲父母造成的嗎?

孩子任性是因爲父母造成的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任性是因爲父母造成的嗎?相信很多家長面對任性的孩子都會感到頭疼吧,下面看看該如何搞定任性的孩子?

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很順從,父母說的話他都聽得進去,也樂意按照父母說的去做。

相比之下,有些孩子就非常“犟”,也就是很任性。只要他們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撒潑打滾,任性蠻橫。

任性的孩子,讓家長頭痛不已。

前幾天,發廣告的經過小石頭家門口,發給他和媽媽一人一份廣告單。

此時,三歲的小石頭坐在小凳子上。他一隻小腿架在另一隻小腿上,搖頭晃腦地指認着廣告單上的花花綠綠的物品。

媽媽在一旁稱讚他認得不少東西。這時,樓上兩歲半的小布丁來了,他隨手拿起另一張廣告單。

小石頭起身要奪過來。媽媽不允許他奪小布丁手裏的廣告。

見小石頭硬要撲上去,媽媽臉色變了,她一把拽住他,責備小石頭不懂分享。

說着,媽媽一把按着小石頭肩膀要他坐好。

“哇”小石頭大哭起來。

媽媽指着他的腦袋,示意他再哭就打他。說着小木棍真打在小石頭屁股上。小石頭的哭聲更大了。

對小石頭的任性,媽媽束手無策,煩惱不已。

從心理學上看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心理反抗期。在這期間孩子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會變得非常任性。

有時家長認爲孩子不可理喻,實際上這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一個過程。

孩子任性是因爲父母造成的嗎?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小石頭的“任性”是因爲小布丁沒經過他的同意,擅自拿走了自己的東西。而媽媽不但不阻止小布丁,反而責怪他,所以,他覺得委屈。

當這種心理得不到安撫時,他就與媽媽“作對”,無奈中只得以哭來抗議。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如果媽媽重視這種心理,就會明白小石頭開始懂得保護自己的東西了,他有了“物權”意識。這時家長要爲孩子高興,因爲孩子能意識到“這個東西是我的”本身是一個很大的飛躍。

任性不是孩子的錯,是孩子的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這種任性,實質上是一種與父母對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在於父母沒有重視他們的心理需求。

從成長規律來看,孩子0-6歲期間,會經歷“執拗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情感敏感期”等各種敏感期。

比如你給孩子一個蘋果,你覺得他吃不完,就咬下一口或切下一塊,孩子就會大哭大鬧。

因爲這時候孩子處於“完美敏感期”,就適當滿足他。如果孩子情緒不佳時,我們也不要責怪他,很快他就不再那麼事事要求完美了。

還有的孩子在家長送他們上學時,突然大哭。那是因爲打亂了平時的秩序。誰在前面走,誰在後面走,孩子心理固定了。

如果在“秩序敏感期”滿足他的正常需求,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秩序。

這時候孩子的任性是正常的,我們要給予尊重接納和合理滿足。

對於孩子的“任性”,小林的媽媽就做的很好,值得學習。

吃晚飯前,小林要吃糖。媽媽不給他吃,他生氣了就地打滾哭起來。

媽媽既沒有對他大聲呵斥,也沒有置之不理。而是溫柔地抱起小林,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吃那個糖,媽媽也喜歡吃。但是現在吃飯了,吃完飯,媽媽和你一起吃。”

小林將信將疑,媽媽趁機又說:“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氣,好傷心哦,我讓你摸摸它,跟它拉個鉤鉤,說好吃完飯就吃它,好不好?”

小林的需求被理解,被接納,破涕爲笑了。

心理學表明,孩子的任性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麼處理自己的任性。

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讓他們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共處。

如果你用逃避的方法來忽略孩子任性的話,孩子長大後會用替代品來逃避。

同學15歲的孩子學會了抽菸、喝酒,一發不可收拾。任憑父母怎麼勸告,他都無動於衷。

這個孩子的任性是因爲小時候無論要求是否合理,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如果不給他就耍賴。

爲了讓自己省心,父母選擇逃避。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越來越沒底線,得寸進尺。

對孩子唯命是從,只會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唯我獨尊,越來越任性。

而一味壓抑孩子的任性,會讓孩子沒有自己的個性,他們會對別人惟命是從,沒有主見。

對年齡9到14歲的991個孩子一項調查顯示:36%的孩子說夥伴要自己抽大麻,40%的孩子說夥伴要他嘗試婚前性行爲,36%的孩子則被同伴要求去商店行竊。

而有主見的孩子就不會聽人教唆,他們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對孩子的“任性”行爲,父母不要隨意妥協。

不管孩子要求合不合理,都滿足,家長毫無原則地遷就孩子,會讓孩子爲所欲爲,自私自利,任性蠻橫。

孩子“任性”,父母也不能全部予以否認。長期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產生不滿心理,產生對抗情緒。

或者是對大人一味順從,膽小怕事,從而失去個性。

我們瞭解孩子的“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時,既尊重他又不毫無原則遷就他,孩子的心理纔會健康發展。

對於“任性”的孩子,父母做到下面四點,孩子的任性會得到改善,從而心理健康。

1. 在孩子任性、吵鬧時,不要劈頭蓋臉嚴厲批評,甚至打罵。

可以因勢利導,正面耐心的講道理,跟孩子說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的道理。

2. 轉移孩子注意力。

比如孩子吵着要狗,可帶他去公園看其他動物。活潑可愛的動物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從任性中解脫出來。

3. 必要時,來點“懲罰”。

孩子哭鬧時,“冷淡”他一段時間。待他沉不住氣時,抓住時機,向孩子說明不能滿足他要求的原因。並指出他的任性不對,讓他以後不再這樣做。

4. 對孩子要耐心溝通。

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然後傾聽孩子的想法。

有一項調查表明:中國約有三分之二的孩子缺乏和父母溝通。跟孩子良好溝通能增進親子關係,好的關係能讓父母對孩子有積極的影響力。

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結果,願每個家庭都能和諧發展,團結友愛。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