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偷東西怎麼教育

孩子偷東西怎麼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偷東西怎麼教育?父母發現孩子偷東西該怎麼辦?關於孩子偷東西的問題。家長提出,女兒6歲,一直注重孩子的品格發展,女兒也連續2年得到校長頒發的品德優異獎。可最近一個星期,發現了女兒兩次在文具店偷拿東西的行爲。雖然帶着女兒登門道歉還回去了,可心裏非常難受,不知如何是好。

瞭解到孩子品德兼優,從她拿走的膠帶貼紙和口紅型橡皮擦來看,不過是外形或顏色較爲漂亮的小物品,由此肯定,孩子偷東西的原因這並非是物質需求,而是精神需求。

偷拿是一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一般發生在三四歲到七八歲這一年齡階段。這段時間的孩子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徵,因此常常會出現“孩子物質上不缺,卻愛偷拿別人小東西”的情況

當然,我們先客觀的瞭解可能導致孩子偷東西的原因有哪些。

1、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以自我意識爲主,他們還沒有分清楚“我的”與“他的”兩者的概念及之間的差別,認爲凡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據爲己有。

2、道德認知不足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中學前的孩子是沒有道德感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也可能知道偷拿的行爲不好,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爲是不道德的,更不知道這種行爲在成人世界裏代表着什麼。

孩子偷東西怎麼教育

3、情感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缺乏關注度:有一類孩子,在家裏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與愛,在班上也沒朋友,因此就想着靠這種方式,來博取衆人的關注,也就是我們說的“刷存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還有一類孩子,由於家庭教育中的“高壓政策”,他們很少得到父母的認可,導致自身缺乏安全感,甚至產生自卑感,而偷盜行爲帶來的成就感,便填補了他們內心缺失的部分

孩子缺乏成就感:還有一些孩子因學習上或者生活中缺乏成就感,百無聊賴,於是以偷拿的行爲尋求刺激。

孩子在情感需求上得不到滿足時,一味制止只會對孩子偷拿的行爲加劇化和毫無幫助。家長可在與孩子的相處中細細瞭解孩子的心態和需求,追根溯源,才能對症下藥。

在解決措施上,首先肯定的是家長做好了模範的第一步,拿了東西就要還回去並道歉。

其次,還有一些需要家長注意的事項:

1、別給孩子貼“偷”的標籤

孩子的自我評價水平低,對來自別人的評價很容易產生“認同”。如果長期亂用“小偷”這樣的話來責罵孩子,孩子就會認定自己是這樣的人。

2、態度要溫和

孩子經常會因爲害怕懲罰而撒謊,而家長如果能更耐心地詢問一些問題,比如:“你很喜歡那件東西是嗎?”,就會消除孩子的緊張感,促使他講出真相,纔有機會針對情況進行教育勸導。

3、強調物權概念

父母可以常常強調誠實和“尊重別人界線、擁有”的觀念。比如在玩具店孩子對某個玩具愛不釋手,最後要離開時,當孩子放下時,馬上讚美說:“樂樂是個誠實的孩子,這玩具是別人的,就得還給人。”

有人說,盜竊癖有可能不是品格問題,而是精神疾病。家長無需一度擔心孩子在品格上出現了問題,懷疑她不再是好孩子。

相反,她可能是精神上生了病,需要爸爸媽媽給與關注和更多的愛。

來自父母足夠的愛,纔是治癒孩子心靈疾病的最佳良藥。

只要爸爸媽媽是聳直的大樹,孩子就不會長成歪脖子樹。父母做好榜樣,將會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與家長共勉。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