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偷東西是什麼心理

孩子偷東西是什麼心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句俗話,叫小時偷針,大事偷金。小孩子一旦有了偷東西的行爲,那麼長大了很有可能會走上歪路,父母們應該即使教導。那麼孩子偷東西是什麼心理?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偷東西是什麼心理

孩子年齡的不同,原因也不一樣。在兩、三歲時,孩子不是真的“偷”,而是隻要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想要拿,而不是真正的偷竊。當在五、六歲,孩子常會出現沒有說,只是拿來用一下,就很容易被認爲是“偷”東西。而真正好發的時期,是在十歲到青春期之間,這時常會出現偷錢的情況,原因有很多:比如零花錢不夠、購買特喜歡的東西、談戀愛開支大、虛榮心膨脹等而出現的不適當的行爲。

因此,當孩子出現“偷東西”時,爸媽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過度反應,先找出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的好好處理!就讓我們來認識,孩子偷東西的五種原因:

1、看到就亂拿

孩子2歲以前,對於“所有權”是模糊的概念,只要眼睛看到的,喜歡的,自己拿到手上的,就覺得是“我的”。既然東西是“我的”,當然就沒有“偷”,所以完全無法理解爲何會被罵。爸媽只需要多加註意,眼睛看好孩子,不要讓孩子隨手亂拿,就可以避免誤會的發生。當2歲以後,爸媽就要引導孩子學習“所有權”,認識爸爸的電腦、媽媽的包包、自己的衣服.....等,每一個東西都特定的家人在使用,透過這樣的練習,孩子漸漸就有所有權的概念。

2、翻別人的包

在四歲時,孩子充滿“好奇心”,但有時也會讓他惹上大麻煩,特別是隨便翻別人的包包。這時孩子半大不小,很多事都想要自己來,所以常常就會自己去拿“媽媽包包”裏的東西,自認爲是小幫手,但卻可能變成一種“錯誤模仿”。如果他去碰“別人包包”裏的東西,那是小幫手,還是偷東西呢?這時,請爸媽幫孩子準備一個“小揹包”,幫孩子把需要的東西都裝進去,一來讓孩子自己負責保管,二來也可以避免可能的困擾。記得請不要讓孩子,隨意去拿別人的包包,這樣反而會惹出不必要的誤會。

3、拿玩具回家

在五歲時,孩子開始學習“自我控制”,可以暫時忍耐控制自己的慾望。因爲控制技巧尚未成熟,所以孩子很容易會出現偷拿東西的情況,特別是一些他想要的“小玩具”。跟我們想像的不同,不是玩具少的孩子纔會越想要偷拿,反而是玩具越多的更容易出現。也因此,不要孩子要什麼都買給孩子,那只是增強孩子的慾望,又剝奪孩子練習“選擇”的機會,結果當然買越多越糟糕。這時,孩子開始對於數字有概念,可以趁機給孩子零用錢,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纔是最好的方式。

4、不會用借的

“偷”和“借”在行爲上差別不大,都是拿別人的東西,只是一個有先說,另一個直接拿。很多七、八歲的孩子,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還一直認爲“我只是用一下,有什麼關係”,而且通常都是“小文具”。嚴格來說,只要孩子有還回去,不能算是偷竊,但是就是很沒有禮貌的問題。但是,孩子總是玩性重,常常一下課就忘記還人家,結果就變成大麻煩。必須要培養孩子“先說再拿”的習慣,即使是對於再熟悉不過的家人也是一樣的。這樣的習慣,就可以預防多餘的困擾和麻煩。

5、刻意偷東西

基本上,這種形況比較少見,而且多是出現在十歲以上的孩子,極少發生在六歲以下。通常都是由於想要吸引他人注意,所引起的“行爲問題”。一半是因爲想要在同學中獲得注目,所以偷拿家裏的錢,買東西送給同學,享受被人前呼後擁的感覺;另一半是“報復心態”,覺得自己受到爸媽的忽略,故意自惹麻煩讓爸媽傷腦筋。如果是前者,爸媽只要多注意,往往就可以漸漸改變;如果是後者,就建議爸媽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改變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纔能有所改變。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