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爲什麼會敏感?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現

孩子爲什麼會敏感?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現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爲什麼會敏感?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現有哪些?對於高敏感度孩子的這顆“玻璃心”,你保護好了嗎?接下來了解一下特別容易敏感的孩子。

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會因爲別人無意間說的話過分解讀和在意,把別人隨意開的玩笑當真,對並不存在危險的環境過分警覺……

我們會認爲這樣敏感的人不容易相處,而他們也會因爲不好的人際關係而常常陷入苦惱。

其實,這種敏感也存在於孩子的身上,比如有的孩子膽小,容易哭鬧、喜歡粘人,有的孩子對一些細小的規則很執着,有的孩子不喜歡人多吵鬧的地方,有的孩子因爲周圍環境的變化情緒變動……

很多家長認爲孩子之所以如此“玻璃心”,是因爲自己錯誤的養育方式,比如對孩子過分保護,或者給予孩子過多的自由。

實際上,孩子的所謂“玻璃心”,是因爲他們屬於高敏感度兒童而已。

什麼是敏感?

在人格心理學中,敏感的人主要指那些在性格上過度在意細節的人,他們將自己的感受和變動放大並作出過激反應的認知或行爲。比如把玩笑話當真,時常出現攻擊性的行爲舉止和負面情緒。

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現

高敏感度孩子一般存在兩種類型,分別爲退縮型敏感孩子和攻擊型敏感孩子。

退縮型敏感孩子主要是指孩子本身具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運動能力等,但如果有一個新環境讓他產生過度敏感的反應,他的這些能力就展現不出來了,情緒會變得焦慮、少說話甚至是不說話。

攻擊型敏感孩子主要是表現爲語言或行爲上的攻擊,他們的情緒大多以憤怒爲主,容易因爲別人的話語感到憤怒,反饋出來的言語表現基本上是具有否定性、敵對性的。

孩子爲什麼會敏感?

1.基因與遺傳

如果父母是敏感性人羣,孩子高敏感的比率更高,最直接反應在他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上。敏感往往和感統失調度有關,比如一旦觸覺統合失調,敏感的孩子就會出現情緒問題,變得焦慮、憤怒。

2.家庭環境因素

孩子爲什麼會敏感?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現

家長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個性形成和敏感度會造成影響,很多孩子的“高敏感”、“玻璃心”都來自於家長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式。

比如當孩子不小心磕着碰着哭了,很多家長會不斷地批評孩子,孩子在觸覺統合方面的高敏感加上家長的批評,兩個情緒交織在一起,孩子更容易出現憤怒等情緒,久而久之,這樣的養育方式就強化了孩子的敏感。

其實,孩子的高敏感度不是性格的缺陷,而是孩子的個人特質。

不可否認,活潑外向、樂觀進取的人更加受歡迎,他們也擁有很大的交際圈,但是孩子的“高敏感度”不一定只帶來限制,他們因爲心思細膩,能捕捉到比普通孩子更細微更豐富的信息。因此,只要家長加以引導,“高敏感度”也能成爲孩子的個人特質。

1.感受到更多細節,大腦運轉更快

高敏感度孩子神經纖細敏感,能感受到事物的更多細節,表達更感性細膩,因爲他們的嚴謹、體貼、善於傾聽,或許他們反而能成爲更好的朋友。

2.想象力豐富,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高敏感度孩子因爲感知更敏感,對外在的感受擁有豐富的想象力,有強烈的藝術靈感,對藝術感受很強,大部分喜歡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擁有豐富的內在生活。

3.具有同理心,懂得爲他人着想

因爲他們的高敏感度,他們能敏銳捕捉到身邊人的情緒,容易對他人產生情感的投射,懂得爲他人着想。

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高敏感度?

孩子的高敏感度容易被家長貼上“玻璃心”、“難帶”、“麻煩”的標籤,但事實上孩子的敏感度高低並無壞處,關鍵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方式。

1.認同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因爲敏感產生憤怒情緒時,家長們要理解他們的感受,不要一味認爲孩子就是在製造麻煩,應該和孩子一同商量解決當下的問題。

2.不過分評判孩子的行爲。

高敏感度孩子非常看重他人對他的評價,會因爲別人的評價陷入無限的苦惱中,家長要儘量減少過分評判孩子的行爲,正確引導孩子認知自我、關注行爲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結果。

3.避免給孩子製造壓力

很多家長喜歡“別人家的孩子”,對於高敏感度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傷害,他們會因爲家長的無意攀比而感到“爸爸媽媽並不愛我”。

孩子爲什麼會敏感?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現 第2張

4.避免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

當孩子情緒來了,很多家長會強制讓孩子不準哭鬧,以自己的權威來恐嚇孩子,這種教養態度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需要與孩子進行正面的討論,分享各自的心理感受,提出解決建議,對孩子進行正面管教。

5.鼓勵孩子多交流。

高敏感度孩子更應該多與同齡小朋友進行交流,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與活動,也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裏來玩,慢慢鍛鍊孩子的膽量,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沒有天生“難搞”的孩子,孩子的高敏感度也是他們的個人特質,並不是性格缺陷,只要家長積極引導,他們細膩的心思、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何嘗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財富呢?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