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親近大自然讓寶寶成長更好

親近大自然讓寶寶成長更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的寶寶是否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呆得太久,從未聽過月夜裏的蛙蟲鳴唱?寶寶的玩具箱裏是否充滿了太多的洋娃娃和益智玩具,卻不曾有過最樸素的樹葉粘貼畫?遠離了大自然的寶寶,將失去和萬物生靈做朋友的機會。

你的寶寶是否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呆得太久,從未聽過月夜裏的蛙蟲鳴唱?寶寶的玩具箱裏是否充滿了太多的洋娃娃和益智玩具,卻不曾有過最樸素的樹葉粘貼畫?遠離了大自然的寶寶,將失去和萬物生靈做朋友的機會。

親近大自然讓寶寶成長更好


  在嬰幼兒0~3歲的感覺動作期,孩子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肢體動作的發展來認識這個世界,而大自然中繽紛的色彩、時令的變化與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物種,正是孩子最天然的學習場所。

Part1 親近自然~理論篇

親近自然 人類的本性

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本性,即便是現代人習慣於現代化的生活,但只要走進自然,基因裏對自然的親近性都會被催化出來。就像我們看孩子堆沙丘,不過就是一堆沙,他卻可以不厭其煩,每次都玩個老半天,而具聲光效果的玩具卻可能一下子就玩膩了。其實最單純的東西,反而可以創造出多樣的變化。

接觸自然的時機

孩子多大時開始接觸自然最適宜呢?楊曉苓副教授表示,接觸自然的環境只要對小嬰兒來說是無害的,如溫度不是極冷極熱、沒有極嘈雜的噪音以及在不具危險性的安全範圍之下,小嬰兒接近大自然並沒有年齡的設限。

雖然小嬰兒還沒有行動能力,可能只是被抱着或坐在推車裏面,但只要在自然空間裏,陽光曬在皮膚上、不同的色彩及光線、大自然的芬芳及鳥兒啾啾的聲音,自然之中有太多太多的感官刺激,這些都會激活嬰幼兒腦細胞對知覺的辨識,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0~3歲是孩子的感覺動作期

爲什麼0~3歲感覺動作發展期讓寶寶接觸自然最好?楊曉苓解釋,恆溫的環境或室內的空間對嬰兒來說刺激是有限的,而室外的環境自然、非人爲所能創造,是多元化的,因此並不需要去設限接觸自然的年齡。

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爲他的視覺及溫度調節能力還未成熟,要避免帶小嬰兒到極寒、極熱或光線很刺眼的地方。在舒適安全的自然環境下,家長都可以帶小寶寶出門。如果寶寶4~6個月大能趴着的話,也不一定要一直抱着,建議家長可以在草地上放毛巾或毛毯,讓他自由接觸草地,親近自然。

因爲0~3歲是孩子的感覺動作期,楊曉苓表示,這個時期嬰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他的感覺和動作,而大自然正好可以提供嬰兒動作與知覺發展的絕佳條件。

感覺動作

比方說不同質地(沙地、草地)的觸感與高低(上、下坡)地面的平衡前進,能協助孩子發展動作的協調性與肌肉的控制,對孩子而言是最天然的遊戲、學習場所。

感官刺激

大自然可以給予孩子太多的感官刺激,比如多樣色彩的視覺刺激、清新空氣的嗅覺刺激、流水聲的聽覺刺激、接觸大自然的觸覺刺激以及戶外無限空間對幼兒本體覺的極大刺激,這些都有利於嬰幼兒時期感知覺的發展。

情緒變化

孩子到了大自然中可能會很快樂、興奮,什麼東西都要去碰一碰、拉一拉、抓一抓,也可能因爲陌生的環境或空間而感到害怕(1歲以前就會出現恐懼心理)。此時,家長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自然,克服孩子的恐懼心理,與大自然做友善的互動。

豐富的感受是學習的起源

嬰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豐富感受性最重要的時間,此時家長不要抹煞孩子對自然發出的驚歎與好奇,帶孩子到大自然去,培養其豐富的感受性,有利於以後的學習。

要給孩子提供沃土,這裏所指的“沃土”就是孩子對自然的感受。缺乏沃土,再多的種子(拼命灌輸孩子知識、找名師、選好學校)也無法開啓孩子的智力。如果能從自然中培養孩子豐富的感受性,就如同沃土中撒下種子,自然就會開花結果。


  Part2 親近自然~態度篇

陪伴、傾聽、分享而不教導

讓孩子有機會接觸自然,必須由家長引領孩子入門,家長要懂得隨時利用周邊的自然環境去引導孩子進入自然中。對於嬰幼兒而言,家長陪伴他去感受是最重要的。

家長不是要教孩子自然界有什麼東西,而是要陪在孩子的身邊。對於“陪伴”的定義,指的是在孩子對大自然的神祕發出驚歎時,家長只要陪伴、傾聽並與孩子一起分享,而不是去教導孩子這是什麼東西。李偉文表示,家長要做的是“陪着”而不是“帶着”孩子一起玩,和孩子站在相同的觀察點一起玩,而非指導式的教導。

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下學習

爸爸媽媽可以利用陽臺創造小生態,家裏的擺設也不要太複雜,在孩子認知足夠時,甚至可以讓他養養小昆蟲。

同樣一個接觸,大人的心態將影響小孩對自然的觀感,要和自然做朋友,而不是將其作爲認知、研究或欺壓的對象。家長應引導示範,讓孩子瞭解自然是我們的朋友,知道自然界的生物不是被操控的玩具或打發時間的對象,這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興趣啓發最重要

大自然中到處都是學習的材料,撿起樹葉排一排、比比看石頭的大小,都可以讓寶寶從中學習科學的態度與方法。楊曉苓指出,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認知發展很重要。以看星星爲例,區別出哪羣星星是北斗七星、哪羣是仙后座對幼兒的意義不大,但是讓他躺在夜空下看星星、告訴他星星和月亮在陪伴着他,讓他感覺月亮就是跟着他,大自然和他是這麼貼近,月亮就是他的好朋友。先培養出他對自然環境的興趣,慢慢地他也會開始注意到月亮的陰晴圓缺,有利於啓發他對大自然的探索。

親近自然爸媽該上的6堂課

在觀察自然的同時,家長也應時刻檢視自己對自然的態度,楊曉苓表示,家長可以有以下的準備:

1 慎選適合幼兒能力、興趣的活動:先爲孩子選擇適齡、適性的活動,不要貪求接觸自然的多樣化,以有接觸自然的第一手經驗爲主。

2 多利用幼兒的好奇心來隨機教學。

3 充分運用大自然環境,並與時令配合:隨着四季的變換,安排自然的活動是最適宜的。

4 善用小區自然資源:住家範圍內的公園、山水應好好利用。

5 隨時檢視自己對自然的態度:父母本身若是破壞自然或是看到昆蟲就尖叫,小孩子看到就會馬上學起來。

6 安全與探索的平衡:辨認有毒植物、危險地點(水域)、動作、環境(尖銳物)等危險因子,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Part3 親近自然~方法篇

漸進式地誘導孩子感受自然的美好

對寶寶的感官刺激可以先從家裏的環境開始,再過渡到自然環境。楊曉苓建議,從小嬰兒到學步兒(2歲)階段,爸爸媽媽可以先帶他在陽臺上看看綠樹、接觸自然光,慢慢拉長時間進入小區,活動型態由短程到長程,對嬰幼兒體能上的要求也應該逐步增加。

孩子快1歲時,就會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1~2歲時,他就能認一些圖畫、瞭解物體的意義,此時帶孩子到自然環境去,可以親眼目睹一些物體,加深對事物的認識;2~3歲時,語言表達、字彙能力已經增強許多,但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強記自然界的景物,而應讓他自己發掘自然中他感興趣的部分。

先從自己的小區、公園開始進行自然探索,之後慢慢到其他不熟悉的地方去,漸進式地培養孩子的耐受性。由於活動量的增多與戶外環境多樣化的感覺刺激,楊曉苓提醒家長,外出時一定要有中場休息,例如,按照孩子平日要睡午覺的作息,中午時就讓孩子能打個盹、休息一下。


  小貼士:幼兒出遊的健康要點

在不同的季節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讓他體驗節氣與時令的變化。陳永綺醫師表示, 兩三個月的嬰兒對鮮豔的顏色特別敏感,春季繽紛的色彩,對孩子是最佳的視覺刺激,加上溫度適宜,是家長帶寶寶出遊的好時節。

出遊時要特別注意環境衛生、能常洗手,最好爲孩子自備清潔、消毒用品,例如干洗手液,避免在戶外無水可用可能造成拉肚子、嘔吐的病毒感染。在炎熱的夏日也要特別注意預防孩子中暑、曬傷,水壺、小帽也都要準備好。另外,防曬品的攜帶也絕不可少。冬天最重要的是保暖,毯子、衣物寧可多帶幾件,別讓小寶寶冷着。

隨性、適齡、適能

隨性

親近自然應該隨性,而所謂的“隨性”,指的是隨着孩子的性格,看孩子的狀態和反應,不強迫孩子。楊曉苓教授指出,依照孩子年齡和能力區別,家長可以掌握以下適齡重點來陪伴孩子在自然中活動。

適齡

0~1歲:機會與經驗

讓孩子有進入自然的機會與經驗,同時家長應加強保護。

1~3歲:簡單接觸

當孩子移動能力增強時,可以讓他自己和自然環境做些簡單的接觸,例如看着他自己去碰碰小樹小草。

3歲以上:多元而廣泛

此時孩子的行動能力已經增強許多,多元、廣泛性的環境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

適能

在戶外的自然環境中,家長要留心孩子的體力和耐力,並提供一些防護措施,讓孩子安心探索大自然。

學走路的寶寶,體力不是很好,帶孩子進入自然,嬰兒手推車、防曬乳、防蚊液、蚊蟲咬傷藥膏、水及衣物絕對不能少,一方面避免蚊蟲陽光過度侵害寶寶細嫩的皮膚,另一方面也要讓孩子做適度的休息。若是玩樂流汗了、摔倒了也有衣物能夠保暖換穿,擦拭蚊蟲咬傷、過敏氣喘等特殊藥物或常備藥也要攜帶。此時戶外活動應該限制在15~30分鐘之間,要讓孩子有適度的休息。

2歲時讓他騎腳踏車、3歲時爬坡,都是訓練孩子手腳協調與平衡的活動,可以帶他去爬爬小山丘,從公園、植物園開始,讓他一天活動30分鐘。注意,活動時間不宜太長,因爲過長的活動時間,孩子會因爲關節的過度使用而有受傷、肌腱發炎的情形,大人做起來都吃力的活動也不要讓孩子輕易嘗試。

由於嬰幼兒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體力已經透支,陳永綺提醒家長,發現孩子有走路容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吵鬧不休的情況時,就應該適度讓他休息,抱他一下,或者讓孩子坐到推車上休息。

小貼士:在自然中可以這樣活動

視覺、嗅覺、觸覺

撿葉子、聞一聞花香。

視覺、聽覺

聽到鳥叫聲,找一找樹上的小鳥。

觸覺

玩沙、玩水、撿石頭。

肢體

有坡度的小山丘,上上下下可以訓練控制動作的能力。

空間

躲在樹叢後的捉迷藏遊戲,除了增強空間感,也能訓練孩子的視覺與動作。

科學方法

辨認不同形狀的葉子、爲大大小小的石頭排序等。

結語

親近自然其實不需遠求,回到簡單生活、孩童般單純的心,陪着孩子嗅嗅青草香、享受陽光灑在身上與微風吹撫肌膚的感覺,創造親子間自然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