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培養天才兒童不能只靠智商

培養天才兒童不能只靠智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在孩子幼年時,及時發現他們身上潛伏的“莫扎特”?對於那些業已顯現出非凡天賦的孩子又該如何着手培養,讓才華的種子發芽壯大而非流逝?當這些問題困擾不少家長時,10歲的伊拉克攝影天才卡馬爾和8歲的華裔鋼琴神童餘峻承成爲近期新聞報道的熱點,他們的故事爲回答這些疑問帶來了一絲新的啓發。

培養天才兒童不能只靠智商

 教育天才,

  “虎爸”模式可行嗎?

據瞭解,李雲龍7歲開始學習魔方,8歲就已經成爲WAC(世界魔方組織的兒童組別全球大賽)冠軍。承載着父親李勇夢想的李雲龍從小就接受到十分嚴格的腦力訓練,課餘非但沒有時間玩耍,每天回到家還要接受2小時的高強度練習,節假日也必須到處上課和比賽,這樣枯燥的勤學苦練讓李雲龍有些喘不過氣來。當評委問李雲龍夢想是什麼,他一臉茫然地說:“沒有。”

與之截然相反的是,身爲同齡人的安德烈卻在享受童年的自由和快樂—他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週末,每天可以有半天時間踢足球。當被問到人生中最有意義、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時,安德烈的回答顯得耐人回味—並不是“取得意大利《最強大腦》的冠軍”,而是“與爸爸和堂兄們夏天的時候在海灘上生篝火,在漫天繁星下睡覺,整晚都呆在海上等待黎明。”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比賽中,李雲龍一度誤以爲自己在答題過程中出錯,哭得非常傷心,但事實證明,他給出的新人排序其實是正確無誤的,是他承受的心理壓力作祟,讓自己亂了陣腳。

“在這場比賽中,看到了中國教育的悲哀,無論輸贏,李雲龍的放聲哭泣決定了他的未來。從他的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的表現上已經輸得很徹底了。”節目播出後,網友“小武丫頭”的這番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網友“竹妖笑”更加指出“李雲龍贏了比賽輸了生活,安德烈雖然輸了比賽但贏了人生。”

不少網友認爲李勇“虎爸”式教育方式是導致兒子心理脆弱,臨場抗壓能力低下的“罪魁禍首”,李勇的教育雖然某種意義上說激發了兒子的天才,但是卻讓他過早喪失了童年應有的快樂、夢想和童真,這樣的成才觀、成功觀應予以反思和糾正。

比賽當日,坐鎮節目現場的幾位嘉賓也直言不諱地向李勇、李雲龍父子提出告誡。著名羽毛球教練李永波殷切期盼李雲龍的父親,給他更多休息放鬆的時間,場上的壓力是平時長期積累所致,以犧牲童年換取的光環,未必值得大家學習和效仿。另一位嘉賓陶晶瑩也明確表示,雖然比的是“最強大腦”,但是,“人最重要的是身心均衡的健康”。她建議李雲龍多交朋友,多運動,“你一定要有所改變。”

在南方日報記者採訪過程中,不少家長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全職太太吳女士有一個2歲的女兒,她對於“虎爸”式的教育並不持完全反對態度,她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想爲孩子的前途鋪好路,這個初衷是好的,但是,過分刻意、‘揠苗助長’式的強化訓練,有可能會適得其反,給孩子心靈成長帶來隱憂。”

有一個6歲女兒的公務員黃先生,對待這個問題則顯出一絲困惑。他的想法是,在保證女兒的成長“比較快樂”、“比較自由”的前提下,留心發掘她的天賦。“之所以加‘比較’兩個字是因爲小孩的成長不能太過隨意,放任自流,一定程度的嚴格是必要的。”同時,他也表示,“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必定會有一些犧牲,特別是那些有天賦的小孩”,所謂有得必有失,身爲家長怎麼掌握好這個度,他坦言自己仍在摸索之中。

  興趣是最好的催化劑

10歲的伊拉克男孩卡馬爾如今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兼職攝影師。他的父親哈西姆·納阿瑪尼是一位職業攝影師,他常常喜歡帶着卡馬爾四處拍照採訪。在父親的薰陶下,卡馬爾從4歲起,就開始跟着父親到處參加巴格達的各種發佈會活動,當父親工作時,他也在一旁一同拍攝,還會十分認真的拿出筆和紙來做記錄,頗有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範。等照片沖洗出來之後,哈西姆驚喜地發現,有些時候卡馬爾竟然拍得比自己還要好。

哈西姆說:“卡馬爾從小就顯得與別的孩子不一樣,他喜歡安安靜靜地研究相機,總是試圖找出相機裏面藏着的祕密。”課餘的時間裏,10歲的卡馬爾喜歡揹着相機在巴格達的大街小巷遊走,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他很小時拍攝出的照片就已經具有相當的專業水平了。不僅如此,卡馬爾還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拍攝思想,他鐘情於拍攝巴格達優雅含蓄的風土人情,源遠流長的歷史古蹟,包括豐富多彩的時尚潮流和生活氣息。在他的鏡頭裏,世人印象中危機四伏、衝突頻繁的巴格達顯現出“歲月靜好”的另一面。

僅有8歲的華裔“鋼琴神童”餘峻承只要坐在鋼琴前,就可以憑藉自己的記憶演奏出40多首古典鋼琴樂曲。據母親許海慧介紹,在小峻承2歲時,母親曾帶他去參加一場派對,中途偶然聽到兒歌“瑪莉的小綿羊”,於是,他馬上坐在鋼琴前,彈出一模一樣的旋律,但當時他從未學過鋼琴。

小峻承一鳴驚人之後,父母並沒有馬上安排兒子去音樂學校接受嚴苛的專業訓練,而是讓他在家自己練琴。每天,小峻承平均練琴4到5小時,有時興致大發還會超過7到8小時,主要由他自己掌握,母親始終陪伴左右。除了鋼琴,小峻承在其他方面同樣表現出超齡的能力,他的數學程度達到了高中生的水平,還很喜歡讀莎士比亞的英文作品。

專業心理輔導老師胡朋利告訴記者,對於孩子的潛能天賦,家長不需要特別急於“挖掘”和盲目“栽培”,最好是遵從自然成長規律,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氛圍和條件,例如帶他們去參觀畫展,和他們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等,引導他們自己去感知、接觸、探索,從而發現世界與自身,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孩子決定參加某個興趣班,這樣他們才能在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外部環境。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溫忠麟教授指出,有天賦未必可成才,有效訓練是成才的重要途徑和保證,但前提是讓孩子有選擇和嘗試的機會。“剛開始,孩子自己也可能不知道喜歡什麼,只有通過嘗試和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才能在那些他們感興趣又容易上手的領域裏顯出天賦。”

此外,溫教授還建議,早期教育不要指望孩子學得多好,要以鼓勵爲主,如果孩子嘗試過了,天賦能力並未呈現,而他自己也不感興趣,放棄發展、轉移精力並不見得是壞事,家長應該對這樣“半途而廢”的情況具有心理準備。即便是順利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和長處所在,進入了後期有意識的定向培養階段,也不應忘記,興趣是最好的催化劑,切不可令孩子因爲接受訓練而喪失樂趣,甚至是望而生畏。

  培養天賦勿忘情商教育

“廣東省家庭教育金牌講師”吳自雄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家長們應細心觀察孩子除了學習成績之外的表現,特別是當父母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時,孩子因爲遺傳、耳濡目染等原因,必定會受到影響。除了要做到寓教於樂,根據孩子自身特長因材施教之外,吳自雄特別強調,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即情商。

他認爲,李雲龍的父親只是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忽略了兒子情商的發展。他說:“情商包括三方面的素質,思辨能力、自控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只有將這3面做好了,孩子才更容易走上成功的道路。”

另外,還有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學者指出,對於那些天賦異稟的孩子來說,更是需要特別提防出現情商、智商發展不同步、不協調的情況出現。幾年前,英國一家電視臺曾經播出過一部名爲《天才兒童》的紀錄片,片中的10名天才兒童儘管才智超羣,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敏感、孤獨、自卑、好勝等問題,經常會因爲追求完美而在心理上揹負重荷,以致情緒失落。更重要的是,通常他們都很難融入同齡人的圈子,彼此存在嚴重隔閡,缺少一同玩耍的夥伴,導致社交能力貧乏與人際關係障礙。

“所謂‘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孩子要成才,學習和訓練是少不了的,並且必須堅持訓練。但家長要分配一定的時間,讓孩子戶外活動、鍛鍊身體、開闊視野。還要經常抽時間與孩子溝通,對所見所聞進行評價,引導孩子的價值判斷。”溫忠麟教授指出,李雲龍承受能力差,可能是壓力太大、或者期望過高所致,在教育孩子保持平常心,努力完成本分的同時,家長本人更需要補上情商這一課,尤其注意兩點:一是避免過分“望子成龍”,切忌將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應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理想,並對此予以充分尊重;二是戒除“重結果、輕過程”的功利心,防止培養孩子一定要見到“成效”或者收到“回報”之類的心理。

“特級教師”李啓雲則建言,家長在積極創造條件與機會、讓孩子一展所長時,不妨多陪伴、表揚與鼓勵,最好家長也能積極參與其中,增強親子關係。因爲無論是言談舉止、爲人處事還是個人專長,父母的表現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父母在多個方面都應給孩子做好表率。

“我們應該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長處,有各自獨特的天賦,你只是在某個方面比人強,在其他方面,很多人比你強。就算是自己的強項,一山還有一山高。天賦可以讓人增強自信,但不能因此就產生優越感,甚至忘乎所以,而是應當心懷感恩。對於同學和同伴,無論能力高低,都應當平等對待、樂於助人。所以,讓孩子學會平等意識,保持謙遜、平和、友善之心是很重要的。”溫忠麟教授如是說。

  專家支招

智商高的人易於成才,而情商高的人易於成人,一個人的成功通常是智商和情商雙贏的結果。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身心健康尤爲重要。那麼,想要培育孩子才能的同時,又能促使其心理素質的提升,家長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溫忠麟教授提到,首先,家長可以通過做遊戲等方式,對孩子的天賦進行一些初步的甄選和訓練,並從內部參照和外部參照兩個角度進行評估。所謂內部參照,就是將孩子有天賦的方面與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較;所謂外部參照,就是將孩子的天賦能力與同齡孩子的同類能力比較,通過這樣兩個維度的參照評估,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孩子天分的突出程度及發展潛力。那些有望發展成爲專業優勢的能力就是有效用的,應當予以引導和鼓勵,但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沒有明顯“效用”的天賦能力,並不是一無可取的,它們也可以用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據溫忠麟教授介紹,早期幼兒學習和訓練大致可分爲三類:一類是輕鬆就可以學會,或者是簡單、重複訓練;二是有點難度,要花些功夫才能學會,或者是刻意誘導的訓練;三是困難的學習,甚至會讓人畏懼的訓練。如果能針對孩子特長,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做第二類訓練,那麼孩子是有望成才的。但如果家長期望過高,求全責備,大量進行第三類訓練方式,即便是有一定根基的孩子也很可能放棄。

吳自雄老師則表示,思辨能力、自控能力、自我平衡能力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3個因素。無論是培育智商或是情商,最好都讓孩子主動解決問題,不要事事代勞,以提問的方式,比如“你說呢?還有呢?然後呢?”促使其自己思考、自己辨別、自我控制等一系列能力。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