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媽媽“喪己”這個鍋,寶寶不背

媽媽“喪己”這個鍋,寶寶不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一個關係很好的閨蜜辭去工作,決定做全職媽媽。原因是孩子明年就要幼升小,爲了在最後一年陪孩子備考民辦小學,她決定暫時放棄工作,全身心地進入所謂的“雞娃”狀態。

1

最近,一個關係很好的閨蜜辭去工作,決定做全職媽媽。原因是孩子明年就要幼升小,爲了在最後一年陪孩子備考民辦小學,她決定暫時放棄工作,全身心地進入所謂的“雞娃”狀態。

我聽了之後的第一反應是,如果孩子沒考上怎麼辦?那豈不是會很失落?

破釜沉舟地做一件事,不僅自己揹負上巨大的壓力,孩子也會從媽媽這邊感受到焦慮。跟社會的脫節不僅意味着職業積累可能會有所荒廢,甚至還意味着心態上的“自我放棄”。

就像那些不願意上鋼琴課的孩子,真正討厭的未必是鋼琴本身,多半是鋼琴邊那個“茶壺狀”的媽媽——帶着情緒在鋼琴邊指指點點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因爲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壓力、情緒,傳遞出的都是滿滿負能量。

我爲這位閨蜜的決定感到惋惜,作爲朋友,我還是決定先支持她的選擇,同時,也給了她一個建議:雖然放棄了原先的全職工作,不過因爲在編輯行業有多年的經驗,可以試着給刊物做兼職的撰稿。一方面兼一份工作能保持跟整個行業的聯繫,另一方面,也隨時給自己一個迴歸職場的準備。

畢竟,一個努力奔跑的媽媽,才更有可能培養出勤奮而堅韌的孩子。

2

我的一位教師朋友,跟我講過這樣一個現象。他讓學校裏的孩子以“母親”爲題寫一篇作文,收上來的作文幾乎都是“媽媽的關懷無微不至”“媽媽會做一桌子菜”之類,內容幾乎大同小異。但若是把題目換成“父親”,作文素材就顯得豐富而有趣很多,在孩子的習作中,老師能夠看到各種不同而有趣的故事。

這個例子並不是說父親帶孩子更用心,事實上大多數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遠少於媽媽們。但爲何孩子會覺得父親更有趣?從孩子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一個信息:媽媽或由於爲家庭的犧牲,更容易喪失“自我”,失去個性,失去自己更爲豐富的人生。從而在孩子的眼中,媽媽也變得不那麼有趣。

前陣子,網上開始流行一個詞:喪偶式育兒。我特地去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文章,發覺幾乎都是犧牲自我的媽媽們,抱怨着爸爸在家庭關係中的缺席。對此,我似乎感覺到,這些所謂的“喪偶式”育兒之前,或許還發生了一件更可怕的事情,那就是媽媽的“喪己”。

很多辭職去帶娃的媽媽,都帶着“給孩子更有質量的陪伴”的初衷,但全天7*24小時全年無休的一種身份,很容易讓人產生倦怠,最後給孩子的往往並不是高質量的陪伴和教育。因爲焦慮,反倒會讓自己變成大吼大叫的媽媽。

在親子關係上,我更推崇的是“小別勝新婚”,在忙碌的工作之後的親子時光,或許可以成爲工作之餘的調劑,身份的切換,很多時候反倒能讓職場媽媽,更珍惜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提供更高質量的陪伴。

媽媽“喪己”這個鍋,寶寶不背

3

我也經歷過有了孩子之後“母性氾濫”的階段,孩子一哭就會讓我心軟下來,偶爾一次出門辦事,都會讓我因爲要離開孩子而陷入內疚。

這或許也是大多數母親都會經歷的階段:生活因爲孩子的到來而變得手忙腳亂,不再有心思斡旋於繁忙的學術或商務事宜,而是整日跟孩子的哄睡、餵奶、吃喝拉撒糾纏。購物車裏90%永遠都是娃的衣服,過去那個定期做臉、燙髮、做指甲的自己逐漸變得懶惰而散漫,時間久了,或許有那麼一瞬間,會突然發覺,我的人生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如此黯淡無趣的?

我遇到的不少職場女性都這樣,按部就班地經歷了學業、工作、結婚、生娃,一切都井然有序地推進到既定的階段,於是,一旦事業進入瓶頸,或者在職場上遇到一些挫折,也不想使勁去努力了,這時候,“回家帶孩子”就成爲一個合理化的退縮的理由——反正再努力也是這樣了,進雖已不可攻,幸而退還可守。

爲了孩子犧牲事業,這個理由看起來無懈可擊。那些迷失或丟掉的自我都被母愛的光環包裝起來,一切都有一個合理化的理由——出於母愛,爲了孩子。

現在網上各種雞湯都在反覆強調着“最好的教育,是身體力行”,這一點我一直非常認同。如果一個正值盛年的中年人,以陪伴孩子爲“藉口”而放棄對自我的進取,那這份“放棄”是成人自己的決定,跟孩子無關。

媽媽“喪己”這個鍋,寶寶不背。

媽媽“喪己”這個鍋,寶寶不背 第2張

4

我的朋友Amy曾經也有一份自己的事業,結婚之後,丈夫希望她能夠做全職太太,把心思都放在家裏。家中也請了鐘點工,不需要Amy挽袖打掃和做菜,Amy原本也有很多空閒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或者重新拾起過去的事業,可惜當時她沒有。

據她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見到自己的丈夫回家,實在閒得沒事做之後,她開始研究食譜,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做一桌菜,等着丈夫回來吃飯。

在滿滿的期待過後,最失落的瞬間可能就是在傍晚收到這樣一通電話:“今天晚上有應酬,不能回來吃飯了。”

如果把一切期望,都押在丈夫或孩子身上,那這份“喪己”,會給你的生活帶去巨大的風險——往後的幸福感、成就感、滿足感,都得依靠別人來給予。

人到中年,應該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寬纔好。當很多媽媽在埋怨自己犧牲太多之前,是否也先放棄了自我,曾經仗劍走天涯的夢想,爲何在嫁人生娃之後,就全忘記了?爲了自己的所愛,洗手做湯羹,本可以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但若在有選擇的前提下,還把自己的一切都押到柴米油鹽上去,那或許就是失去對生活掌控的開始。

中學的幾何課本里說: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圖形。其實對生活來說也是同樣:自我、家庭、事業,就是構成媽媽強大人格的三個支點,放棄其中任何一個,都意味着致自己於被動。

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你至少有工資可以拿,有自己的職業積累,也能結識更多的人脈。而全職媽媽幾乎是單打獨鬥的封閉圈子,還得管家裏伸手要錢。每天糾纏於柴米油鹽,容易讓一個女人低到塵埃裏去,也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6

記得在我還在讀中學的時候,蜜雪是我當時的發小兼閨蜜,那時候我特別愛去她家裏玩,現在回想起來,或許就因爲,她有一個特別能幹而有趣的媽媽。印象中,蜜雪的身上常會穿着別緻而洋氣的衣服,鉛筆盒裏也常常會出現特別新潮的文具,據說都是她母親從國外帶來的,這對於我們這些當時還沒怎麼出過國的人來說,就特別羨慕。

她的媽媽當時在國際通訊社做記者,在中學時還帶着蜜雪和我們幾個朋友,一起給我們上課外採風課,她總能講出很多國外的見聞。

雖然至今已經過了很多年,我與蜜雪也早已失去了聯繫,但她的媽媽卻因爲有趣,至今都深深影響着我,甚至我曾暗暗發誓,要讓自己也成爲這樣一個有趣而豐富的媽媽。因爲媽媽的肩膀,可能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去年我去參加了一個精神分析技術相關的進修班,也在那個班上認識了不少全職媽媽。我發現,雖然她們看起來都是全職媽媽,但在送完孩子上學之後,她們還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學習和職業發展。

有的媽媽參加國外的育兒課程之後,製作出了一套適合國內的課程沙龍;有的媽媽因爲喜歡瑜伽和催眠,所以自創了一個結合兩者的減壓課程;還有一個媽媽特別勵志,過去她做了近十年的童書編輯,成爲全職媽媽之後,爲了不放棄過去自己積累的資源和經驗,她靠給媽媽們推薦童書,竟也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

我發自內心地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是首先栽培好自己。

如何不放棄自己,不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他人身上,不光在於“是否要全職”這樣一個選擇,它更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修煉的一件事。

想要孩子變得光芒萬丈,記得先讓自己活得閃亮。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