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看國外如何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

看國外如何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淡化貧富意識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是教育的一種策略。不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貧富現象都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對孩子來說,或貧或富,幾乎是與生俱來,因而也無從選擇的。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看待貧富差距?

看國外如何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

要是在孩子剛剛開始懂事時,成人社會就有意無意地加深他們的貧富意識,那麼對窮孩子和富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可能起到無可挽回的負面影響:對窮孩子來說,強烈的貧富意識往往會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雪上加霜;而對富孩子來說,由此而生的盲目優越感往往導致他們成爲自以爲“高人一等”的小霸王。慶幸的是,許多國家都在爲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而作出巨大努力。

日本的中小學都明文規定:禁止學生穿名牌服裝或名牌運動鞋來學校,並對何爲“名牌”作了嚴格、具體的限定。據調查,此舉也得到了高達9成的富裕家庭父母的歡迎。此外,直至今日,日本仍有部分小學要求男生一律剃光頭上學———爲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光頭至少讓人一下子難以分辨出誰是富家子弟,誰出身於貧寒之家。

在美國,雖說有關學生是否應該着校服上學長期以來一直存有爭議,但絕大多數州的中小學依然堅持“校服制”,而且贏得了8成以上父母的支持。支持者們倒也不是像國人那樣,認爲身穿校服主要是爲了強化集體主義精神或愛惜學校榮譽,而是認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儘管從表面上看來似乎限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但卻成功地避免了貧富孩子在服裝上的優劣差別,從而也成功地避免了對窮孩子自尊心的可能損傷。從這一點看,顯然是利大於弊。

在加拿大,中小學大多向孩子們提供免費午餐,當然午餐的檔次完全一樣,因而孩子無論貧富,吃的完全相同。

    在澳大利亞,午餐一般由學生自帶,但學校規定所帶食品須“統一”爲一個漢堡、一瓶可樂外加一個蘋果這種幾乎是刻意地模糊貧富概念的做法在孩子們心中喚起的是一種極爲寶貴的平等意識!

至於東歐國家,在實行類似我國“希望工程”的“扶貧”好事時,一律不公佈受惠孩子的姓名、地址。原因很簡單:免使窮孩子產生過分的自卑感。即便在貧窮的肯尼亞,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學往往給每個孩子都發放一份救濟物品(如寒衣或食品),而不論孩子是貧是富。有人對此有疑問:富家子弟也許並不缺這份救濟物品,“照發”是否意味着一種浪費?而學校堅持認爲,讓大家儘可能都能領到一份,窮孩子便就會大大減輕心理壓力。對於孩子來說,這種淡化貧富意識的做法無疑會使他們在涉世之初便學會一視同仁地待人接物,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與完善的人格。

在我國,富人炫富還是很普遍的現象,甚至幼兒園的孩子都會比較誰的爸爸官大,誰家的汽車更奢華。作爲家長,你是否認識到過度地炫耀自己的富有或職位對幼小的孩子的心理及人格的所產生的長遠影響嗎?

      作者簡介:王玉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兒科主任,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兒童早期發展委員會委員。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