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讓音樂與孩子零距離

讓音樂與孩子零距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撥浪鼓可以成爲孩子的第一個樂器,它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製成,爲孩子提供聲音刺激的體驗。音樂盒能提供有意思的對照鮮明的,音高和音色。

音樂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音樂卻是萬萬不能的。

讓音樂與孩子零距離

兩歲八個月的託尼,因爲有些語言能力的限制,他還不善交流。每天,他穿着一雙沉重的牛仔鞋來到幼兒園,幾乎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一天,老師播放了一首進行曲,託尼開始意識到了音樂中的節奏。他停下手中的事,彎下他的膝蓋,以微笑的動作上下動,並從中感到了快樂,他笑了起來,開始把他的手從一邊移動到另一邊。老師看到他,鼓勵說:“託尼,用你的腳和手跟着音樂動。”託尼的“進行曲”越來越有力了。

這是美國兒童早期音樂教育專家道羅西.麥克唐納記述的一個有趣的例子。在他們看來,音樂有着無與倫比的力量和魅力;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音樂已經遠遠不是少數音樂家們的事了。

音樂不是豆芽菜

在國外,對音樂似乎有一種頂禮膜拜,相應地,音樂教育也被擱在一個向重要的位置,有例爲證:

《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明確指出:“藝術的益處,一在學生,二在社會,它有益於學生,因爲它能培養完整的人。”《標準》將藝術教育和兒童早期獲得的語言和數學技能的教育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並認爲“兩種教育都是有力的、必需的,若否認其中任何一種學習,都會導致學生的無能。”

20世紀分享有盛譽的匈牙利作曲家,當代影響深遠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爲,“富有維生素”的音樂營養對兒童是不可缺少的,沒有了這種營養,精神就會萎縮或者阻礙發育,整個性格就會打上怪異的烙印。而這種烙印在大多數成年人身上是難以消除的。唯一的辦法是預防,這個免疫的工作做得越早越好。克達伊堅信音樂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精神食糧,堅信音樂對人的情感的影響是任何語言都難以替代的。

另外,德國、前蘇聯和日本等國對音樂教育也非常注重,當然,他們各自都有細緻的研究和一整套有效的方法,說到底,他們都力爭以孩子作爲主體,想方設法讓孩子主動感受和品嚐到音樂的力量和魅力。

音樂素養從聽開始

麥克唐納曾用一套音鍾對一位3歲半的孩子進行實驗,孩子對音鍾左邊音條(低音)的評價是“高和大,像爸爸一樣”;而對右邊音條(高音)的評價則是“像小孩一樣矮小”。可以看出,孩子不僅有他們的理解,還有他們自己的想象。有研究記載:“一個2個月大的嬰兒,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樂器,他會一動不動地注視着,5個月時,這種注視可以持續半個小時。”嬰兒能把這些音樂和家人聯繫起來,或者把它作爲一種美好、舒服的體驗。

那麼,對孩子這種迴應音樂的天生本能,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提供不同音高音色的樂器

比如撥浪鼓可以成爲孩子的第一個樂器,它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製成,爲孩子提供聲音刺激的體驗。音樂盒能提供有意思的對照鮮明的,音高和音色。

多和孩子進行節奏上和旋律上的交流

給孩子唱搖籃曲,做拍手遊戲,都能使孩子愉快地注意聽,並高興地參與其中。

放音樂錄音

讓孩子受到感染,體察到音樂和日常生活的息息相關。比如,孩子起牀時,放一手首清新向上的樂曲,讓孩子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醒來,養成良好的起牀習慣。又如進餐時,稍小音量的輕音樂能提高用餐質量,使全家心情舒暢。有人認爲巴赫的部分音樂對增進食慾極有幫助。

嘴巴、眼睛、手腳都不閒着

家長放音樂、唱歌或看電視的時候,鼓勵孩子隨着音樂的節拍揮動小手或擺動身體,看到別人彈琴,鼓勵孩子模仿。聽是孩子享受音樂的開始。專家們認定,高尚音樂最能開啓孩子的心靈,那些節奏明快,旋律優美的作品都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父母如果興趣盎然地去聽這些音樂,孩子也會受到感染,趨於接受,不熟悉的變成了熟悉的,再不斷重複,這些美妙的食糧就滲透到了孩子的心裏。

孩子總是喜歡重複他們喜歡的東西,故事也好,音樂也好,遊戲也好,這裏介紹幾個和唱歌,節拍有關的遊戲:

邊走邊唱

讓幾個孩子(越多越好)拉成一個圓圈,邊走邊歌唱,另有一個孩子在圈外走相反的方向。伴隨歌曲的多次反覆,圈外的孩子隨意指點,逐漸把原來大圈的孩子拉入自己的隊伍,外圈逐漸擴大,內圈慢慢縮小。在變換隊列的形式中,歌曲多次反覆,利用走隊列、踏腳、練習感受穩定的節拍律動。

邊唱邊找

幾個孩子拉圈歌唱,圈內站一個孩子,歌曲結束後,孩子們需要訓練找到夥伴,變成兩人一對,找不到夥伴的孩子進入圈內,繼續遊戲,這遊戲幫助孩子感知和判斷歌曲的“結束”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找到朋友。

邊唱邊問邊答

兩個孩子扮演“衛士”,高舉雙臂架成一個“門”,其他孩子邊唱邊從“門”中穿行,歌曲結束時,兩個“衛士”“關門”,套住一個孩子,要求這個孩子回答“衛士”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根據回答,確定這個孩子站在哪個“衛士”一列。然後接着歌唱,穿過“大門”套住孩子,回答一個新問題,直到所有的孩子都分別歸屬兩個“衛士”的隊列。再由大人做裁判,兩隊“拔河”,看哪個隊最後勝利。

特別提示

輔助手段不宜過多

正確的輔助手段能促進理解,激發想象。比如,家長槌打的動作能引起孩子的聯想,想象爲搗碎碗裏的東西,或是補鞋匠在敲擊鞋底。另外,一些非常簡單的物品都可以成爲道具,進行角色創造,一塊頭巾可以扮作媽媽;一根樹枝或木棒可以扮作牧羊人;一條圍裙可以扮作廚師等等。但如果視覺輔助手段太有趣、太多、體有色彩,會轉移孩子對歌曲本身的注意。

保護孩子的嗓音

孩子不能自覺意識應該如何歌唱,他們常常是自然地模仿別人。過分地使用嗓音,歌唱的時間太長,聲音過大,寒冷天氣在室外歌唱或在嘈雜的街上高聲喊叫等等,都會損害孩子的聲帶。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