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不同心靈區間,不同方式呵護

不同心靈區間,不同方式呵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是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個性形成時期。隨着科學、社會的發展及獨生子女的增加,兒童保健重點已逐漸由身體疾病保健向心理衛生保健轉移,各年齡階段兒童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點及需要。


兒童是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個性形成時期。隨着科學、社會的發展及獨生子女的增加,兒童保健重點已逐漸由身體疾病保健向心理衛生保健轉移,各年齡階段兒童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點及需要。

一、乳兒期的心理衛生:指0~1歲的小兒,此時是情緒急劇分化、豐富、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建立"母子聯法"的關鍵時期,對培養健康的情緒有重要意義,該期小兒應該首先採用母乳餵養,在哺乳同時母親要微笑及愛撫孩子,不僅予母乳更予以母愛,餵養時間及次數應規律。其次環境要優美,居室空氣的流通、採光良好,經常更換色彩鮮豔的紙帶、氣球及玩具;聽幽雅、輕快的樂曲;經常逗樂孩子,刺激其器官功能的發展。再者此期腦細胞仍在分裂增多,營養十分重要,需科學、全面、合理的增加各種營養素及各類維生素等。

不同心靈區間,不同方式呵護

二、嬰兒的心理衛生:心理學把1~3歲小兒稱嬰兒 。嬰兒開始懂事了,活動範圍擴大,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了,心理衛生問題更復雜,因此家長應高度重視以下幾點:1、斷奶的心理衛生:斷奶要有計劃,不能搞"突然襲擊",在斷奶前的2、3個月時應逐步添加稀粥、蛋糕等輔食,使斷奶達到"水道渠成",不然易造成孩子情緒不穩,易哭吵、拒食,更爲神經症作下隱患。2、耐心細緻的對孩子進行大小便的訓練控制:一般宜從2歲半開始訓練,過程中要耐心,不要埋怨,訓斥。3、不要嚇唬孩子,經常反覆恐嚇孩子,小兒易終生在心理上留有痕跡,長大後亦形成膽小怕事、內向、怯場,同時往往痛閾低下。

三、幼兒的心理衛生:指3至6~7歲小兒,也叫學齡前期,是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獨立性開始發展,出現"第一個反抗期"。此期家庭教育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要過分溺愛,同時要讓孩子多享受和睦家庭的溫暖,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其次要正確對待處理幼兒口吃和遺尿等疾病,此二種異常多由精神緊張造成,不能譏笑、打罵,要鼓勵他樹立信心,精神放鬆,慢慢糾正,否則易造成小兒焦慮、抑鬱、自卑等不良性格。再者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和錯誤,要心平氣和引導教育,講清道理,切忌態度粗暴打罵,注意父母對批評教育孩子要口徑一致,否則會造成孩子是非混淆。最後要支持孩子多做遊戲,不要多加干涉,在做遊戲中促進孩子交際學習,有助於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總之,幼兒的心理偏離,在程度上不如成人心理疾病那樣表現明顯和穩定,但如果不及時採取矯治措施,最終會導致心理疾病。誠然對多數家長來說判斷和發現兒童障礙是較難的,但如細心觀察孩子舉動仍是有跡可尋的,一旦發現其有心理傾向,應先從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等尋找根源,輕度異常只要注意改變教育方式,用科學、正確的方法撫育孩子,就能奏效。而有明顯障礙、學習困難或有行爲問題的孩子,宜及早從兒童專科醫師處尋求心理及藥物治療。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