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熊孩子大吵大鬧怎麼辦

熊孩子大吵大鬧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熊孩子大吵大鬧怎麼辦?這個世界,熊孩子無處不在,外面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孩子,他們不是在鬧,就是在準備鬧的路上。但是你知道,孩子的無理取鬧並不能怪他們,因爲大腦的控制自我功能,一般需要在20多歲後才發育成熟。所以要治「熊孩子」只能等待大腦成熟嗎?

除了等待大腦的發育,孩子的自控力發展還有賴於大人的示範和引導。

0~6歲 孩子自控力培養方案

孩子在不斷的成長,每個年齡段的情況不一樣。正如有的媽媽會說,「孩子的問題總是很多,我要跟不上節奏了!」

在這些不斷變化的背後,唯一不變的是,每個孩子都需要愛他,同時給他規則的養育者。

❶ 0~11個月

在過於緊張的時候,孩子會通過咧嘴和吮吸來調節。他們需要大人的安慰,把痛苦的嬰兒舉到肩上,輕輕地搖晃,溫柔地和他們說話,有助於他們緩解緊張的情緒。

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幫助孩子調節消極情緒,當出現負面刺激時,把孩子抱走。

❷ 12~18個月

這是自控力萌芽期,孩子合作性初現。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期待有所覺察,有時候可以遵守一些簡單的要求。

但同時,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冒出來,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叛逆期。爲了追求獨立,他們往往會對你說不,甚至在超市大喊大叫、扔東西、做什麼事情都迫不及待。

對付這樣的孩子,你要降低預期,保持冷靜。假如你有足夠的溫柔和耐心,孩子將更加配合些。

當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及時給予肯定;若表現得不好,將他帶離現場,眼不見誘惑心不煩。

❸ 19~24個月

這個階段孩子,自控力已經有很大的提高了。他們能更好地抵抗誘惑,比如能夠等大家坐好了,再拆禮物。

這時候,口頭引導比以前更有用。但你最好追加一個行動禁止,比如把手機放到孩子夠不着的地方。

當你必須停止孩子做有趣的活動時,最好提前提醒。

比如,帶孩子到公園玩,但是天色漸晚,該回家吃飯了。你可以提前五分鐘跟孩子說:我們還有五分鐘就回家吃飯了,你想再玩一下那個鞦韆還是滑梯呀?

儘管孩子不懂五分鐘是什麼意思,但是他的控制自我會告訴他,要回去吃飯了,開始進入準備狀態。

還有,這個階段,孩子可能會因物權問題而與其他孩子爭搶。可能前一秒還和其他孩子玩得好好的,下一秒就因爲一塊積木、一片拼圖而咬或踢對方,對方也開始尖叫不已。

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趁機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物權觀念。假如想要玩對方的玩具或者是對方先拿到的公用玩具,告訴孩子,想玩的話需要經過對方的同意。

當兩個孩子因爲玩具爭吵時,你可以先把玩具拿過來,先確定玩具是誰的,再交給他。同時,引導性地問另外一個孩子,能不能借他玩,或者用交換的方式。

熊孩子大吵大鬧怎麼辦

❹ 25~30個月

這個階段孩子的口頭語言能力提高,自控力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現在他可以讓別人知道他的想法,說出自己的慾望而不必直接去做——至少不必馬上。

孩子也可以用語言來指導自己的行爲。當孩子爬樓梯的時候,你可以聽到他一遍又一遍的對自己說「小心,慢慢走」。你可以聽聽他的思考過程,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在這個年齡段,孩子開始有自豪感。你可以肯定他的成熟行爲,這會給他潛在的動力,例如這樣說——「哇,你自己把鞋子穿好了呢!」

而且你還有新的幫手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內疚感。現在他開始有道德感,有助於他控制自己的衝動。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對他的整個人做譴責,如「只有壞孩子纔打媽媽」。

你應就事論事,關注行爲本身,如說「我們在家裏要輕聲說話;不大聲喊叫」,並且跟他解釋爲什麼這種行爲不好:「當你朝着我大聲叫的時候,我的耳朵好疼呀。」

❺ 31~36個月

從認知發展的角度來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發展出未來感和預期的能力。

這意味着輪流等待和分享玩具能被孩子真正地理解,但這時候,他的記憶能力還有限,仍需要你時不時提醒。

比如有一個收銀臺玩具,孩子可以扮演收銀員和顧客,進行付錢和找零的模擬。

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往往想佔用整個收銀臺,不讓其他小朋友玩;而3歲的孩子,他們則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並且輪流扮演收銀員和顧客。

同時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開始出現,他有能力站到別人的角度去思考了。

雖然知道和做到之間仍有一段距離,但既然他已經能夠考慮別人的感受,嘗試控制自己的脾氣了,離自控也就更近了一步!

❻ 3~6歲

孩子的自控力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仍然需要打磨。學齡前的孩子會逐漸意識到,最簡單、最快速的解決方案並非最佳的方案。

孩子開始意識到,與其從一個不願意分享的孩子那裏把橡皮泥搶過來,不如等待一下,等對方興趣淡下去再問。

孩子也開始學會尊重別人,會理解他人比自己更喜歡這本書,那我就去玩別等等的行爲。但這種類型的自控力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示範,榜樣的作用最明顯。

❼ 4~5 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夠正確判斷許多基本情緒的起因了,比如他高興是因爲盪鞦韆蕩得很高。

還能預測其他孩子表現出特定情緒後會有什麼行爲反應,比如高興的孩子會更願意分享玩具,生氣的孩子可能打人。

爸爸媽媽這時候要關注的重點是,專注力。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能不能比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這也是自控力的一個重要的表現。

這裏爸爸媽媽需要關注的重點是,孩子能力和任務難度是否匹配。

假如任務太簡單了,孩子會覺得無聊,容易走神;假如任務太難了,孩子覺得很挫敗,容易放。所以爸爸媽媽要時刻觀察孩子的反應,及時給他們一些幫助。

依據孩子的氣質,調整自控力方法

不同的教育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孩子,這與孩子的「氣質」也有關係。

有研究者根據孩子的特點,簡單區分了以下幾類:

易照養兒童:在嬰兒期能很快地形成日常生活習慣,通常比較樂觀,容易適應新環境。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天使寶寶。

難照養兒童:生活習慣不規律,接受新經驗較慢,有消極和強烈的反應傾向。即惡魔型寶寶。

慢熱兒童:不活躍,對環境刺激的反應溫和,抑制。心態消極,對新經驗適應慢。

混合型,部分兒童無法歸入以上任何一類。

爸爸媽媽要細心觀察寶寶屬於屬於哪一類型,及時調整培養方案。

生命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引導孩子認清自己的目標、做理性的決定。養育這條路,並不那麼簡單。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