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個德國人圖解中西方的巨大差異,藍色代表西方,紅色代表中國。

人際關係: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孩子在家的地位: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第2張

表達意見的方式: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第3張

這個對比非常有趣。西方思維模式並非都比中國式思維先進,但西方孩子的邏輯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確實從小就比較強。除了他們在學校獲得的練習,還和社會大環境有關。

中西方的哪些差異造成了人們思維模式的差異?這些思維差異是如何影響孩子思考力的?或許瞭解這些差異,能幫我們在寶寶的日常思維訓練中,有的放矢。

偶像 vs. 自我

在紐約街頭,經常遇到說唱藝人在投入的演出,哪怕美國總統路過他們也不屑一顧,說他們“自大”一點也不過分。

我的一個朋友,在國內時是學霸級的人物,數理化經常考滿分,還拿過奧賽獎牌,全校萬衆矚目的優秀生,老師們經常把他當做標準來教育其他孩子。他高二轉學到了美國,發現竟然沒有人在乎他的考分了。學校裏的“風雲人物”,都各有特點,要麼是玩樂隊的高手,要麼是體育健將,要麼發明了逆天的黑科技。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第4張

更重要的是,很多美國同學並沒有拿過什麼獎,倒是各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他們很少去“覺得別人很厲害”,而是覺得“自己很厲害”。

在家如何練習:

只有認可了自己,纔會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每個孩子是千差萬別的,多挖掘TA的閃光點,不要在孩子面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重視自己的價值和獨特。培養強烈的自我意識,對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很有幫助,它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觀點很重要,不盲目崇拜權威。

直線 vs. 曲線

中國人說話比較委婉,而西方人更直接。比如中國人到鄰居家做客,口很渴但鄰居沒有給他倒水,他可能會說,今天天好熱啊之類的話讓鄰居自己去猜明白。而美國人更可能直接的問鄰居要一杯水,不會覺得尷尬。

這一點從中英文的差異上也能表現出來,中文寫作經常是先舉例子,最後總結證明自己的觀點,而英文寫作入門課上就會強調,每一段話開頭就先闡明觀點,然後再陳述理由,結構和目的非常明確。

在家如何練習:

中國的社會文化講究與人相處要謙和,而西方人往往更具備主動和進攻性(aggressive)。適當的進攻性並不是壞事,和西方人溝通起來,有時會讓人覺得不舒服,但時間長了你可能會發現,這種直線式溝通方式更輕鬆,不會讓人云裏霧裏。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鼓勵他儘量用清晰、準確、簡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具體做法,大家可以參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學會把話說清楚,寶寶入學後思維能力遠超同齡人

邏輯 vs. 情感

中國人喜歡以情動人,西方人喜歡以理服人,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本來沒什麼對錯,連美國總統競選演講,也會同時用到情和理。但情感因爲帶了很多個人主觀的色彩,在溝通中很難讓每個人都認同,而邏輯是自帶普遍真理性的,邏輯思維強的人說話自然更有說服力。所謂思維訓練,其實就是訓練我們自己更薄弱的一環,才能在兩方面都遊刃有餘。

在家如何練習:

美國學校經常用到的邏輯訓練方法,就是教孩子區分事實和觀點,並且用事實來支撐觀點。比如:牛奶是白色的,是個事實,而我喜歡喝牛奶,這是個觀點。美國很多小學老師會和孩子一起製作這種展示板,直觀的區分事實和觀點: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第5張

學齡前的寶寶,可以通過讀繪本來認識事實和觀點的區別。比如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裏,講毛毛蟲吃了很多水果、甜食,最後還吃了一片葉子。給兩歲的蘇寶講完這本繪本,我會用到這樣的磁貼,打印出來的貼紙也可以,讓蘇寶先把自己喜歡吃的選出來(觀點):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第6張

再讓她把毛毛蟲在書中實際吃過的東西找出來(事實):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第7張

(話說第一步她竟然選擇了喜歡吃水果,而不是甜食,讓我喜極而泣會先~)

我們經常通過這個方法來鍛鍊記憶力,讓繪本變成更有價值的工具。兩歲寶寶不一定能清晰認識到這個遊戲的目的,但是相信能潛移默化給寶寶一個facts vs. opinions最基礎的認識。

此外,強烈建議大家給寶寶選擇一些非故事性(non-fiction)的繪本,比如百科、顏色、數字認知類的書。這些繪本所提供的是信息類的知識,也能積累孩子對“事實”的認知。

拓展閱讀:你家寶寶的書架上,只有故事書嗎?

批判思考 vs. 標準答案

在美國的大學,我體會到最大的中西差異之一是,中國傳統思維喜歡求同,西方文化喜歡求異。

課堂上老師提出一個討論話題,大部分中國學生不愛發言,因爲怕說錯。他們會默默記好筆記,以免錯過了知識點。美國同學則擅長批判思維,喜歡提出自己的(尤其是不同的)觀點,哪怕是再不成熟的理論,他們自我辯護起來都頭頭是道、理直氣壯。

培養寶寶的思考力,從讀懂這些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開始 第8張

也許正是這種求異的心態,和大環境對批判思考的鼓勵,才能讓一個個看起來很弱小的想法,逐漸成長和成熟。

在家如何練習:

平時多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儘量不要用對和錯來判斷孩子的認識,而是反問他爲什麼這麼想。

美國學校訓練小朋友批判性思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出開放式問題。固化問題的答案通常是yes or no, 但開放式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可以促進孩子多元化思考的能力。開放式問題往往包括的關鍵詞是what, what if, why, how. 舉幾個開放式問題的例子:

Tell me about what you saw.

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麼。

What if xxx happens?

如果xxx發生會怎樣?

How did you know that?

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

Why did you choose A over B?

你爲什麼選擇了A,而不是B呢?

當然,這些問題並不是任何年齡的寶寶都能回答,我曾經在一篇文章裏詳細寫過如何根據寶寶的認知發展進度,來提出最適合寶寶的問題。

我相信一個思維能力很強的人,一定具備非常多元的文化視角。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給大家一個新的視角看待寶寶的思維訓練,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維模式,如何影響寶寶思考力的形成。

我們一起打破侷限,從單一走向豐富。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