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10大育兒誤區,家長你避開了嗎?

10大育兒誤區,家長你避開了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中,許多家長由於經驗不足,常常不慎走入了育兒誤區,看似疼愛孩子的行爲,其實對孩子生長髮育是非常不利的。那麼下面這十大誤區,家長你“中招”了嗎?

1、多穿衣服不感冒?

錯!

每到天氣變化,尤其秋冬季節,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家總給孩子們穿得很厚,他們認爲這是疼愛孩子,所謂“多穿衣服不感冒”。有句笑話專門描述這現象:“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

不料,小孩子們生性活潑愛動,一圈跑下來滿頭滿臉都是汗,接着就感冒咳嗽了——家長們很納悶:“穿那麼厚,怎麼還感冒?”

更正:俗話說“春捂秋凍”,就是說冬天不要穿太厚,要適當凍一凍纔有抵抗力。如果穿的太厚,寶寶身體處於較高溫度環境下,熱量散不出來,就容易出現發熱、脫水等表現。

臨牀有個病就叫做“捂熱綜合徵”,指的是因過度保暖、捂悶過久而引起嬰兒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筋甚至死亡的情況。此外,孩子皮膚汗漬漬的還容易滋生細菌感染。

所以,應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比如摸摸孩子的手心、後背是否出汗了,避免讓孩子經常大汗淋淋的。

10大育兒誤區,家長你避開了嗎?

2、發熱要趕緊退燒?

不一定!

小兒發熱很常見,可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發熱就過分緊張,恨不得立即想方設法把孩子的體溫降下來,更有甚者幾種退熱藥一起給孩子吃,然而結果有時候熱沒有退掉,孩子又添上拉肚子等新的症狀,備受折磨,這讓大人孩子都非常遭罪。

更正:發熱是兒科常見症狀,是機體固有的一種保護性反射,是人體對入侵致病菌的一種反應,其實發熱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疾病的一種症狀或體徵。

10大育兒誤區,家長你避開了嗎? 第2張

寶寶發熱的家庭處理:

首先父母得明白一點,除非是超高熱,發熱是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相反是有好處的。除非是引起孩子的明顯不適,並不需要退熱,發熱的治療目標是改善孩子的舒適度而不是去退熱。

1. 確保寶寶穿得舒服,不要穿得太熱或太冷。

2. 爲防止脫水,要多給寶寶喝東西。

3. 不推薦使用溫水擦浴來退熱,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 (酒精) 擦浴方法來退熱。

4. 若患兒無不適表現,即使體溫超過了 38.5℃ 也可不使用退熱藥;若患兒精神狀態不好,舒適度不佳,即便體溫未達到 38.5℃,也可以使用退熱藥。

5. 退熱藥一定不要超量服用,同時要注意遵守退熱藥說明書上標註的兩次用藥間隔時間。切勿同時或交替使用兩種藥物,除非使用一種退熱藥後,3~4小時體溫仍然未降,可考慮換藥。

6. 不要叫醒睡着的寶寶吃退熱藥。退熱藥並不能改變發熱過程,發熱期間睡覺休息的意義遠遠大於退熱藥。

補充一句,持續發熱需要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髮熱原因,然後對症治療。

10大育兒誤區,家長你避開了嗎? 第3張

3、有病輸液纔好的快?

不一定!

有些家長,特別是經驗不足的家長,腦子裏總埋着這個固定的觀點“有病輸液纔好的快”。

比如有次我出夜門診,一個小孩病毒性發熱,被其家長強烈要求輸液,說“我們半夜來你們醫院就是爲了輸液,否則來醫院就沒有意義了!”——額的神啊!

更正:“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然而一些家長因爲受到一些錯誤觀念的影響,不論孩子大病小病,總要求輸液治療;我必須得談談輸液可能產生的問題了:靜脈輸液可能增加孩子傷口感染機會,也增加其疼痛、恐懼的心理,難以避免地也會增加過敏反應的機率……

實際上,一般情況下,只有口服藥困難、口服藥效果不好或者小孩子有嚴重脫水時,醫生才考慮輸液治療。

4、咳嗽就用止咳藥?

不一定!

咳嗽是小兒常見現象,有的家長無法忍受孩子咳嗽,稍一咳嗽,就趕緊促其吃鎮咳藥物。

然而,小兒咳嗽與成人大不同,小兒咳嗽大多是有痰的,如果用強力鎮咳藥止咳,痰液就無法咳出,結果很可能堵塞呼吸道,這不但使咳嗽加重,還容易導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更嚴重的疾病!

更正:不是咳嗽就一定需要用止咳藥!小兒咳嗽應該先祛痰,痰液少了自然咳嗽就會減輕。

5、腹瀉時禁食?

錯!

最近,鄰居張奶奶的孫子患輪狀病毒性腸炎,腹瀉次數多,張奶奶以爲,不給孩子吃,就不會拉,於是自作主張給孩子停了奶粉。孩子餓得哭鬧不止,腹瀉症狀也未減輕,這一來,差點脫水出人命!

筆者還遇過小孩輪狀病毒性腸炎,醫生要求孩子要飲食清淡。結果家長每天給孩子喝白粥,幾天下來小孩瘦了一大圈。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認識誤區惹的禍。其實,孩子腹瀉時,腸道營養物質被大量丟失,更需要補充營養,否則容易出現免疫力低下、反覆感染,從而發生“腹瀉→營養不良→腹瀉加重”的惡性循環。還遇過家長以爲孩子腹瀉需多喝水,強迫孩子喝了大量白開水,不料影響了孩子的食慾,導致病情加重。

更正:消化科專家常講“如果腸道有功能,就利用它”,這是爲什麼腹瀉儘量不禁食的道理。

母乳餵養的母親在小兒腹瀉期間飲食要清淡,切勿輕易斷母乳;普通奶粉餵養者在小兒腹瀉時,則可以考慮服用腹瀉奶粉。

如果孩子口渴、小便少、眼淚少等脫水症狀,可服用口服補液鹽;因爲口服補液鹽中含有的糖、鹼、氯化鉀和氯化鈉比例適當,可幫助寶寶補充丟失的電解質,使其儘快恢復健康。

6、抗生素萬能?

錯!

“醫生,寶寶今天有點感冒發熱,趕緊給我們開點頭孢消消炎!”,在臨牀總碰到這種要求,真讓兒科醫生哭笑不得——有的家長不管孩子是什麼感染,只要感冒、發熱、咳嗽,就認爲有了“炎症”,要立馬使用抗生素。即使病毒感染,家長也強迫醫生給孩子用抗生素。殊不知,病毒性感冒有自限性,1周左右會自己康復的。

如果隨便給孩子使用抗生素,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出現抗生素耐藥,體內菌羣紊亂,免疫力低下等情況。結果到了真需要使用抗生素時,藥效又不好了。有的家長在一個抗生素使用療程不到,又心急火燎換另一種抗生素,這也屬抗生素濫用。

更正:希望家長們能遵從醫生建議,不要強迫醫生使用抗生素治療,否則後患無窮!

7、西藥有副作用中藥更安全?

錯!

“醫生,不要給我們開西藥,西藥副作用大!”——有次我在門診給一個化膿性腦膜炎孩子開抗生素時,家長非常牴觸地這樣說。

更正:其實中藥、西藥的所謂安全都是相對而言的,關鍵還是要對症有效!家長不應盲從網絡上的隻言片語而走極端。近幾年,中藥產品頻爆安全隱患事件,成分不明、純度不夠,引起過敏反應、肝腎損害等情況時有報道,又怎麼能說中藥無副作用呢?總的來說,不管中藥、西藥都“是藥三分毒”。

建議患兒家長遵從主管醫生建議,吃藥要儘量簡單有效。

10大育兒誤區,家長你避開了嗎? 第4張

8、嘴對嘴餵食沒問題?

錯!

家在金山區的小孩樂樂今年2歲,前天夜裏竟然吐血了!做胃鏡最終檢查結果是樂樂得了胃潰瘍,是幽門螺桿菌引起。

仔細問過孩子家人,才知道孩子的外婆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病,很愛孩子的她,天天把食物嚼碎嘴對嘴喂樂樂——真相大白!

更正:俗話說,前車之覆爲後車之鑑。大人與小孩的口對口接觸,例如嘴對嘴餵食或者接吻,極容易把口腔病菌傳給抵抗力差的小孩子,造成惡劣後果。如需要小塊餵食,可以把食物用乾淨安全的器皿切碎,用勺子喂。此外,家裏有幽門螺旋菌感染者要及時治療,防止傳染給孩子。

10大育兒誤區,家長你避開了嗎? 第5張

9、多補鈣總沒錯?

錯!

有的年輕家長缺乏醫學知識,給孩子盲目補鈣,認爲孩子多補鈣,身體纔會好。其實這肯定是不對的——過多補鈣則易使小兒免疫力下降,感染多種疾病,甚至有導致高鈣血癥的危險,還可能造成腎結石等。

更正:應鼓勵孩子多曬太陽,加強體育活動;平時適當多食用含鈣豐富的食物。如果不確定孩子是否缺鈣,可以到醫院查一下,切勿盲目補鈣!

10大育兒誤區,家長你避開了嗎? 第6張

10、在孩子面前吵架沒關係?

錯!

前不久,我在消化科門診碰到一個肚子痛的孩子,檢查做遍了,就是找不到原因,後來仔細一問,才發現,一開始是父母吵架時孩子肚子痛最厲害。時間久了,即使夫妻不吵架孩子也肚子痛,痛起來滿頭大汗。父母四處求醫,仍不得其解。最後請來心理科醫生會診,才知道原來孩子是心因性腹痛。

更正:在孩子面前,夫妻一定要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不可當孩子面爭吵、甚至打架;否則容易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從而造成孩子身心發育不健康——夫妻間實在有問題要解決,應私下裏商量。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