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健康 >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寶寶能同時用嗎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寶寶能同時用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爲什麼不推薦聯合或交替使用?對於兒童急性發熱(≤ 1 周的發熱爲急性發熱)的退熱處理,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爲最常用的退熱劑。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寶寶能同時用嗎

爲什麼不推薦兩藥聯合或交替使用?

答案來自於《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16 年第 11 卷第 2 期發表的《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一文: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寶寶能同時用嗎 第2張

對乙酰氨基酚聯合布洛芬或與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體溫比單用其中任一藥物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適度。

須知,使用退熱藥的目的之一是爲了使患兒感覺舒服些,且使用解熱鎮痛藥並不能有效地預防熱性驚厥的發作,既然兩藥聯合或交替不能改善舒適度,還有可能因爲交替或聯合給藥導致的毒性增加、給藥錯誤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因此臨牀使用時不建議兩藥聯合和交替使用。

兩種藥的退熱效果哪個更好?

兒童發熱使用退熱藥物治療時除了考慮其療效,還要考慮其安全性。

來自 WHO 制定的兒童常見疾病管理指南中關於發熱兒童管理的推薦意見和美國 FDA 批准的兒童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藥物說明書中的推薦說明:

1. ≥ 2 月齡兒童,肛溫 ≥ 39. 0℃(口溫 38. 5℃,腋溫 38. 2℃),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酰氨基酚,劑量爲每次 15 mg·kg -1 ,2 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爲 6 h。

2. ≥ 6 月齡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劑量爲每次 10 mg·kg-1 ,2 次用藥的最短間隔 6~8 h,布洛芬與對乙酰氨基酚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因此,臨牀選用退熱藥時除了考慮退熱效果和安全性,還要根據月齡作出選擇。

急診遇到發熱怎麼辦?

寶寶高熱,家長焦慮,心情也可以理解。特別是初爲人母的年輕媽媽,她們可能缺乏應對孩子發熱的經驗和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急診醫生在與家長溝通時需要關注家長的情緒,讓他們知道作爲醫生你對他們的孩子很重視,但是疾病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作爲家長應該引起重視,但也不要過於驚慌。

應對急診發熱患兒的經驗之談

1. 應對急性單純性發熱患兒來診

所謂「單純」,是指患兒除發熱外,無其他明顯表現,甚至於鼻塞、流涕也不顯著。

這類患兒中,發病往往在 2~4 天以內,上感佔 80% 以上,即使部分最終證明爲非上感的病人,接診時按「上感」治療也並無原則性錯誤。如果有條件,接診時建議做最基礎的血常規化驗,如果此前看過醫生,接診時至少加做白計分檢查。

2. 以發熱爲主要表現的「上感」

發熱常在 72 小時內表現頑固或者逐漸變得難以控制,而於發病第 3~5 日開始波動性下降。

體溫下降初期只是表現爲體溫較前易於控制,如:體溫雖仍如發病初可達 39℃ 以上,但原來一天要 4~5 次的退熱治療,現在只要 2~3 次即可將體溫控制在 38.5℃ 以下。如精神隨之好轉常讓醫者更加充滿信心。

個別孩子在病初因疾病、痛苦、環境改變、藥物影響等難以安睡,在疾病好轉後(多在發病第 3~5 日)有 24~48 小時的補償性睡眠階段(但生命體徵穩定,面脣紅潤、手足溫暖),不能將此認爲精神差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上感」發熱也可持續 7~10 天甚至更長一些,可能與該時期、該地區的某種特殊病毒感染有關,常有小範圍的流行趨勢,如果近期可見到相似的病兒有助於自己的判斷。

3. 起病後經過 4 個晚上好轉還不明顯的患兒

此時作爲醫生應該提高警惕,注意有無腺病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支原體感染、不典型大葉性肺炎或者其它部位感染,應該重複全面查體、複查血常規,至少加作白計分。

對於 4 歲以上患兒,如果經過 4 個晚上發熱仍無明顯好轉,即使未問出咳嗽/呼吸困難/急促的病史,以及無肺部陽性體徵,也要高度警惕肺炎可能;同時循初篩輔助檢查結果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

病歷書寫規範中提到:對住院 3 天未能明確診斷或者治療效果不好者,一定要重新評價入院診斷,請上級醫師診視或者會診。感覺還是有道理的。

如果是單一的上感,那麼經過常規的對症治療,5~7 天后漸愈是必然的。

因爲上感大多爲病毒引起,發病後如無併發症,則其臨牀過程爲自限性,也即:其好轉與我們用什麼藥無關(相反,其遷延或反覆卻可能與我們不當的用藥有關);醫生的目光應該放得更廣一些,在我們開始按上感治療後,我們就應該問自己:

如果不是上感,最可能會是什麼?

有沒有危及孩子生命的重要臟器損傷?

有沒有其他疾病的線索?

應該先完善哪些檢查與化驗?

4. 重視基礎疾病與體格檢查

曾有基層醫師遇到過這樣的病例:入院時被明顯充血、腫大的扁桃體吸引,而沒有仔細查體,結果第 2 天上級醫師查房時見到頸淋巴結腫大、肝脾肋下都平臍了,可這些在入院病歷上都描述爲陰性體徵。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提請媽媽們注意,不要偷懶,也不要心存僥倖。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