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健康 > 小兒骨錯縫臨牀表現

小兒骨錯縫臨牀表現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骨錯縫”即小兒髖關節錯縫,又稱髖關節半脫位,是一種股骨頭與髖臼窩之間發生微小移動的病症。該病多見於2~6歲的兒童,病史中多數無明確傷因,少數有蹦、跳、滑、跌等過程,但發病後仍可行走活動。

小兒骨錯縫臨牀表現

臨牀表現

突然出現髖關節疼痛,並可涉及大腿及膝內側不適,跛行步態,雙下肢相對長度不等,多數出現患側腿長,少數亦可有患側腿短現象,當髖關節內收、外旋活動時範圍受限,疼痛加劇。

治療步驟

《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胯骨》載:骨錯縫“宜手法推按胯骨復位,將所翻之筋向前歸之,其患乃除。宜服加味健步虎潛丸,薰洗海桐皮湯,灸熨定痛散。”確可作爲該病之證治心法。

患兒取仰臥位,助手兩手分別壓在健側膝前、髂前上棘,醫生一手握住踝部,一手握膝關節,先輕輕做屈髖屈膝試驗,出現疼痛即不強屈,在無痛範圍內做伸屈兩關節運動,至患兒肌肉放鬆並能主動配合活動時,突然將髖膝兩關節屈至最大限度,停留1分鐘,待疼痛稍有緩解,腿長者做屈髖內收內旋患肢(如腿短者反之做屈髖外展外旋動作),然後將患腿伸直,此時測量雙下肢等長。整個手法動作恰似“?”形或反“?”形。

施治後,宜臥牀休息3~5天,限制下地活動,防止患肢外展外旋。同時,配合藥物治療,內服活血化瘀中成藥,局部外敷消瘀止痛藥膏。

筆者體會,只要手法正確,一般來講,1周左右髖關節活動即可恢復如初。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