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感冒 > 小兒感冒 > 寶寶感冒發燒千萬別逢病必輸

寶寶感冒發燒千萬別逢病必輸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病了,家長心急,都會趕緊就醫。最近幾周,天氣忽冷忽熱,兒科門診患者人數比平日翻了一倍多,呼吸道疾病嬰幼兒患者約佔就診人數的七八成。“醫生,我的寶寶感冒了,要不要掛針?掛針是不是好得快些?”“吃藥吃了好幾天,沒有效果,還是掛針吧”……在家長和醫生交流中,你總能聽到類似這樣的話語。輸液真的會比較好嗎?

寶寶感冒發燒千萬別逢病必輸

對於感冒後是否要輸液這個問題,家長根據自己的經驗都有各自的看法。選擇感冒要輸液的家長認爲,孩子生病不可怠慢,輸液可讓孩子好得快;而反對輸液的家長則認爲,孩子感冒沒必要輸液,而且輸液會還降低孩子的抵抗能力。也有很多家長知道一生病就打點滴可能讓孩子身體產生耐藥性,且抗生素很容易出現藥物過敏,但不輸液又怕耽誤孩子治療,加重病情。所以,家長也很糾結。其實,孩子一生病就輸液的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寶寶感冒,爲何不能逢病必“輸”?

 1、輸液容易引起不良反應

輸液在有的患者心中已經形成了“就醫文化”,認爲不輸液就治不了病。本來醫生給寶寶開了口服藥,家長卻點名要給寶寶輸液。如果醫生堅持讓寶寶吃藥不輸液,家長會認爲醫生是爲了利益故意多開藥,更有甚者可能因此發生醫療糾紛。事實上,輸液治療雖然治療效果好,但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經過人體天然屏障過濾,一旦有不良反應往往比其他治療方法更嚴重。

  何爲輸液反應?

輸液就跟用藥一樣,人體有時也會發生不良反應,即輸液反應。最常見的輸液反應爲發熱,佔80%以上。通常在輸液過程中,病兒突然出現畏寒或寒戰,數分鐘後開始發熱,體溫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所以,給發熱病兒輸液要謹慎出現輸液反應,重者可引起小兒驚厥,進而危及生命。

2、輸液容易降低寶寶自身免疫力

醫學界公認,用藥時能口服的不選擇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選擇靜脈輸液。這一用藥原則是在大量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下形成的,但公衆未必都清楚。

小兒患普通感冒發熱,不宜動輒打點滴,因爲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導致的一種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通常3—7天就可以自愈,輸液其實只能緩解部分症狀,對於縮短病程並沒有大幫助。另外,輸液的主要成分是抗生素,激素,如果不管大病小病首選輸液,長此以往,必然降低人體自身免疫力。

 3、容易讓寶寶成爲“耐藥寶寶”

如果真的要給寶寶輸液,也一定要慎用抗生素。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寶貝,有點感冒發燒,家長就緊張得不得了,趕緊上大醫院,生怕有什麼閃失。甚至有的家長主動跟醫生要求用抗生素,快些退燒。他們希望在最短時間內看到療效。但家長們不知,如果濫用抗生素,隨着每一次輸液藥量加大,人體內細菌的抵抗力也會增加,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可能對多種抗生素有抵抗能力,產生“耐藥性”。寶寶再次患病時,只能用更好的抗生素,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輸液應是治感冒最後的選擇

據衛生部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掛8瓶水”,遠遠高於國際上2.5瓶至3.3瓶的水平。在我國,兒科也成爲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各大醫院兒科門診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需要輸液。而造成這一醫療誤區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家長進入了“輸液好得快”這樣一個認識誤區中。

其實,現在的流行性感冒80%以上是病毒感染,現代醫學對病毒並沒有特效藥,輸液並不見得一定比口服藥好得快。如打噴嚏、流涕、鼻塞、發熱病兒用藥物治療2~3天后,多能逐漸痊癒。

世界衛生組織對藥物使用確定的一項基本原則:“能口服就不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用靜脈輸液,力求把藥品使用的副作用和風險降至最低”。所以,孩子感冒了,別動不動就輸液。

如果孩子感冒發燒了,該怎麼處理?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a、如果孩子皮膚、嘴脣、舌頭顏色正常,反應正常並無異常現象,黏膜潮溼沒有脫水,這種情況下,不必使用抗生素,吃點感冒沖劑,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

b、如果體溫超過39攝氏度,孩子精神萎靡,呼吸有哮吼音等就是情況比較嚴重,需要馬上到醫院就診;

C、介入兩種情況之間的,如果家長有經驗,不需要上醫院,但要注意隨時觀察病情。

感冒症狀
感冒預防
感冒食療
小兒感冒
孕婦感冒
哺乳期感冒
治療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