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得川崎病持續發燒怎麼辦

寶寶得川崎病持續發燒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持續發燒,可能導致心臟病的川崎病。媽媽帶着孩子來到兒科檢查,醫生看看口腔喉嚨、摸摸脖子,再翻開衣服檢查身體、連手掌腳掌也不放過。


寶寶得川崎病持續發燒怎麼辦

什麼是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或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徵、川崎症)此病是日本兒科醫生川崎於西元1961年發現,並於西元1967年首先提出報告,其病變多出現在皮膚﹑結膜、口腔﹑頸部淋巴腺等部位。

川崎病是一種多系統血管發炎綜合徵,目前造成的原因不明。可能是某種感染後引起的免疫反應造成全身各器官血管發炎。至於感染的病原體爲何,尚不清楚。

世界各地皆有川崎氏病病例,但以亞洲地區發生率最高,尤其是日本。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2歲以下佔約50 %,4歲以下約佔80 %。男女比率爲1.5比 1。家族傾向爲3 %。季節分佈不明顯。

川崎病使血管發炎、受損

川崎病是身體中型血管出現嚴重發炎反應,特別是冠狀動脈。血管壁會被髮炎細胞浸潤,並造成血管平滑肌及內皮水腫,遭到破壞,而產生血管擴張或形成動脈瘤,且日後較容易引起血栓、鈣化以及動脈狹窄。

要如何診斷川崎病?

持續發燒超過5天,外加以下4 - 5項症狀,即可確診是川崎病。

1、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

2、口腔黏膜紅腫乾裂發炎、舌頭表面像草莓

3、頸部淋巴結腫大病變(單側或雙側,直徑大於1.5公分)

4、四肢末端充血浮腫與脫皮

5、多型性皮膚紅疹

同時還有一些其他臨牀特徵,包括躁動、虹彩炎、嘔吐、腹瀉、腹部疼痛、膽囊水腫、肝炎、尿道炎、關節痛、無菌性腦膜炎、動脈瘤形成以及心臟衰竭等現象。

寶寶得川崎病持續發燒怎麼辦 第2張

有些孩子手臂的卡介苗接種處有紅腫。因爲川崎氏病患兒有相當大的比例會出現卡介苗接種部位紅腫。

有些孩子疑似是川崎病,但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條件者,我們將之稱爲非典型川崎病,大約佔全部川崎病的15%。若遇非典型川崎病可以配合輔助性的診斷指標來加以診斷:

1、白細胞增多

2、貧血

3、血小板增多

4、肝功能指數(GOT、GPT)上升

5、紅細胞沉降速率(ESR)和C-reactive protein(CRP)發炎指數上升

6、尿液檢查可能有無菌膿尿或蛋白尿

考慮到川崎病的診斷後,就必須做心臟超聲檢查,以確認有無心臟血管病變。

侵犯心臟血管系統是川崎病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期會引起心肌炎、心外膜炎、心收縮力下降與心衰竭。在發病後一到兩星期內約有20 - 25 %的患者會出現冠狀動脈瘤,較易引起血栓、鈣化、動脈狹窄的危險。

川崎病要怎麼治療?

川崎病的症狀會慢慢消失,如果沒有引起心臟血管併發症的話,川崎病是不會造成傷害與威脅。而治療的目的就是在避免造成心臟血管併發症,尤其是冠狀動脈病變。

急性期,使用高劑量阿司匹林,合併使用高劑量免疫球蛋白。

在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後,大部分患兒會完全退燒。但約有10%患兒還有發燒的情形,一般建議再次使用免疫球蛋白注射。

若錯過早期診斷及黃金10天的治療時期,或已出現動脈瘤和仍有全身性發炎反應,也應該使用免疫球蛋白。

在以往未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患兒,約有20 - 25 %的冠狀動脈瘤及冠狀動脈病變發生率。在靜脈免疫球蛋白的治療下,已經大大的減少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但仍有3 - 10 %的病人會留下冠狀動脈的後遺症。

若有併發症,定期追蹤

根據冠狀動脈變化而有不同的建議。若患者無合併冠狀動脈異常或異常已消失,不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限制活動。若合併小型冠狀動脈瘤,須長期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若合併小多處或大型冠狀動脈瘤,須長期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且限制激烈活動。

寶寶得川崎病持續發燒怎麼辦 第3張

總結

兒童發燒超過 5天,一定要帶去給兒科檢查,以確認有無川崎病的可能。

及早確認、及早治療川崎病,可以降低冠狀動脈瘤發生的機會。

後續追蹤以心臟超音爲主,按時服藥、定時複診。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