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厭奶怎麼辦 七招解決

寶寶厭奶怎麼辦 七招解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當孩子胃口變差,如果精神狀態良好,首先考慮是不是生理性厭奶。

生理性厭奶期

寶寶出生後頭 3 個月是人生中生長最快速的時期,平均每個月能增重1 公斤至 1.2 公斤左右,長高 4 釐米左右。爲了滿足機體快速生長的營養所需,寶寶喝奶的量也大。

長到了 4 個月後,寶寶機體的生長速度較前三個月明顯減緩下來,平均每個月增重只有 0.5 公斤、長高 2 釐米左右。

機體長速減緩,自然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也有所下降,這樣寶寶本能地對奶的需求量有所減少,醫學上稱之爲生理性厭奶期。

通常寶寶生理性厭奶期持續 1 周左右,以後隨着運動量的增加,消耗增多,寶寶的食慾又會逐漸好轉,奶量恢復正常。

但有些寶的生理性厭奶期顯得過長,這除了寶寶生長速度變化的原因外,還可能和寶寶本身心理特點以及媽媽對生理性厭奶期處理不當有關。

由於小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相對較差,因此不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能比較專心喝奶;但隨着月齡的增加,神經系統發育逐漸成熟,寶寶的感覺器官越來越靈敏,能感知周圍世界的變化,這樣在喝奶過程中,很容易感受到周圍環境和人員的一舉一動,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喝奶不專心而媽媽如果不理解寶寶。

寶寶厭奶怎麼辦 七招解決

生理性厭奶期,一味按自己意願要求寶寶喝完一定標準的奶量是錯誤的。專家表示,一歲以下的寶寶易有厭奶的情形。生理性厭奶期是因寶寶生理髮展所導致的過渡階段,通常經過一段時間及相關的改善措施,厭奶的情形就能獲得改善了。

第一階段厭奶期:

寶寶 3 - 4 個月大時,由於頸部、肌肉的能力增強,對外在環境相當好奇,一雙眼睛滴溜溜地轉來轉去,一點小小的變化,都會轉移他的注意力,這時候抗拒喝奶,純粹是因爲外面事物對他來說,實在是比喝奶有趣太多了!一般而言,至五個月止,此種抗拒反應會慢慢消失。

父母要檢測四個月前的寶寶是否攝取足夠的營養,有一簡單的計算公式,即體重( kg ) X 150 = 一天所需的總奶量(ml)。喂母奶的媽媽們,較難計算寶寶的吃奶量,所以可改由孩子的體重等生理變化來評估。如果寶寶的體重正常,就不用擔心營養不足的問題。

4 - 6 個月大的寶寶,體重達到出生時的兩倍,每日攝取的奶量達到 1000ml 後,所需的奶量就很難再增加了。

自此至 l 歲期間,奶量會緩慢的減少,一天喝不到 600 - 700ml 是常有的事。這並不是說孩子的成長出現停滯現象,而是代表着孩子的生理狀態也邁入了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厭奶期:

6 - 7 個月無論是配方奶寶寶還是全母奶的寶寶,爸媽都會於 7 個月起,開始添加輔食。當飲食中多出了輔食,寶寶所需的奶量自然會減少。部分的寶寶嘗過新味道後,會轉而愛上這豐富的口味,出現排斥喝奶的反應。但不正確的添加方式及寶寶對輔食感到不適應時,也會間接影響到寶寶的喝奶量。

厭奶期的表現:

1. 精神、活力皆正常,唯獨不愛喝奶。

此時的小寶寶活動量很正常,精神也很好,神情通常也很愉快,但好象不太會餓!在餵食的時候,有些寶寶一聞到奶味就皺眉,甚至把頭別開,就算把奶頭塞進他嘴裏,寶寶也總是很快就用舌頭將之頂出來,好象這食物很難吃的樣子


2. 喝奶易分心。

就算寶寶肯喝奶,也常因爲周圍的一些風吹草動,就停頓下來不吃了,例如:走廊上有人走過、窗外的樹葉被風吹動等等,幾乎任何事物都比喝奶要容易引起寶寶強烈的好奇,促使他轉過頭去一探究竟。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

厭奶期應對措施:

1. 選擇一個相對安靜、固定的進食環境,儘量減少周圍環境對他的影響,使其專心喝奶。


2. 合理安排進餐時間和次數。4 - 7 個月的寶寶每天進食次數宜安排 5 - 6 次,4 - 5 次喝奶,1 - 2 次添加泥糊狀輔食;每次進餐時間爲 20 分鐘左右,每頓間隔 3 - 4 小時。避免過度頻繁給寶寶喂白開水或果汁。


3. 減少夜間餵哺次數,儘量做到夜間不餵哺。


4. 增加寶寶的活動量。

這樣你的寶寶就可以順利渡過厭奶期。

重要提示:嬰兒厭奶期,大部分都發生在 5、6 個月大時,但也有一些嬰兒早在 1 - 2 個月大就出現厭奶的現象。厭奶期一般持續的時間,從 1 - 2 星期到半年,都算是正常範圍。寶寶在每一階段的成長過程,都有其特性,厭奶時期亦同。

因此,寶寶若沒有異常的現象發生,或者有不舒服的表現,家長不要擔心。

病理性厭奶

如果寶寶表現出煩躁、活力差、睡不好,這需要考慮是不是病理性厭奶。

我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嬰兒的生活常態則是“吃喝拉撒睡動玩”。

一個孩子如果健康出了問題,就會影響這七件事,表現出吃得少、睡不好、活力差。厭奶就是一個經常伴隨急、慢性疾病的徵兆。

常見的原因如下:

1. 急性感染

急性咽喉炎、鵝口瘡、口腔潰瘍等可造成口腔疼痛,會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

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鼻塞時,寶寶吸奶時無法換氣,也會厭奶。

還有急性腸胃炎,尿路感染等,可以出現發熱、嘔吐、腹瀉、腹痛,孩子會哭鬧不安且表現厭奶。

2. 慢性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代謝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腫瘤或血液病等,因爲長期消耗較多熱量,但患兒卻因貧血或血氧不足而食慾減低,臉色不好、精神萎靡、食慾不振。這些孩子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不只針對潛在的疾病,也需要適當補充營養才能正常發育。

3. 敗血症

最嚴重的厭奶狀況是敗血症的嬰兒。兩歲之前的嬰幼兒,因爲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任何一個部位的感染,例如肺部、中耳或皮膚、腎臟感染,細菌都可能通過血液循環擴散,併發全身性的感染,稱爲敗血症。這時患兒會煩躁不安,或昏昏欲睡,呼吸急促或喘息,高熱或體溫不升,奶量銳減或嘔吐、腹脹。

如果屬於病理性厭奶,都需要儘早到醫院救治。

寶寶一旦出現厭奶,父母總是特別焦急,希望這種“餵奶好像打仗”的日子早點過去。

“想盡辦法讓寶寶吃”是多數父母會做的選擇,而以下一些做法可提供給爲寶寶厭奶所苦的爸媽實際的參考:

1. 不用強迫手段

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喝太少會長不大,於是採用強迫的方式,甚至“不擇手段”逼食、強迫他或大發脾氣,弄得寶寶哭鬧收場,但是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

其實只要寶寶身高、體重等發展狀況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並不需要強迫他喝奶,這個時期家長應該思考,如何協助寶寶接受半流質的輔食,而非強迫他喝奶。

2. 改變餵食方式

當寶寶出現厭奶的徵兆,爸媽可以從改善餵食方式做起,採取較爲隨性的方式,不需要按時間表來餵奶。以少量多餐爲原則,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可以通過遊戲消耗寶寶的體力,例如按摩、肢體活動等,當他精力耗盡、感到飢餓時,進食的狀況也會獲得改善。

3. 營造用餐環境

進食的環境儘量柔和、安靜。因爲此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用餐時若有人在旁逗弄他,或出現很多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聲音,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吃飯更有趣,自然就不想吃了。

大多數的寶貝在一個安靜、舒服的場所比較容易專心吃奶。適時給予寶寶關愛與鼓勵,如此寶寶會有最好的進食心情。

4. 奶嘴洞大小要適當

有時候寶寶喝奶少,可能是因爲奶瓶上奶嘴的洞太小,使寶寶吸得不順暢,因此喝的量才減少。

先將奶瓶倒過來,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洞,是否能順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是 1 秒 1 滴,滴不出來或滴得太快,對寶寶都不好。

5. 不要常換奶粉

看到寶寶不愛喝奶,家長可以更換別的奶粉,但更換速度不要太頻繁,否則寶寶會沒有時間適應。

如果要換新牌子,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最好和原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並觀察一週排便狀況,若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纔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

進入厭奶期後,更換奶粉牌子的效果有限,如果試換了一兩次仍沒有起色,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

6. 適時添加輔食

4 個月大左右的寶寶,還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爲主,輔食大約吃一兩餐即可,因此當寶寶感到厭奶,不妨給一點新的嘗試。可從米粉開始,陸續再加入蔬菜泥和果泥。

不過記得要遵守 1 次加 1 種的原則,從 1 小茶匙開始,再慢慢加分量。每種輔食可先嚐試 3 - 5 天,並觀察寶寶的狀況。

如果不喜歡或是有皮膚出現疹子、便便變稀等情形,建議先暫緩添加此種輔食,等過陣子再嘗試。若是有過敏的家庭史,建議餵食母乳或部分水解奶粉到寶寶 6 個月大,之後再添加輔食,而添加的輔食以低致過敏性爲優先。

7. 輕鬆對待厭奶

照顧寶寶的人,其心情和壓力會直接傳達給寶寶,當照顧者焦慮或強迫寶寶喝奶時,他都能感受到,因而產生抗拒。只要寶寶各方面都健康、正常,也沒有生病,家長們就可以放寬心,用順其自然的態度對待寶寶的厭奶期,不要和寶寶爲了吃展開痛苦的拉鋸戰。

如果寶寶厭奶超過 2 個月以上,體重、身高發育不良,可適當補充寶寶專用維生素,或請教醫生,是否使用開胃藥調整腸胃功能,增進食慾。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