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30℃環境中手足口病高發

30℃環境中手足口病高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到了7月份發病就會增多呢?孫建蘭對此進行了詳細的介紹。22℃、25℃、28℃……島城的最高溫爬上了30℃,而前幾天的幾場雨也讓空氣變得潮溼了起來,“導致手足口發病的腸道病毒就喜歡這個溫度。”

30℃環境中手足口病高發

“這個孩子是手足口病,那個也是……。”最近島城又進入了手足口病高發期。對於小朋友發病的原因,記者在醫院採訪時,家長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有些家長卻怎麼都想不通,他們孩子天天自己帶着而且也很注意衛生,爲啥病毒還盯上他們的孩子了?13日,通過採訪兒童醫院專家 ,記者瞭解了病毒從產生到導致孩子發病的整個過程。原來導致手足口病發病的病毒最喜歡30℃的潮溼環境,這時病毒最活躍而且繁殖特別快,它們生活又不挑剔,幾乎每個角落都有它們的身影。

■高發

一天就能接診七八十例

近日,記者來到了市兒童醫院,門診樓裏很多家長在排隊交費,手足口診室裏更是擠滿了家長和孩子,輸液室裏已經坐不下了,很多家長只好帶着孩子到外面的樹底下、牆邊上打吊瓶。即使到了中午12點,這裏依然十分繁忙,陸續趕來的小病號把值班醫生團團圍住。

在手足口診室裏裏外外,打吊瓶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小不點,小的只有幾個月大,大的有四五歲,上小學的孩子就很少見了。據瞭解,在手足口病患者中,絕大多數都是1到5歲的小朋友,病毒爲什麼會對他們情有獨鍾呢?市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孫建蘭解釋說:“人體平時都攜帶病毒,一旦抵抗力低下,就可能致病,而手足口病毒瞄上小朋友就是因爲他們抵抗力低。”

“7月份以來,手足口病的發病明顯增多了。”孫建蘭介紹說,每年的6月底到8月初都是手足口病高發期,今年也不例外,從上個周開始患者明顯增多,現在僅他們醫院一天就能接診七八十例。從省衛生廳發佈的傳染病疫情情況來看,4月份島城手足口病發病 315例,5月份手足口病新增1214例,到了6月份新增了2308例,不難看出島城手足口發病成倍遞增。“上個月青島一共2308例,我們醫院就接診了一千多例。”市兒童醫院醫生稱,從目前發病情況來看,7月份預計比6月份多。

■病例

耽誤幾天,收到病危通知書

對患了手足口病的帥帥(化名)來說,可是到鬼門關轉了一圈又回來了。“都怪我們沒意識到嚴重性。”家住膠州的張女士看着兒子說,她兒子快四歲大了,在7月1日的時候她看到孩子背上長了紅疙瘩,當時老人說是痱子,她就給擦了痱子粉,可是到了後來孩子屁股上長了紅色的疙瘩,她也當成了痱子,後來才知道屁股上的原來是皰疹,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近日孩子有些發燒,孩子體質本來就弱,我以爲就是普通感冒了,就給他吃了退燒藥,但是到了第二天兒子並沒有退燒,所以我就帶着兒子到診所檢查,醫生看了看說是手足口病。”張女士稱,雖然診所醫生給兒子開了吊針,但高燒不退,於是7日他們就到了膠州市裏的醫院檢查,發現帥帥有了腦炎,而且還有肺積水。

“我們是坐急救車來的兒童醫院。”張女士稱,在膠州醫院兒子的病情還是不斷惡化,所以他們8日下午1時許轉到了兒童醫院,到了醫院兒子直接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下午4時許,醫生就說很嚴重了,給他上了呼吸機。“晚上我們就收到了病危通知書。”想想這幾天張女士簡直是度日如年,孩子在監護室呆了三天半,這三天半她跟丈夫是沒合過眼,沒吃過飯,但是也不覺得困,不覺得餓,好在兒子拍的片子顯示病情在好轉。

“現在危險期過了,不過還發燒呢。”張女士介紹說,她之前聽說過這個病,但不知道有這麼嚴重,現在她已經跟親戚朋友都說了這個情況,讓他們也注意些。“耽誤了幾天,讓孩子遭罪了,之前真是沒意識到這個病毒這麼厲害。”

幾乎不出門也得了手足口病

如果說大孩子到處跑着玩可以接觸到病毒,導致手足口病,可僅僅7個月大的朔朔又怎麼會得手足口呢?7月15日中午,記者在是兒童醫院病房見到了家住在即墨的朔朔,她剛打完吊瓶,頭上還有留置針。媽媽李女士介紹說,7月5日的時候,朔朔突然間高燒39.6℃,手上也起了幾個小水泡,在即墨到醫院就診後,醫生說是手足口病,建議立即轉院。“當時真是不敢相信,這麼小的孩子又不出門,怎麼會得手足口病呢?”李女士搖搖頭,她實在想不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抗病毒的藥物幫助下,朔朔很快退燒了。但是第二天又發燒到38℃多,接着打吊瓶,反反覆覆幾次後,第六天的時候,朔朔的燒才逐漸退了。朔朔在家是很講衛生的 ,她特別喜歡洗澡,一天要洗好幾次。

李女士稱,由於朔朔年齡小,現在既沒有上親子園,也從來沒有和別的小朋友接觸過,平時都是和媽媽在家,頂多就是早晚出去透透氣,人多的地方她從來不去,李女士對於朔朔爲什麼會得手足口病是一頭霧水。

幼兒園裏搶東西搶到病毒?

近日,3歲的心心坐在兒童醫院樹底的小板凳上,自顧玩貼畫,9天前她也不幸中招了。

“孩子從幼兒園一回家,我就不讓她出去玩了,在家裏被傳染的可能性比較小,估計是在村裏幼兒園被傳染的。”李女士回憶說,村裏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所以村子裏肯定會有這種病毒,“她在幼兒園裏可活躍,還喜歡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吃,比如人家正吃蘋果呢,她就一把搶過來咬上一口,很可能就搶來了病毒,然後就被傳染上的 。”目前心心已經退燒,手上的皰疹大部分也消了。

■專家釋疑EV17病毒今年很活躍,是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致病菌

毒性強,患者易引發腦炎

爲什麼到了7月份發病就會增多呢?孫建蘭對此進行了詳細的介紹。22℃、25℃、28℃……島城的最高溫爬上了30℃,而前幾天的幾場雨也讓空氣變得潮溼了起來,“導致手足口發病的腸道病毒就喜歡這個溫度。”孫建蘭介紹說,該病毒一年四季都存在,在零下4℃以上50℃以下它都可以存活。

不少孩子引發腦炎

孫建蘭介紹說,導致手足口病發病的病毒有12種,這些年各種病毒的力量和格局也悄悄發生着變化,那就是EV17病毒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別的病毒越來越弱,今年已經佔到了絕對主導地位,成爲了這12種病毒中的老大。

“今年和前年、去年相比,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那就是EV17病毒幾乎是所有重症手足口患者的致病菌,而前年EV17比例佔到了一半,去年EV17的比例上升爲三分之二,柯薩奇A6病毒佔了剩下的部分。而今年柯薩奇A6病毒則幾乎銷聲匿跡了。”孫建蘭介紹說。

是孩子們身上產生了對付柯薩奇A6的抗體?還是EV17病毒自身在發生着某種變異?“雖然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EV17的毒性是比較強的,而且這種病毒的一個特點就是侵犯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嚴重的患者出現病毒性腦炎就是EV17在作怪。”孫建蘭告訴記者,這種病毒的威力絕對不容小覷,所以今年出現腦炎併發症的孩子比較多。

該病毒水中也會有

怎麼就稀裏糊塗得了手足口病?病毒到底是通過什麼渠道傳染給小朋友的呢?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而這也是病毒最爲陰險的地方,小朋友們不出門呆在家裏也不要緊,靠着每天出門上班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照樣可以把它們捎回家,藉助於家人的力量,病毒成功打入小朋友的生活圈。

“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到處都可能有腸道病毒存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而且傳播的途徑也很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區性。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等通過日常接觸就能傳播。孫建蘭介紹說,不光物品上有,水中也有,尤其是大便等排泄物集中的地方,病毒更加肆虐。另外,手足口病有兩到七天的潛伏期,在潛伏期內雖然不發病,但卻可以傳染給他人。

■專家提醒病毒怕高溫,孩子用品要常燙洗

五天是界限,家長要辨清

既然手足口病病毒無處不在,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做好防護措施呢?“病毒怕高溫,孩子用的東西家長要常用開水燙。”孫建蘭建議說,50℃以上就可以把病毒殺死,所以家長可以用50℃以上的水經常燙孩子使用的毛巾、玩具等日用品,避免病毒在這上邊存活。

同時,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孫建蘭稱,家長在外邊忙完回到家時,要洗手,換衣服,然後再去碰孩子。另外,在孩子的飲食上,要營養全面,多讓孩子運動運動,太小的孩子可以曬曬太陽,這樣讓孩子增加抵抗力,也能預防病毒的襲擊。

“5天是個界限,發病5天之內手足口病的變化很快,發展成腦炎或者肺積水一般都是在這個時間段,而如果5天之後仍沒有出現這些症狀,那以後也基本不會出現了。”孫建蘭介紹說。

家長該如何辨別呢?孫建蘭介紹說,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普通病例表現出來的症狀是發熱,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爲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口腔內有皰疹)。

重症病例少數(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病情兇險,可致死亡或留有後遺症。重症病例首先表現在神經系統的症狀是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肢體肌陣攣、眼震、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危重病例可表現爲昏迷、腦水腫、腦疝。呼吸系統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脣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溼囉音或痰鳴音。而循環系統表現出來的症狀則是面色蒼灰、皮膚髮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