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愛動還伴隨着注意力不集中、吃飯挑食、不合羣、愛哭鬧等症狀的時候,孩子很可能是跟“感統失調”沾上邊了。感覺統合不足或者感覺統合失調就會影響大腦各個功能區、感覺器官以及身體協調的相關發揮,從而應發學習、生活相…

原標題: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孩子愛動這是大家公認的一個事實,但是孩子的“愛動”一旦影響到日常生活,那就可能不僅僅是單純的“愛動”了。孩子愛動還伴隨着注意力不集中、吃飯挑食、不合羣、愛哭鬧等症狀的時候,孩子很可能是跟“感統失調”沾上邊了。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什麼是感統?

感統即感覺統合。感覺統合理論是在1972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首先提出。

感覺統合就是人體對周圍環境的感觀的總和,從外界獲得不同的感覺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聽覺、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所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處理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2張

感覺統合不足或者感覺統合失調就會影響大腦各個功能區、感覺器官以及身體協調的相關發揮,從而應發學習、生活相關方面的問題。

人類的各種感覺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而人幾乎有80%的感官學習是嬰幼兒時期進行的,因此,必須重視孩子的早起運動能力的訓練。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3張

嬰幼兒時期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重要時期:

7歲的豆豆簡直就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小能手。在家能夠把家裏人說的一愣一愣的,甚至有時候還會“教訓”喝醉酒的爸爸。

一天,爸爸和朋友在外聚餐喝酒醉醺醺的回家,豆豆在兒童房玩着就聽見自家老爸“無理取鬧”了。動着自己的小短腿就跑到了爸爸的面前。

“爸爸你怎麼又喝酒了,你不知道喝酒對身體不好嗎?你這樣的表現不僅會給媽媽增加負擔,而且沒有給我做一個好榜樣!”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4張

在課堂上豆豆也是活躍的孩子之一,每當老師說:“這個問題誰來回答啊?”豆豆總是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也非常有條理,老師聽後也是滿意的點點頭。

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豆豆的作業總是完成的一塌糊塗。每當媽媽輔導他寫作業的時候,他就像身上有蝨子似的,沒有一刻能夠安靜下來寫作業。這可讓豆豆媽很頭疼。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是造成學習障礙的主要原因。

感統能力是大腦將感覺器官傳入大腦的信息進行處理後,再指揮行動,如果處理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看到的、聽到的與做到的就會有差別。

豆豆就是這樣的情況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5張

爲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的情況呢?

01 早產/剖腹產

曾有調查顯示感統失調的孩子有60%屬於剖腹產。剖腹產的孩子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從出生的那刻,最初的觸覺體系沒有生成,所以很容易造成感統失調,所以建議準媽媽們在保證自己和孩子的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選擇自然分娩。

而早產的寶寶因爲還沒足月,體型小,所以產道給予的壓迫感不足,同樣容易出現感統失調的情況。

02 爬行不足或不會爬

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大量嬰兒的考察研究後證明,爬行可以加強大腦中各個神經元的聯繫,刺激大腦的語言中樞。

爬行對於寶寶的成長髮育來說有着無法取代的作用,爬行能夠幫助寶寶內耳庭和平衡能力的成長,有助於左右腦的分化和專責化,多爬可以保證孩子的前庭刺激比較到位。過早使用學步車而缺少爬行的寶寶常常會出現動作協調性、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人類所能學到的一切運動上的技巧是在本體感覺的基礎上實現的,而本體感覺的培養是從爬行開始的,學習爬行的階段是開發寶寶多種器官協調合作的最佳時期。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6張

03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

專家將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稱爲“甜毒品”,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內裏就像毒品一樣,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有的家長覺得“樹大自然直”。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將所有的東西都包辦,當孩子能自己做的時候,家長又擔心孩子做不好,又將責任攬下來。孩子被包辦被限制,刺激量不足,時間一長就會增加感統失調的程度。

《變形計》裏的劉思琦16歲不僅吃飯需要人喂,而且穿衣、剪指甲統統不會,如果父母沒有過度溺愛,16歲的少女怎麼會連吃飯都要人喂呢?這就是很典型的各種感官的協調能力的刺激不夠。

兒科專家方素珍表示,如果寶寶的生長環境過於單一,在發育過程中受到過多的保護和活動限制,得不到相應的環境刺激,同樣會發生感統失調的情況。

04 電子產品使用過度

健全的腦網絡是感統的基礎保證。有研究表示,當人看電視的時候,腦網絡的活躍度機會爲零,即沒有進行思考。長期關注視頻,就跟大人不動腦筋看電視一樣,孩子會懶得去思考問題,這時候,孩子只利用聽覺和視覺來解決問題,大腦和知覺發面得不到開發和利用。早教專家表示,孩子過早的專注於電子產品,會給以後的文學學習造成障礙。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7張

05 活動空間小

感統失調被稱爲現代都市兒童的“流行病”。現在的家長很多都害怕孩子走丟、摔倒,所以常常限制孩子的活動區域,只能在家玩。其實,狹小的空間是不利於孩子的運動發展的,孩子的感覺不能夠很好的得到開發。所以會導致感統失調。

接觸過感統失調訓練的家長應該都知道,現在的相關訓練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玩過的遊戲。孩子因爲在城市的生活空間小,感官之間的協調沒有得到鍛鍊,所以會出現失調的狀況。

家長要注意,感統失調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需要給予必要的矯正

有的家長會覺得只有感統失調的孩子纔有必要進行相關的感統訓練,其實不是的。大量的科學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一樣而已。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8張

感統失調的主要表現:

一、本體統合失調,身體運動協調障礙。

本體功能感覺不足的兒童經常表現爲穿衣服、繫鞋帶等動作緩慢;逃避運動,大運動和精細動作顯得笨拙,運動協調感不佳,不能很好的平衡身體,以至於站無站像、坐無坐相,端坐都是個困難的問題。除此之外,寫字姿勢不正確。速度慢等也是本體感覺不足的表現。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9張

二、語言發展遲鈍。

有些孩子到三歲的時候還不怎麼會說話,這可能會因爲孩子控制小肌肉以及手眼協調的肌肉發育欠佳,影響舌頭和脣部肌肉、呼吸及聲帶的運動,從而造成發音及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緩慢。

三、結構與空間知覺障礙。

主要表現爲對空間距離的知覺不準確,左右分辨不清,容易迷失方向,常說的“路癡”可能是這方面的感統失調了。還表現爲視覺不平順,愛看移動中的物體,出現看書跳字跳行的狀況,進而造成學習能力的不足。

四、觸覺統合失調

當外界刺激皮膚的時候,觸覺防禦系統就會做出相應的防禦反應。如果,觸覺神經和外界反應不同步,就會影響到大腦對外界的認知以及做出的行爲,導致觸覺防禦障礙。這種障礙主要表現爲三個方面:

其一,觸覺過於敏感的孩子,對外界的刺激性較弱,喜歡呆在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意去接觸新事物,長期處於孤獨之中,對周圍環境信息的過濾、整理能力明顯不足;

其二,喜歡某種特殊的熟悉的感覺。如吸吮手指,討厭被觸摸,但是喜歡觸摸別人等;

其三、觸覺過於遲鈍的孩子,對於外界傳入的信息適應性極慢,大腦的分辨率差,學習能力很難發展。

孩子太遲鈍或太敏感,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不可大意 第10張

五、聽覺統合失調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的聽覺較弱,太大、太高的聲音都會給孩子在聽覺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養成拒絕聽別人說話的習慣。長大後,很容易導致對別人的指令性語言反應遲鈍的情況。

六、前庭統合失調

人的爬、站、坐、跑等動作都與前庭功能緊密聯繫,前庭功能影響身體和周圍環境的協調。胎位不正、爬行不足、活動不足都會引起前庭功能的不足。

前庭訊息處理不良的孩子,視覺很難跟着目標移動,常常以跳動的方式發現目標,在閱讀等方面有困難;前庭神經功能不佳的孩子,動作笨拙,在精細動作和大運動上表現欠佳;前庭系統活動量低的孩子喜歡轉圈跑,不安分的亂動。

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專業訓練會很容易得到修正,但是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就可能會成爲一生的遺憾。媽媽們趕緊自己觀察一下自家娃有沒有感統失調的表現吧!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