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養了一個“自私”的孩子,不丟人

養了一個“自私”的孩子,不丟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茶餘飯後,閨蜜跟我吐槽說,她和老公都不是小氣的人,怎麼卻生了這麼一個自私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非常重要,不願意分享,不願意被別人佔有。有個朋友說,逢人就說他們家大寶性格好,很大方,願意和別…

原標題:養了一個“自私”的孩子,不丟人

作者:多多黛

來源:深度育兒(id:baomabaobao)

優媽說

孩子不願意分享,無關乎自私。父母只需要用適當的方法,假以時日,一定會養出一個樂於分享的孩子。

前不久,閨蜜給女兒張羅了一個生日party,結果,女兒在生日會的表現,讓閨蜜特別難堪。

芭比玩玩不讓別的小朋友玩,糕點不讓別人吃。甚至,當生日蛋糕端上來,許了願,吹了生日蠟燭,她卻說要把生日蛋糕放在冰箱裏,留着自己慢慢吃,不願意切。

後來,閨蜜只能強迫女兒把蛋糕拿出來,切了,和大家一起分享。

茶餘飯後,閨蜜跟我吐槽說,她和老公都不是小氣的人,怎麼卻生了這麼一個自私的孩子。家裏來客人,她從來都是不允許別人進她房間,擔心別人動她的東西。

其實,閨蜜卻忽略了一件事。兩年前,他們剛從外地搬到這個小區,爲了讓女兒儘快交到好朋友, 她經常逼着女兒把自己的玩具跟別人分享。一開始,女兒還會哭鬧,後來不哭鬧,但是卻會打別的小朋友。

養了一個“自私”的孩子,不丟人

閨蜜說,養了這麼一個自私的孩子,真丟人。

她卻不知道,這麼一個自私的孩子,是她親手養出來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並非是自私,因爲他們不懂得分享。

他們的佔有慾並不等同於大人們說的自私,而是在這個成長階段出現的一種正常心理。

對於成年人來說,分享是一種美德。但是,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分享是一種痛苦。

不論父母怎麼說,孩子都不願意分享,可能是因爲他們不懂得分享的概念。以爲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就是給別人了。

一個小朋友的東西,被旁邊的小孩拿過去玩一玩,她發現了,哭着喊:“那是我的玩具,我的玩具沒有了。”

不論她媽媽怎麼解釋,別人只是玩一下,他都不相信。最後,把玩具槍拿回來纔算完事。

養了一個“自私”的孩子,不丟人 第2張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因爲到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孩子2歲左右,便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非常重要,不願意分享,不願意被別人佔有。

自己不去碰別人東西,別人也最好不要來碰自己,所以在這種極端思維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有些自私。

孩子的物權意識的發展大概有這麼幾個階段:

模糊期(0-1歲):這個階段,孩子自我意識幾乎沒有或很薄弱。

敏感期(2-4歲):以自我爲中心,知道什麼“我的”、“你的”,行爲上有攻擊性,易衝動,甚至爸爸媽媽也無法拿走他們手裏的東西。

規則建立期(4-6歲):開始嘗試與他人建立玩耍規則,但仍然存在以自我爲中心的特點。

樂於分享(6歲後):分享意識逐漸趨近於成人,道德觀念開始傾向於公正,願意大方分享。

養了一個“自私”的孩子,不丟人 第3張

有個朋友說,逢人就說他們家大寶性格好,很大方,願意和別人人像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可他家的二寶卻很小氣,即使別人拿東西跟他交換,都不同意。

其實,大寶的愛分享和二寶的不愛分享,和性格無關,而是因爲他們不同的年齡決定的。大寶七歲了,懂得自己可以通過分享獲得友誼,以及別人和自己分享自己的東西。而二寶剛到2歲,正是在物權敏感期,頗有一副“我不要你的,你也別要我的”的範兒。

面對家中那個不愛分享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去引導呢?

首先,是不強迫孩子分享。

很多父母爲了自己的面子,會選擇逼迫孩子去分享,其實,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百害無一利。

給兒子和大侄兒各買了一個新玩具,過了一會,大侄兒說想玩表弟的玩具。可兒子一直抱着自己的玩具,愛不釋手,我轉臉對大侄兒說:“那是弟弟的玩具,你必須得他同意,姑姑也沒有辦法幫你的。要不你想想別的辦法吧。”

可是,我的這個說法,卻遭到了我弟的埋怨。理由是我太寵孩子了,沒原則,什麼都讓孩子做主,孩子這樣小氣,以後出社會怎麼辦?會一個朋友也沒有的。

我看着我弟新買的手機說:“我們倆換換手機用,怎麼樣?”

他立馬收起手機,一臉不情願地說:“怎麼可能,這是我上週纔買的手機,怎麼可能跟你換着用,想得美。”

將心比心,你的手機是新買的,你不願意跟別人分享。孩子的玩具也是新買的,還是心頭好,你憑什麼就料定他願意跟別人分享呢?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被迫的無私、分享,對孩子而言,通常是以犧牲自我需求而終結的。很容易讓孩子潛意識裏認爲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導致孩子自我價值感低。甚至形成討好型人格,認爲只有順從和討好,纔會讓別人喜歡自己。”

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應該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自願。

養了一個“自私”的孩子,不丟人 第4張

其次,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父母也一定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心理學上,有一個標籤反應。

一旦孩子被貼上某種標籤,尤其是負面的,孩子會自認爲自己便是這種人,慢慢發展成爲別人說的那樣。

閨蜜的女兒不願意分享時,她的口頭禪便是:“你怎麼這麼小氣?”

而再後來,她責怪閨女不願意分享時,閨女會生氣地說:“不是你說我小氣嗎?我就是小氣,不願意把玩具給別人玩。”

再次,給孩子進行移情訓練。

當孩子過了物權敏感期,可依舊不願意分享。這時,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移情訓練。

讓孩子把自己需要、渴望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體會別人的心情。讀一讀這類題材的故事,最好讓孩子多與身邊的朋友、親戚、鄰居相處,體會他們生活中對自己的關愛和付出,親身體驗與他們在一起時自己的內心感受。

如果父母對孩子進行移情訓練後,孩子依舊不願意分享,也要尊重孩子。因爲分享只有是自願的,纔是快樂的。

養了一個“自私”的孩子,不丟人 第5張

孩子六歲前,不要逼迫孩子分享,尊重他們的想法,慢慢的引導。但是,6歲後,還是讓孩子學會分享,畢竟,樂於和朋友分享是有利於孩子社交的。

總之,孩子不願意分享,無關乎自私。父母只需要用適當的方法,假以時日,一定會養出一個樂於分享的孩子。

-作者-

✎作者:多多黛,80後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寫給你們看。

*本文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 教子有方 ------------

跟百萬媽媽一起,讓學習更輕鬆!

新一代父母必修課,6大教養模塊、30個育兒心經、50+真實案例,讓你讀懂孩子內心!

新課上線, 限時3天免費試聽,掃碼領取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