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黑河的姜女士曾到青島旅遊,在半島都市報公衆號上看到被棄女嬰的報道,立即就想到了自己的同事,同事不能生育但跟丈夫感情很好,兩個人也一度認可了這種無孩生活,但是時常還會失落,“日子過得少了些滋味”。全部50人中,…

原標題: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熱點熱起來很快,消散也很快,那熱點的意義在哪?”在談到社會熱點事件時,白巖鬆如是說。社會熱點事件在前面跑,人們從四面八方追,而對事件的真正意義,往往卻被視而不見,例如不久前的青島遺棄女嬰事件,在全網引起熱議,長期霸佔熱搜榜,半島都市報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92萬,96663熱線接到近百領養電話,時間持續一週才慢慢減少。

受到如此關注背後

的社會原因是什麼?

這是一種幸運,

還是一種不幸?

↓↓↓

>>事件回顧<<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垃圾桶上發現一名女嬰

棄嬰事件牽動人心,全網熱議霸榜熱搜

市南區三明路路邊,幾棟老樓合圍凹進去的空地上,靠牆擺着兩綠兩灰共4個垃圾桶,兩三米外就是一家少年課後教育機構的入口,西南方向隔着一個樓座,就是新世紀小學、青大附中、57中,相反方向的不遠處,從地圖上看有兩家幼兒園——青島市衛生局幼兒園和三明路幼兒園。如果不是上下學時間,這塊巴掌大的地兒,絕對是僻靜之處,附近樓院出口都不在這個方向,窄窄的三明路上人流量稀少。但到了上學放學時間,這裏就成了喧鬧之地。

4月20日下午,匆匆走來一名女子,將一個袋子放在垃圾桶上,就急匆匆地離開了。這個垃圾桶是灰色的,按照青島垃圾分類指引,灰色表示“其他垃圾”,綠色則是“廚餘垃圾”。下午4時左右,有人發現了這個袋子,裏面鼓鼓囊囊的,於是好奇打開一看,竟然露出一張嬰兒的臉,她呼吸均勻、模樣可愛,閉着眼睛好像睡着了。“打了馬賽克,都能看出非常可愛。”後來看過媒體發的視頻,有網友評論道。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2張

“這有個小孩!”接孩子放學的江女士從旁邊路過,聽到呼聲跟着幾個家長圍過去,把嬰兒從冰涼的垃圾桶上抱起。後面的事已無須贅述,報警後這名出生僅5天的健康女嬰被送往醫院檢查,醫護人員對她盡心呵護。4月23日下午2時左右,女嬰的媽媽現身醫院,隨即就被公安部門帶回調查。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棄嬰生母非網傳未婚少女,不方便透露詳情。

棄嬰事件牽動人心,在全網引起熱議,長期霸佔熱搜榜,半島都市報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92萬,有位女網友留言:“我自己就有個女寶寶,每天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給她,看這個寶寶視頻裏不諳世事地笑,心都碎了。”

“放垃圾桶,這是人乾的事兒嗎?”“如果沒人發現這個女嬰,被機械化垃圾車拉走會是什麼後果?”人言可畏,網友痛斥棄嬰媽媽的同時,是否想過她的苦衷,能否給她一次機會,即使她有錯在先。以記者猜測,這位媽媽將女兒“放”在垃圾桶上時,應該是考慮過了安全因素,算準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從此處路過的時間。

近百來電同一訴求,渴望收養被棄女嬰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3張

如今10多天過去,人們已開始淡忘棄嬰事件,網上洶涌的熱情正消退無形。這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不幸?遺忘可以治癒很多傷痕,對於被媽媽遺棄的孩子,她可以不被矚目、靜悄悄地成長;對於遺棄孩子的媽媽,她可以保全隱私、改過自新接續人生。但是,人們可以忘卻現象,忘卻具體的事件和個人,而不應該忘記或者無視它背後隱藏着的問題。

半島全媒體負責接聽96663熱線的同事,多數是年輕的媽媽,做了母親心就會變得特別柔軟,“無論多麼難,也不該拋下這麼可愛的寶寶啊”,遺棄女嬰撞擊了她們的心絃。除了這名可愛可憐的女嬰,媽媽接線員們還藉此瞭解到了這樣一羣人——她們就是那些想圓媽媽夢而不能的人,其中包括失獨媽媽、無法生育的女士等等。

棄嬰事件發生後,半島全媒體各平臺收到的收養信息不計其數,僅96663熱線就接到了近百個電話,打電話的絕大多數是女士,她們有着一模一樣的訴求——強烈要求收養這個女嬰,不少近乎哀求,甚至打着打着電話就哭出聲來。個別人甚至表示,只要能牽線聯繫上棄嬰媽媽,就給報社幾萬塊錢感謝費。對此,我們理解她們心情,但又愛莫能助。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4張

“頭一次碰到這種情況,這麼多人渴望領養一個棄嬰,除了記錄、理解、安慰外,我們啥也幫不上。”呂老師從2008年起就在96663負責接聽熱線,她能理解電話背後每一顆想當媽媽而焦灼的心。

除了96663熱線外,青島市社會福利院的電話也被打爆了,市北張女士的兒子已經上高中,一直想要個女兒的她給福利院打了電話:“打了好幾次纔打進去,工作人員說一天接了300個電話,已經累蒙圈了。”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5張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6張

這麼多人希求收養棄嬰背後的社會原因是什麼?是想領養孩子的家庭太多,還是符合條件的可被領養兒童太少?……如果能夠弄清楚這些,就找到了熱點的意義,這是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馬上就要到母親節了,有人說“母親是寂寞孤單時溫暖的依賴,是彷徨憂傷時踏實的臂彎”,其實這句話何嘗不能反過來說——孩子也是媽媽的依賴和臂彎啊。

在此,我們祝福那些,想當媽媽的人可以心想事成,也呼籲大家高度重視這一社會問題。

>>數據畫像<<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7張

電話背後是難圓的媽媽夢

棄嬰事件以來

96663熱線接到近百領養電話

時間持續一週才慢慢減少

近日

記者通過電話、走訪等方式

對其中50個家庭進行深入瞭解

透過領養原因、婚育狀況等

指標和數據

看到的是背後

千千萬萬女人難圓媽媽夢

↓↓↓

電話從中俄邊境打來

●時間跨度

領養電話從4月21日起基本沒斷過,直到現在還有零星打來,有的甚至來過兩三遍電話,這些人中有從事家政等行業的打工人,也有夫妻雙博士的教授、高工等知識分子。

●分佈地域

山東省外共計10個,佔比20%;山東省內(刨去青島)共計14個,佔比28%;青島市內共計26個,佔比52%。

其中,最西可達重慶,南邊可達安徽,最北邊的來自中俄邊境的黑河,想通過96663熱線領養女嬰的家庭,分佈之廣遠超想象,一方面說明半島全媒體影響力之強大,一方面說明希望領養家庭之迫切。

“看着就覺得特別可憐,現在家家都把孩子當成寶,即使得了非常不好的病,傾家蕩產都得給看,何況是個健康的孩子呢。”黑河的姜女士曾到青島旅遊,在半島都市報公衆號上看到被棄女嬰的報道,立即就想到了自己的同事,同事不能生育但跟丈夫感情很好,兩個人也一度認可了這種無孩生活,但是時常還會失落,“日子過得少了些滋味”。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8張

日照大姨瞞着兒子兒媳來電

●身份劃分

所有領養人均表示,非常想要這個女嬰,而且從物質到心理上,都已經做好了準備。記者特別留意到,打來電話想要收養女嬰的人中,奶奶——想幫兒媳收養的,有3人,佔比6%;幫親戚朋友等收養的有8人,佔比16%;想通過領養孩子圓爸爸夢的有7人,佔比14%;想通過領養孩子實現媽媽夢的有32人,佔比64%。數據顯示,媽媽夢對於女性來說尤爲重要,而婆婆也相當渴望含飴弄孫。

採訪中,日照農村一個大姨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她應該是瞞着兒子兒媳打來電話的,因爲記者回過去電話,接電話的是其兒子,對方聽到“女嬰”顯然有些蒙。大姨的兒子34歲,結婚6年沒有孩子,她本人帶有濃重的口音,我問她:“您知不知道咱們國家的收養規定?”大姨回答道:“那咋能不知道,俺一直打聽着想領養個小女孩。”其實細問下來,她瞭解的收養規定,都是街坊道聽途說。我問她對領養的孩子有啥要求不,她說:必須女孩,必須健康。

不能生育家庭佔比七成多

●家庭構成

在這50個人中,因爲自身沒有孩子要求領養的,多達37人佔比74%,全部爲不能生育的家庭。其實,自身沒有孩子的家庭還可以細分爲不能生育和不想生育兩種,或許不願生育的家庭,本身數量就微乎其微,他們的領養意願就更低,在數據中沒有體現。

已婚已育,也就是有孩子還想領養的有10人,佔比20%。接着再細分,這10個家庭全部只有一孩,有女孩的家庭4個,這種家庭是不能再生或不願再生;有男孩的家庭6個,這種家庭除了不能再生或不願再生因素外,還有不敢再生的因素,就如一個媽媽跟記者說的那樣:“再生個女兒當然皆大歡喜,如果再生個兒子,那就算是‘上輩子缺了大德’,上學、買房、結婚……養不起啊。”這既是玩笑,也是現實。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9張

●領養理由

失獨家庭有3個,佔比6%。單單從數據來看,失獨家庭有領養意願的佔比很低,但是記者必須提醒讀者,統計有時候是會“騙人”的,失獨家庭並非領養意願不強,只是不願與外人道也,人到中年痛失愛子愛女,她們更多選擇了默默承受。按照已有數據估算:中國15歲至30歲的獨生子女總人數約有1.9億人,這一年齡段的年死亡率爲萬分之四,因此每年約產生7.6萬個失獨家庭。按此推算,中國失獨家庭至少超百萬。

在所有被訪者中,多數提到了覺得被棄女嬰可憐,但可憐並非領養的充分理由。全部50人中,只有一位25歲的年輕媽媽,她剛有了一個半歲女寶寶,表示原本沒有領養需求,但是看了被棄女嬰的照片,突然就非常想要這個孩子。其餘49個家庭,對領養孩子這件事兒皆醞釀已久,已有子女的表示嚮往了許久,失獨家庭和不能生育家庭中,有的在民政部門登記排隊,有的自己到兒童福利機構打探,有的發動親朋尋找可領養的孩子……

男孩似乎不香了

●關於性別

有領養需求的家庭,想要女孩還是男孩呢?去除表述不明的之外,有20個家庭要求必須是女孩、男孩就不要了,佔比50%;有12個家庭表示“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佔比30%;有8個家庭表示最好是女孩,佔比20%。數據傳達出這樣的信息:對於領養家庭來說,女孩纔是貼心小棉襖,男孩似乎不香了,無論對於城市還是鄉村,根深蒂固的傳宗接代思維不再。

“女兒想要個妹妹陪伴。”

“如果棄嬰是個男孩,那就不考慮了,壓力太大負擔太重。”

“就是想要女孩,不爲什麼”。

“男孩呀?壓根兒就沒想過要男孩,還是感覺女孩貼心。”

“如果(棄嬰)是男孩,可能就不會有領養的衝動了。”

“女孩長大就嫁出去了,跟自己的親生閨女沒兩樣,但是男孩要在身邊一輩子,還要買房買車……”

從領養家庭獨寵女孩的不同說法來看,既有心理需求,也有現實考慮。

領養的孩子必須健康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10張

50個領養家庭全部要求孩子必須健康,不想領養殘疾或者有疾病的兒童,“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當然想要個健康的孩子”。而隨着社會進步和生育觀念轉變,現在棄嬰現象已經非常罕見,查閱公開報道發現,青島上一次發現棄嬰,還是在2018年9月5日,當時是一名健康的男嬰。

社會上難覓可領養的孩子,那麼通過兒童福利機構是否能完成心願呢?在記者採訪的家庭中,至少10個家庭跟所在地的兒童福利院聯繫過,得到的答覆基本一致:沒有完全健康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殘疾或疾病,甚至有的直接回答就沒有可供領養的孩子。

採訪中,不少家庭表示,已經在民政部門登記排隊,四五年了還沒排到。甚至有心焦的家庭開始質疑兒童福利機構,“沒有關係,不上下打點,想領養個孩子根本沒門”。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僅僅是情緒化的表達。

資料圖(圖文無關) 視覺中國供圖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11張

>>深層解析<<

想領養個孩子咋這麼難?

“想要的沒有,有的不想要,

這就不合理。”

在採訪過程中,50個家庭都認爲

現行收養政策需要改進。

“現在已經放開二胎了,

俺們一個孩子沒有,

想領養一個咋這麼難?”

對於失獨家庭和

無法生育的家庭來說,

更是一肚子委屈。

↓↓↓

其實,這一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全國兩會上也曾有人指出,我國社會收養需求很大,但由於現行《收養法》一些規定滯後,收養條件過高。根據民政部此前公佈的數據,近年來全國失去父母和查找不到父母的孤兒數量連續下降,2018年是34.3萬人,按此推算3年後的現在,孤兒數量應當更少,並且按照民政部相關負責人的說法,“目前兒童福利機構養育的被遺棄兒童主體已經轉變爲重病重殘兒童,比例達被遺棄兒童總數的98%”。

而對應的有領養需求的家庭數量卻非常龐大,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公佈的數據,我國目前有近5000萬左右不孕不育患者,平均每8對育齡夫婦就有1對面臨生育困難,不孕不育率高達12.5%至15%。在記者調查的50個家庭中,不能生育的家庭和已婚已育家庭的比例爲37:10,如果照此粗略估算,已婚已育但是還想領養孩子的家庭約有1350多萬。5000萬無法生育家庭+1350已婚已育家庭+100萬失獨家庭=6450萬家庭,這些家庭都有潛在的領養需求。

兒童福利機構養育的被遺棄兒童數量不斷減少,且基本都有程度不同的殘疾或疾病,社會上符合被領養條件的——也就是法律規定的家庭確有困難無力撫養的兒童,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保障制度的完善,數量也不會多到哪裏去。一方面是有領養需求的家庭基數大,且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符合領養條件的兒童基數小,且越來越少,這就是熱點背後的深層次問題。

記者採用的數據不是最新的,也只是個簡單推論,萬不能當成事實,但是從中可以管窺領養之難,其背後是千千萬萬女人媽媽夢難圓。

資料圖(圖文無關) 視覺中國供圖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12張

>>故事講述<<

生活中似乎少了甜

數據總是理性但是冰冷,

終究替代不了感性的人和事,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家庭也是,領養家庭更是。

連日來,

記者傾聽了很多人的訴說,

關於媽媽夢,關於酸苦辣,

唯獨少了生活的甜。

↓↓↓

失獨家庭>>

親戚朋友幫着留意收養信息

“對於世界而言,逝去一個年輕的生命猶如一粒塵埃落去,可對於他們而言,我哥哥就是他們生命中的整個世界。”網上有個帖子“失獨家庭的出路在哪裏”,有位女網友表示表哥因車禍走了後,自己都覺得“像是在夢裏,不是真實的事情”,更何況痛失愛子的姨夫姨媽,兩個老人的心都已支離破碎,再無出路。

作爲一名記者,我接觸過各種各樣的社會羣體,唯有失獨家庭是不敢碰的。有個朋友做義工入戶調查,在並不知情的情況下,走進了一戶失獨家庭,當問起子女情況時,看起來非常正常的女主,神情驟然失落淚流不止,朋友驚慌失措木在原地。

棄嬰事件發生後,幾個失獨家庭撥打96663熱線,表達了領養的強烈願望。網上有這麼一個問題:“你見過的失獨家庭,現在都怎麼樣了?”有人回答說:“慘,很慘。只不過羣體並不發聲,因爲已經心如死灰,所以如此龐大的羣體,不怎麼爲人所知。”作爲一名記者,我覺得必須使他們的訴求,被更多的人關注到。

“天堂裏沒有病痛和折磨,也沒有寫不完的卷子、做不完的習題了。”林姐差一丟丟就整50歲,6年前上高三的兒子因病走了,差不多也是高考前的這個時節。

孩子過世後,她總是化不開內心的苦痛和無奈,“意氣風發了半輩子,自己好強兒子也努力,突然就失了魂兒,心已經遊離開了身體,幹啥都幹不下去,每天將自己鎖在家裏,小心翼翼地活着。”林姐說,平時最怕別人說理解自己,這會讓她非常不舒服,這種事兒換誰也想不開嘛?!

“在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淵。沒有那個人,我就做那個人。”林姐用中島美嘉的這句話鼓勵着自己,慢慢走出人生的至暗時刻。記者特意去查了一下中島美嘉,她在事業巔峯時患上了咽鼓管開放症,一度耳朵失聰喉嚨失聲,曾經的日本歌壇天后一夜之間成了“行走的車禍現場”,但中島美嘉依然勇敢地站上舞臺,歌曲裏的吶喊、無奈、絕望伴隨着向死而生的涅槃重生竟然傳遞出無限的治癒力量。

林姐以前當過老師,自己查過很多書籍,發現長時間無法自拔的哀傷其實是一種疾病,自己如果走不出來,別人幾乎是無法幫到的。從兩年前開始,她才小心翼翼地和丈夫商量着再要個孩子,在她看來,這是治癒哀傷的唯一良藥,但是經過多次治療,醫生告訴她再無法生育了。

“一年多了,親戚朋友一直幫着留意收養方面的信息,男孩女孩都無所謂,但現在哪有捨得送養孩子的?”林姐再次當媽媽的心願遙遙無期,“以後的路,不敢想。”林姐甚至跟老公約定好,以後老了誰先去世,另一個就負責給殯儀館打電話,“誰死的早,誰有福”。

“兒子走了這麼多年,我也想開了。”採訪時林姐讓記者無需顧慮太多。但是,電話那端分明傳來啜泣聲,只是很低很低。

資料圖(圖文無關) 視覺中國供圖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13張

不能生育家庭>>

博士夫妻想圓“父母夢”

“婚後無子莫發愁,尋子得福水清溝。”

這樣的治療不孕不育廣告,曾在大江南北鋪天蓋地,2000年代初記者來青島前,除了知道棧橋就是水清溝。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廣告過於“古老”,有個同事表示“紡機門口,小學放學天天見”,一下子就暴露了年齡。

不孕不育是種什麼滋味?在網上這一話題下,2200多人開貼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每個帖子下又有數百到過萬的評論和點贊,點贊在這裏傳遞的是感同身受,是一種於我心慼慼焉。“什麼滋味?我聽說單位看門的大黃狗懷孕都來氣!”有網友回答道。其實,真正能這樣等閒看待的極少,絕大多數人使用了“絕望”這個詞,甚至有人想到過死。

此次撥打96663熱線提出領養女嬰的家庭中,有三對是博士夫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985名校畢業,雙博士,年入百萬,全款學區房150平米……”南京38歲的莊女士接起電話,語速就像小鍋炒豆一樣,記者插不進去半句話。

她着急向記者證明,她是女嬰的完美媽媽,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將來的教育,都能PK掉其他競爭者。“您看我們家這學歷,不會有比我們高的了吧?”“雙博士的還有兩家,其中有位重慶的女博士,不到40歲已經是教授。”聽了記者的介紹,莊女士停頓了一下,說:“至少我們也不差吧。”

“從來沒考慮過不孕不育的事兒,感覺離我們很遙遠。”莊女士今年38歲,老家濰坊,博士畢業去了南京高校當老師,老公是國企高級工程師。兩人結婚11年,肚子始終沒有動靜,這幾年各種看病、做了好幾次試管嬰兒,前前後後花了四五十萬塊錢,始終沒圓媽媽夢。

“說起來可能沒人相信,我和老公都是學生物的,各種偏方、玄學都試過了,看到電線杆上的小廣告,都要打聽一下。”在人絕望的時候,身邊的任何一根稻草你都會拼命抓住,哪怕你知道它完全無法救命。

“壓力山大。”提起沒有孩子這件事兒,她表示不攤到自己身上的人無法理解。公公婆婆表面上不提,但是背後偷偷問過老公多次,春節回自己媽家過年,媽媽無意中說了句“你倆年紀不小,該乾點正事兒了”,自己滿肚子委屈終於爆發,大鬧一場不歡而散。回到南京,夫妻倆商量了一下,決定收養個孩子,“這是唯一的出路”。

當記者告訴莊女士,女棄嬰的媽媽已經找到,她應該會擔起媽媽角色,即使她盡不到責任,還有其他親屬監護。莊女士遲疑了片刻,馬上給記者“上了一課”,她查過民法典,研究過相關案例,湖北曾經有過類似情況,親戚也沒有人願意撫養,最後通過媒體徵集了一個家庭領養。總之,她不想放棄一點兒希望。

在不能生育家庭中,還有一種特例。來電話的胡女士是河南人,自己離異後再婚,丈夫沒有婚史,兩人感情和睦。但是自己身體已無法生育,總感覺虧欠了丈夫,所以特別想領養孩子,給丈夫一個完整的家。

資料圖(圖文無關) 視覺中國供圖

一名棄嬰近百家庭求領養!數據畫像詳解熱線背後的媽媽夢 第14張

已婚已育家庭>>

家有一子,仍想收養個女兒

我國對收養人進行了條件嚴格的限定,優先保障失獨家庭和不能生育家庭,於情於法都是合理的。對此,被訪已有孩子還想領養的家庭都表示理解。

《收養法》第六條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無子女;(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爲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四)年滿三十週歲。”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條中對上述條款進行了部分修改,即除了上述條款外,在只有一名子女的情況下也可收養。

“論條件,我最符合。”萊西41歲的劉女士打開了話匣子,篤定要養這個女嬰,其說話方式讓記者聯想到上崗報告:“我幹月嫂五六年了,工作經驗豐富……帶剛出生的孩子,必須得有經驗,你說是吧?而且我們全家特別有愛心,孩子交給我,一定能帶好。”

劉女士其實有自己的孩子,兒子今年17歲讀高中。她一直想要個閨女,但是年齡大不適合再生,看到這個女嬰特別可愛可憐,“她媽媽有點殘忍,不適合養育這個孩子,如果是愛孩子,最起碼應該留個紙條,放在安全的地方。”對女嬰媽媽的所作所爲,劉女士感到意難平,“她的媽媽可能是非婚生子,甚至是在校大學生,帶着孩子無法完成學業,交給姥姥姥爺帶,年事已高以後也養不了,還得推到社會上來”。

當記者詢問了解不瞭解當前的收養政策時,劉女士反問道:“現在二胎已經放開了,我領養回來當二胎,有啥不可以!?”

其實一孩時代,很多家庭就有再生一個的衝動,只是礙於政策有心動無行動,如今全面放開二胎,這些家庭又掀起了漣漪盪漾,只是很多已經不能生,或者也不願生了,乾脆把目光投向了領養,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本組稿件因涉及隱私話題,所有被採訪對象身份信息均已做了脫敏處理)

來源:半島新聞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