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陪孩子,用好幾個零碎時間

陪孩子,用好幾個零碎時間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陪孩子,用好幾個零碎時間

父母怎樣做纔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美國哈佛商學院的專家告訴我們,比起豐富的物質生活,父母的陪伴與良好的親子互動纔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然而,很多年輕爸媽想陪孩子,但總是每天被工作所累,只有週末能有大塊的時間和孩子共度。

今年年初進行的一次大型調查表明,過半數的80後夫妻認爲對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而且他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其中,87.79%的受訪者會積極迴應孩子,只有0.24%的人置之不理,“低頭玩手機或iPad”。但遺憾的是,想法與行爲總是脫節。近七成受訪者因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全職陪伴孩子的只佔9.17%,75.92% 的人只能工作日下班後及週末陪伴孩子。另外一項近5000人蔘與的調查顯示,78%的人認爲家中爸爸陪孩子的時間不夠,而且爸爸的年齡越低,陪伴孩子的時間越覺得不夠。

家住廣州荔灣區的王小姐對此深有同感。她和老公都是外企職員,平時工作非常忙,休息日也要隨時待命,只能讓雙方老人輪流來照顧5歲的兒子。今年國慶節,夫妻倆好不容易有了共同假期,給老人們“放了假”,帶着孩子在周邊省份玩了個遍。親子同遊的時光很美好,但小兩口也一直心存困惑。“拿出這麼長時間陪孩子,希望能彌補平時的缺憾,但總覺得兒子對我倆很生疏,有時吵着要見奶奶和姥姥。”王小姐很苦惱,這次陪伴爲啥沒達到預期效果呢?

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現,比起華麗的大餐或偶爾一次的旅行,爸媽下的一碗麪、睡前講的一個小故事,更能觸動孩子的心,讓他們念念不忘。事實上,一些媽媽爲了照顧孩子辭去工作,全職在家,效果並不一定更好。一方面,天天與孩子在一起可能會處處約束,不能充分給他們以自由;另一方面,“密不透風”的母愛可能會造成過度依戀,孩子容易變得膽小怕事,自理能力差,甚至難以適應上幼兒園的生活。反倒是做父母的,如果利用好幾個“重點”的碎片時間,能更好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早上起牀時。當孩子還在被窩裏,爸爸媽媽可以先輕輕拉開窗簾,然後用輕吻或輕拍的方式喚醒孩子。坐在孩子牀邊,看着他穿好衣服,表揚他在前一天晚上就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並告知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早上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聽一些英文歌,或者與孩子一起做些簡單的暖身運動,比如俯臥撐等。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情願,但堅持一段時間後,就能形成一個讓父母與孩子聯動的好習慣。

吃早飯和晚飯時。準備早餐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也參與進來,比如端盤子、鋪桌布等。吃早飯時,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一天的安排,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會做什麼,也可以問問他晚飯想吃什麼,讓一天充滿期待。家長還可以讓孩子說說自己一天的安排,比如會學到哪些好玩的東西、見到哪個喜歡的小朋友等。晚飯時間相對較長,親子間可以聊得更深入。比如讓孩子說說一天最開心的事,或者問問他最近犯愁的事情,並一起商量解決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吃飯時不要說過於沉重的話題,更不要藉機批評孩子。

接送路上。在孩子整裝出門前,不妨誇誇他今天很精神。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見到啥就聊點啥,比如,今天太陽真好,並聯想到有關太陽的歌曲、詩歌等;再比如,見到小草就讓孩子唱一首老師新教的關於小草的歌。放學時可以先帶孩子去公園轉轉,在長椅上坐會,隨便聊點啥都行。

晚上睡覺前。睡覺前,可以先幫孩子洗個澡。脫衣服時給他唱歌謠,比如“洗澡了洗澡了,鞋子不要啦,光着小腳丫”。洗澡時還可以用一些玩具玩古詩遊戲,比如用小船玩“小娃撐小艇”、“小兒垂釣”、“日日採蓮去”等。睡前的閱讀時間最適合親子交流,可以講一些輕鬆美好的心靈牀邊故事。最後幫他掖好被子,親吻孩子,道聲晚安。▲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