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穿襪子比穿鞋更重要

寶寶穿襪子比穿鞋更重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夏天,經常會看到孩子光着腳,或者光着腳穿着涼鞋,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專家提醒家長朋友們,寶寶穿襪子比穿鞋更重要,希望家長們能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就算在炎熱的夏季也要爲寶寶穿上薄襪子。

寶寶穿襪子比穿鞋更重要

鞋因材質和工藝會受有害化學物質污染,直接接觸寶寶幼嫩的皮膚和排毒功能尚不完善的肌體,非常有害。

不穿襪子使寶寶腳失去了一層有效保護,尤其是穿露趾涼鞋時很容易造成腳傷。同時不穿襪子也會使寶寶柔嫩的腳部肌膚變得乾燥粗糙,甚至形成腳墊。

不會走路的寶寶也必須要穿襪子嬰兒不會走路,不穿 鞋,但要穿襪子,這是因爲:

小嬰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產生熱量的能力較小,而散熱能力較大,加上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更容易散熱。當環境溫度略低時,小嬰兒的末梢循環就不好,摸他的小腳涼涼的,如果給嬰兒穿上襪子,可以起一定的保暖作用,避免着涼,孩子也覺得舒服。

隨着小嬰兒月齡的增長,他的能力也長了不少,特別是下肢活動增加很多。當他高興的時候,就會手舞足蹈的,不高興哭鬧的時候,也常是亂動亂蹬,可以說只要不是睡覺時間,他總是不停地活動,這樣損傷皮膚、腳趾的機會也就增多了,有的小兒甚至磨破了足根部位的皮膚,穿上襪子就可以減少這些損傷的發生。

小嬰兒皮膚接觸外界環境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一些髒東西如塵土等有害物質,就可通過小兒嬌嫩的皮膚侵襲身體,增加感染的機會,穿上襪子就可起到清潔衛生的作用,還可防止蚊蟲的叮咬。

由此可見,小嬰兒穿襪子對身體健康有益,那些認爲孩子小,不用穿襪子的做法是不對的,應該糾正。

寶寶必須有4種襪子

防滑襪:防滑襪是腳底有軟膠圖案的寶寶襪。因爲寶寶重心不穩,並喜歡跑跳,在光滑的地板上很容易摔倒,須穿上防滑襪。

說明:在城市家居中,一般家庭起居室及 兒童房以木地板爲主。大人換上拖鞋,而小寶寶尚不能有效“控制”拖鞋,最好的方法是不讓寶寶穿拖鞋,直接穿上與季節相適應的防滑襪即可。

建議有寶寶的家庭不裝石材地板。石材地板很容易打滑,造成寶寶跌跤;而且質冷,寶寶容易着涼。已鋪石材的家或寶寶必須在廚衛陽臺地帶活動的,補救方法是給寶寶穿上一雙軟底布套鞋(注意布底防滑),但不是拖鞋。

注意:防滑襪是外穿襪,儘量不穿在鞋裏,穿軟底套鞋時裏面也應穿普通襪。地毛和拼裝泡沫墊有助防滑。

薄棉襪:寶寶夏季襪。給寶寶選尼龍絲襪是最錯誤的選擇。尼龍絲襪看着薄實際更捂腳。薄棉襪應注意選擇色彩,有較深色塊的最好不選,因爲寶寶出汗可能使色塊脫色。越簡單的。

注意:嚴禁給寶寶選用藥物止汗除味的襪子(包括此類 鞋、鞋墊),代之以每日清洗。也不可用各種噴塗劑。

純棉襪:春秋季用。比薄棉襪厚實綿密。請不要購買地攤上或不可靠商店出售的襪子,往往會以劣質棉或大量晴綸摻入,請買100%或90%以上純棉質地的正牌產品。

羊毛襪/羊絨襪: 寶寶冬襪,一定要純羊毛/羊絨質地,有些媽媽給 女孩穿緊身連褲襪,特別是高彈晴綸襪,是非常不對的選擇。因爲小寶寶的 襪子質地不宜選擇晴綸,更不宜過緊。襪子可以有一定彈性,即有少量萊卡成份,但主要成份還必須是棉、毛。

注意:嚴禁給寶寶尤其是小女孩買晴綸高彈 連褲襪,女孩的下身需要良好的通風透氣,絕不可捂。另外晴綸對皮膚有刺激作用。

給寶寶挑襪子的要點

不要挑襪口過緊襪筒過長的襪子。小寶寶的腳長得和大人完全不一樣,沒有腳踝,小腿也很粗短。因此襪筒不宜過長,短短的一截即可。襪子的鬆緊口要寬一些,鬆緊適度,撐開套在寶寶腳踝處不會勒肉。

買回來以後把襪子翻過來,剪掉裏面所有的線頭,防止線頭纏住腳趾引起血液循環不暢。許多提花形成的線也應當心。寶寶襪最費功夫的地方是襪頭和襪底。應挑選接縫密實牢固,襪頭襪底厚實的襪子。襪子應該稍稍大一點,給寶寶腳的生長留了餘地,也不容易頂破。要常給寶寶剪趾甲。襪子最好成打購買,花色儘量簡單,便於每天洗換和 搭配。如果弄丟了一隻,也能配同樣的其它襪子。

寶寶夏天別輕易脫襪

烈日炎炎的夏天,寶寶常被熱得滿頭大汗,於是,身上的衣服一減再減,甚至連小小的襪子也脫掉了,這種做法對寶寶不好。

當環境溫度略低時,小嬰兒的末梢循環就不好,摸摸小腳涼涼的,如果給嬰兒穿上襪子,可起保暖作用,避免着涼,孩子也覺得舒服。因此,家裏空調最好保持在26℃~28℃。如溫度太低,寶寶又光着腳,很可能着涼、拉肚子。

而帶寶寶出門散步時,也應給他穿上襪子,因爲當起風或陰天時,寶寶不穿襪子也容易着涼。隨着寶寶年齡增長,他的下肢活動會增加很多。當他高興時,會手舞足蹈,不高興、哭鬧的時候,也常是亂動亂蹬,除了睡覺時間,他總是不停地活動,這樣損傷皮膚、腳趾的機會也就增多了,有的小嬰兒甚至磨破了足跟部位的皮膚,穿上襪子則可以減少這些損傷的發生。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