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想要孩子的胃口像個小老虎,這8種方法能幫你搞定

想要孩子的胃口像個小老虎,這8種方法能幫你搞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蓮子從小就是大家眼裏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天生胃口超好,給啥吃啥,吃啥都香,身邊的孩子媽都說,你家蓮子太好養了!可是弟弟小鹿,和姐姐相比差距不小,着實讓我費了很多工夫。如何讓孩子養成一個好飲食習慣?接下來看看下文。

現在,小鹿每次吃輔食的樣子都跟小老虎似的,喂的慢了,喂的速度跟不上,就急得嗯嗯嗯的喊。

有時候着急吃飯,兩個胳膊揮來揮去,跟打拳似的,恨不得自己從飯桌上下來抓飯吃。

喂他什麼都來者不拒,一大口吃下去,吃的樣子香甜無比。

從不吃,少吃,到能吃,有幾點心得和大家分享:

什麼時候添加輔食最合適?

不看月齡看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接受輔食。

當孩子從母乳或者奶粉過渡到輔食階段,媽媽們最關心的是:要什麼時候給孩子添加輔食呢?

最焦慮的是:喂他他怎麼什麼都不吃啊?他什麼時候才能吃輔食啊?

焦慮的心都可以理解,但是,我們再着急也沒有用啊,需要孩子到了接受輔食的時間纔可以。

一般來說,輔食從六個月開始添加。但是,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我們首先要尊重這個差異。小鹿滿6個月的時候,我衝調了一些米糊喂他,勺子剛放到嘴邊,就用舌頭抵出來。

到了七個月,又喂他,吃了一丁點,就把嘴巴里的都吐了出來。我只要繼續等待。

七個半月的時候,我發現每次大家吃東西的時候,他都盯着我們的嘴巴看。

再大點,如果抱着他吃東西,他會把我的手裏的東西抓過來,直接塞他嘴巴里。

喂輔食的時機到來了。

所以,孩子會給我們已經準備好接受輔食的跡象,每個孩子輔食到來的時間略有差別,而且每個孩子對輔食品種的接受也略有差別。

比如蓮子在6個月就吃輔食了,而且第一口輔食是蛋黃,什麼都不排斥;

而小鹿吃輔食的時間明顯晚於姐姐,而且對雞蛋一直都排斥;

直到快一週三的時候,有一天早上,突然吃了兩個蒸雞蛋。

所以,當孩子拒絕時,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是最好的應對方法。如果強制餵養,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想要孩子的胃口像個小老虎,這8種方法能幫你搞定

讓孩子吃飽,但是不要每次都把孩子喂的特別撐

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理論叫: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如果把這個規律用於寶寶的輔食餵養,也超級有效。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打個比方來說:

當你極度口渴的時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暢快最舒服的。

但隨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對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斷減少,當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時候即是邊際。

這時候再喝下去甚至會感到不適,再繼續喝下去會越來越感到不適(負效用)。

再比如:吃饅頭的例子,吃第一個饅頭感覺最強烈,從“飢寒交迫”到“有饅頭吃”,這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有一種“質”的飛躍。

當然其邊際效用最大。

吃第二個饅頭感覺還是挺好的,只是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應,說明邊際效用較第一個的邊際效用小……依次吃了幾個饅頭終於吃飽了,再吃就難受啦。

道理都是相通的。這個規律也可以用着小鹿吃輔食上。適可而止,別讓孩子吃撐,美食變成負效用。

遵循一點:每次喂小鹿輔食,絕對不要出現,他都拼命的搖頭閉着嘴巴不張開我還死命喂的情況

只要勺子喂到嘴邊,他扭頭或者閉嘴或者搖頭表示不吃了,我就不餵了。如果不能判斷他是否吃飽,再換另外一種食物喂。

爲什麼呢?

第一,再小的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生存的能力,他們知道自己的肚子什麼時候飽了,他們也想選擇多樣化的食物,只是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

第二,如果他已經吃飽了,我再去強制喂他,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再吃就很難受了。

他下次對輔食就沒有那麼期待了,也出現不了每次吃輔食像小老虎的樣子了。

從生理的角度,胃需要適當休息不能超負荷運轉

對孩子來說,吃飯除了吃飽,更重要的是體驗全家一起吃飯的快樂氛圍。所以,每次吃中晚正餐的時候,我們都是全家一起進餐的。

我會跟小鹿說:“小鹿,我們一起來吃飯吧,和小鹿一起吃飯,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

然後,吃飯的時候,會假裝吃的很香,然後自言自語地說:“嗯,這個好香;這個味道吃起來很不錯;小鹿,你來嚐嚐?”

總之,就是要烘托出一種愉快的氣氛。

吃飯的時候,當孩子弄得嘴巴邊緣到處都是的時候,不要是不是地去幫孩子擦嘴巴。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享受美味的時候,如果旁邊有個服務生,總是打斷我們享受美味的過程,是不是也很不開心呢?

同理,對於孩子來說,也一樣。

等孩子吃完了,我們對孩子說:嗯,今天吃飯真開心。然後再幫孩子擦嘴巴也不晚。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比如過了週歲,就有了自己吃飯的慾望,如果能自己把飯喂到自己的嘴巴里,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開心。

這時候,他們會把臉上,身上,飯桌上以及地上弄得到處都是,這時候,就先不要嫌棄孩子不省心,先做個勤快的父母,先滿足下孩子自己要求吃飯的需求。讓孩子成長,從能夠自己吃飯開始。

信任自己的孩子,把吃飯的自由還給孩子

吃飯是孩子的事情,他們餓了,自然會找東西吃。

現在小鹿每次肚子餓了,就會拉着我去廚房,讓我把他抱起來,自己去開冰箱,因爲冰箱裏有食物。

同樣,他們渴了,自然會去找水喝。千萬不要小看週歲娃娃的能力,他們可是一點都不會虧待自己的。

可是,生活中,端着碗喂孩子的事比比皆是,本來屬於孩子的事情,卻變成了成人的任務。

有時候都能看到,孩子明明已經吃飽了,或者孩子在拼命的搖頭,家長還是想方設法再去喂一口,爲什麼選擇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呢?

爲什麼一定要堅持自己去多喂孩子一口,讓孩子錯誤地判斷自己原來沒有吃飽,原來媽媽的判斷是正確的呢?

我們再來分析一個問題,孩子拼命地搖頭,他到底吃飽了沒有呢?

辦法只有一個:變着花樣給孩子做飯,提供可口的飯菜和愛吃的東西永遠是王道。

首先要了解孩子搖頭的原因。

我觀察了一下小鹿,他吃飯搖頭有三個原因:

第一,媽媽現在喂的這個我吃過了,我還想吃其他的。

第二,我的確是吃飽了,不想吃了。

第三,媽媽喂的頻率太快了,要等我吃完這一口再喂下一口。

我在喂小鹿的時候,他也經常出現搖頭,緊閉雙脣的時候,我嘗試着餵了幾次,都被拒絕,然後我嘗試着喂其他的食物,他就會吃。

這個時候是在用行動告訴我:媽媽,這個食物我不想吃了,請給我換另外一個。

如果連續換了好幾樣食材,都出現搖頭的情況,那麼孩子的卻就是吃飽了,就不用再餵了。如果這時候,我們再堅持喂孩子,讓孩子吃完碗裏剩下的最後幾口,孩子會認爲,我已經一直在搖頭了,你怎麼還是在餵我?然後他就會勢必會擡手阻止並緊閉雙脣,這時候飯菜很容易撒的到處都是。

最重要的,共讀繪本,讓孩子體會到吃飯的快樂

比方說《開始吃啦》花朵形狀的三明治、好吃的飯糰……開始吃啦!

縱向展開的畫面富有翻頁樂趣,依次出現的看起來很好吃的食物,小動物們誇張的表情,足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提升小朋友對食物的興趣。

當我們和孩子吃飯時,如果我們愉快地和孩子說,開始吃啦,孩子自然而然地會聯繫到從書中閱讀的愉快時光,從而愛上吃飯的。

再比如《小熊寶寶》裏的《午飯》,依次出現的小動物,很好奇它們都吃的是什麼呢?

香腸,雞蛋卷,炸大蝦,飯糰,三明治。所有的食物都會總結一句:飯真好!也是在告訴孩子,吃飯是一件真好的事情!

再比如:《水果水果捉迷藏》,小鹿就是通過閱讀這本書,從不愛吃蘋果愛上吃蘋果的。

讓孩子認識水果,更重要的是想讓孩子愛上吃水果。我向來拒絕給小鹿看認識物品的書,沒有意義,孩子不需要做知識的堆積器,他們需要通過大腦來思考並整理這些信息,從而獲得對自己有用的。好的繪本就有這個功能。

《水果水果捉迷藏》裏面是如果來引發孩子思考呢?圓圓的,好像是小皮球,是什麼呢?哦,原來是嚼在嘴裏香甜清脆的蘋果。骨碌骨碌。

有顏色,有形狀,有味道,有動起來的樣子,多麼形象的一個蘋果!每次和小鹿共讀這本書,小鹿都會去廚房找蘋果來吃。

《吃什麼呢?》,書中形象的象聲詞,給人一種吃起來香香的感覺。最後引導孩子:美味的飯菜,我吃啦!小鹿也是通過這本書,愛上了吃有營養的紅薯,每次,讓小鹿吃紅薯,讀這本書準沒錯。

這真的比我們枯燥無味地對孩子說:吃蘋果吧,蘋果好吃,蘋果有營養;吃蔬菜吧,蔬菜有營養啊;多吃點飯才能長身體,來的更有用。

蓮子媽今天關於輔食的分享暫時到這裏。當然,讓孩子多多去戶外運動,尊重孩子每次吃飯的量,也很重要。

還需要提醒一點的是:孩子不一定每天一定要吃同等的量,媽媽做的好吃是自己喜歡的食材和味道,可能多吃一點;做的味道一般,而食材又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生病胃口不好,或者還沒有拉大便便,都有可能吃的少一點。這些都是正常的。

尊重孩子,從和孩子相處的每個細節開始。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