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金縷曲聞杜鵑賞析

金縷曲聞杜鵑賞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金縷曲聞杜鵑賞析,這是宋末元初詞人劉辰翁在杭州憑弔歸途中聽到杜鵑哀鳴寫的一首詞,詞中借聽到杜鵑鳴從而引發作者對往昔的回憶,是一篇愛國詞,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金縷曲聞杜鵑賞析

作者:劉辰翁 朝代:宋代

原文:

少日都門路。聽長亭、青山落日,不如歸去。十八年間來往斷予往來秀城十七八年,自己巳夏歸,又十六年矣,白首人間今古。又驚絕、五更一句。道是流離蜀天子,甚當初、一似吳兒語。臣再拜,淚如雨。 畫堂客館真無數。記畫橋、黃竹歌聲,桃花前度。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誰不願、封侯萬戶。寂寞江上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啼盡血,向誰訴。

拼音解讀:

shǎo rì dōu mén lù 。tīng zhǎng tíng 、qīng shān luò rì ,bú rú guī qù 。shí bā nián jiān lái wǎng duàn yǔ wǎng lái xiù chéng shí qī bā nián ,zì jǐ sì xià guī ,yòu shí liù nián yǐ ,bái shǒu rén jiān jīn gǔ 。yòu jīng jué 、wǔ gèng yī jù 。dào shì liú lí shǔ tiān zǐ ,shèn dāng chū 、yī sì wú ér yǔ 。chén zài bài ,lèi rú yǔ 。 huà táng kè guǎn zhēn wú shù 。jì huà qiáo 、huáng zhú gē shēng ,táo huā qián dù 。fēng yǔ duàn hún sū jì zǐ ,chūn mèng jiā shān hé chù 。shuí bú yuàn 、fēng hóu wàn hù 。jì mò jiāng shàng nán lún sì jiǎo ,wèn zhǎng ān 、dào shàng wú rén zhù 。tí jìn xuè ,xiàng shuí sù 。

翻譯:

少年時代上都門遊學,長亭薄暮,幾聲鵑鳴,勾引起了羈旅之愁,不如回家去。十八年間,來往於“都門路”上,昔日少年,今朝白首。本來已在爲世事的變幻而感嘆不已,又那堪忍受杜鵑一夜啼到天明。想到恭帝在北方顛沛流離,與當年蜀天子的遭遇相似,遙遙再拜,淚如雨下。

重來臨安的時候,畫堂依然,客館無恙,但在畫橋邊哀民遍地,南宋末年的愛國志士們爲抗擊元軍,恢復失土,英勇獻身,不能歸鄉,在夢裏家鄉在何處?誰不願意,封侯萬戶?江南寂寞,道路難行。看臨安,街道上沒有人住,杜鵑終日啼鳴,縱然啼盡鮮血,又向誰去訴說這一切人間的悲苦呢?

註釋:

金縷曲:詞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後片各六仄韻。

都門:指臨安。

“青山”二句:意境與秦觀《踏莎行》詞“杜鵑聲裏斜陽暮”相似。古人模擬杜鵑聲爲“不如歸去”。

“十八年間”句:作者自注:“予往來秀城十七八年。自己巳夏歸,又十六年矣。”秀城指臨安,己巳即鹹淳五年(1269)。這句說自己與臨安十七八年的來往已經斷絕了。

“五更”一句:是指劉將孫《摸魚兒·甲申客路聞鵑》詞中句子:“今又古,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紅雨。”

流離蜀天子:暗喻正在北方顛沛流離的恭帝。蜀天子,指傳說中化爲杜鵑鳥的蜀天子杜宇。

“臣再拜”二句:唐杜甫《杜鵑》詩:“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身病不能拜,淚下如迸泉。”此隱括取意。

黃竹歌聲:《穆天子傳》載,周穆王出獵,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詩首句爲“我徂黃竹”。唐李商隱《瑤池》詩:“黃竹歌聲動地哀。”(本《穆天子傳》:周穆王出獵,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詩首句爲“我徂黃竹”。)

桃花前度:用唐劉禹錫《重遊玄都觀》詩典故。

蘇季子:蘇秦。戰國時代蘇秦連橫合縱,意欲封侯萬戶。

輪四角:車輪成了四角形,不能轉動。以此喻道路難行。唐陸龜蒙《古意》詩:“願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

長安:借指臨安。

金縷曲聞杜鵑賞析

賞析:

這是一篇愛國詞,詞的上片描寫作者因爲聽到杜鵑“不如歸去”的催促聲,從而喚起了自己對往昔的回憶,對古今滄桑的感慨,尤其是對失去國家、被虜北上的宋恭帝的思念與惋惜。下片運用李商隱的詩句和蘇秦的故事,表達對昔日繁華都城淪陷敵手、故國一片荒涼的憤恨不平,尤其是對抗金志士報國無門的人民遭受深重災難的無限悲哀與同情。這首詞題爲“聞杜鵑”,全篇詞意都從“聞杜鵑”生髮開去,由此發端,由此收煞,由此過變,由此轉換。

詞的上片寫出作者自己少年時代上都門遊學、求取仕進的心情,地在長亭,時在薄暮,聽到杜鵑的叫聲,勾引起了羈旅之愁,產生了“不如歸去”的意念,這與秦觀《踏莎行》“杜鵑聲裏斜陽暮”的意境是相似的。十八年間,詞人來往於“都門路”上;一眨眼,又有十六年沒到過杭州,其間的變化,誠有隔世之感。詞人用“白首人間今古”,概括這種生活體驗。昔日少年,今朝白首,人事滄桑有如“古”“今”之變。“又驚絕,五更一句”,一個“又”字,詞意深進一層。

“五更”句,指的是劉將孫《摸魚兒》詞裏的句子:“今又古。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紅雨。”本來已在爲世事的變幻而感嘆不已,又那堪忍受杜鵑一夜啼到天明,故曰“驚絕”。寫作這首詞時,詞人已經五十三歲,此時聽到杜鵑聲的感受,與少年時代的感受已迥然不同,既產生“黍離”、“麥秀”之感,又產生許多聯想:由杜宇聯想到被擄北去的恭帝。恭帝在北方顛沛流離,與當年蜀天子的遭遇相似,故曰“道是流離蜀天子”;而當初他在臨安時講的是吳語,故曰“甚當初,一似吳兒語”。

前片結尾二句:“臣再拜,淚如雨。”隱括杜甫詩意。杜甫《杜鵑》:“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身病不能拜,淚下如迸泉。”詞人效法杜甫,把杜鵑當作流離北方的恭帝,遙遙再拜,淚如雨下。

下片描寫了臨安的凋敝和抗元英雄的犧牲。當詞人“桃花前度”,重來臨安的時候,畫堂依然,客館無恙,但在畫橋邊哀民遍地,一派“黃竹歌聲”。此用李商隱《瑤池》“黃竹歌聲動地哀”詩意。過片這幾句,因中有“記”這一領字銜接上下,又有“真無數”、“畫橋”、“前度”等字樣,所寫乃是臨安失陷前的繁華景象,這是虛寫;而“黃竹歌聲”,纔是眼前所見的淒涼景象,這是實寫。詞人將昔日之繁華和今日之冷落對照起來,虛實相生,倍增傷感,語意極含蓄。

“風雨斷魂蘇季子”三句,以“蘇季子”比喻抗元英雄。蘇季子即蘇秦,他當年遊說六國以抗秦,意欲封侯萬戶,後乃金盡裘敝,落魄而歸。南宋末年的愛國志士們爲抗擊元軍,恢復失土,英勇獻身,不能歸鄉,只得夢迴家山。“誰不願、封侯萬戶?”建功立業,本是封建知識分子的共同願望,但在國家多難的時候,爲國捐軀的人,雖未封侯拜爵,卻得到人們的普遍崇敬和深深憶念。

“寂寞江南”二句,描寫臨安附近人跡稀少。京都道上,人煙蕭瑟,江南寂寞,道路難行,詞人觸景生情,家國之痛,涌上心頭,從而逼出結句“啼盡血,向誰訴”,重又迴環到“杜鵑”上,用擬人化的口吻,說杜鵑終日啼鳴,縱然啼盡鮮血,又向誰去訴說這一切人間的悲苦呢?結局有不盡之意,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餘地。

這首詞題爲“聞杜鵑”,全篇詞意都從“聞杜鵑”生髮開去,由此發端,由此收煞,由此過變,由此轉換。在羈旅者的耳中,杜鵑聲聲,猶如家人“不如歸去”的催喚聲;而在遺民的心靈上,杜鵑聲聲,卻喚起了對舊帝、對抗元英雄、對苦難人民的深深憶念和同情。杜鵑聲是貫串全篇的詞脈。這首詞采用了總起分承的過變手法,將下片看來似乎不相連屬,與杜鵑毫無關涉的數層詞意,綰合起來,具見作者的藝術匠心。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