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爲什麼垃圾食品受歡迎

爲什麼垃圾食品受歡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們對一些快餐食品或不健康的食品,稱之爲垃圾食品,雖然沒什麼營養,但是大家平常還是很喜歡吃的,那麼爲什麼垃圾食品這麼受歡迎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爲什麼垃圾食品受歡迎

首先,是垃圾食品中含有較高的糖。

這裏的糖包含了能夠讓味蕾產生甜感的糖,也包括不甜的糖,例如葡萄糖。大多數人似乎天生都喜歡吃甜的東西,而有學者認爲這種飲食習慣源自於我們的祖先。在溫飽還成問題的年代,含糖的物質成爲了人們的重要選擇,不僅因爲含糖事物吃起來甜,更重要是因爲它能給人體帶來足夠的能量,甚至可以轉化爲人體脂肪儲存下來。

其次,相比起家常菜來說,垃圾食品的味道更加誘人。

導致垃圾食品味道誘人的因素有多種,例如它能給味蕾帶去醇香的口感,或者是刺激的感覺。我們在麥當勞、肯德基裏吃到的快餐食物基本含有這些特點,使得消費者在把食物送進嘴巴里後會產生滿足的心情。有研究表明,這種愉悅的感覺可能是由漢堡、薯條等食品中的糖分和脂肪引起的,它們刺激人腦的大腦皮層釋放出多巴胺,從而讓人體產生滿足的感覺。

再者,垃圾食品的賣相往往能夠勾住消費者的心。

像漢堡、薯條這些有着麥黃色外表的食物,消費者看到之後大腦不由地產生“香”的感覺。除了麥黃色之外,各種各樣的顏色都可以被添加到食物中去,只要它們被製成食物添加劑。成年人可能對食物的顏色產生一定的免疫,但對小孩來說,鮮豔的、多變的顏色是引誘他們消費的重要因素。

最後還有一點,現在人們獲取食物的方式既多樣又方便。

在智能手機、互聯網等應用還未真正走入千家萬戶之前,人們想吃外面的東西一般需要到店裏去。現在只要打開訂外賣的APP,點擊幾下挑選完畢後,只用在家等待食物送上門來。如此方便的方式使得消費者有機會吃到更多不同的食物,進而導致攝入食物的量超出了日常的量。

爲什麼垃圾食品受歡迎

垃圾食品爲什麼是“垃圾”

可樂、漢堡、燒烤食品經常被叫作垃圾食品。有人用“空能量食品”這個詞來代替垃圾食品,因爲兩者的意思比較接近,都是詮釋這類食品使人長胖的效率挺高,但其他營養素卻很少。當我們高高興興地把垃圾食品或空能量食品填進肚子後,不僅沒有獲得需要的營養素,尤其是無機鹽、維生素和蛋白質,而且還讓垃圾食品佔據了我們的胃部空間,使攝入其他食品的量大大減少,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經常吃垃圾食品的害處是促進身體發胖,進而導致肥胖引起的各種慢性疾病。其實,垃圾食品帶來的惡果還遠遠不止這些。

例如泡菜、鹹菜是亞洲人愛吃的醃製食品,但它們含有過多的鹽分,會使人體的腎臟負擔過重,且傷害腸胃黏膜,容易引發高血壓和腸胃發炎、潰瘍。除此以外,醃製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可怕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合成亞硝胺,它是誘發多種癌症的元兇。

垃圾食品中的加工類肉食品也對人體健康犯下了累累罪行。就拿香腸、紅腸來說,因爲加工製作過程的需要,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劑。幾乎所有的防腐劑都含有微量毒素,如果少量進入人體,一般會隨尿排泄,不會在體內蓄積,也不造成危害。但如果經常食用加工類食品,容易造成防腐劑在人體內積累,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即使是國際上公認的安全防腐劑山梨酸和山梨酸鉀,過量攝入之後也會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而且有些防腐劑的安全性能還不穩定,甚至不可靠,造成的惡果就更嚴重了。2008年,在美國舉行的一個大型癌症會議上,不少科學家闡述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吃太多熱狗、香腸等加工過的肉類食品,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青少年喜愛的汽水、可樂、冷飲等,也屬於垃圾食品。當你口渴時,拿起一瓶冰鎮的可樂,用力拉開瓶蓋,可樂中的二氧化碳像跳舞似的往上涌出,然後往嘴裏猛灌上幾口,讓冰涼的可樂在嘴、咽喉甚至是全身暢流,多麼痛快!可是,就在享受汽水、可樂的同時,潛在的危害也開始同步降臨。由於汽水、可樂中含有磷酸和碳酸,會帶走體內大量的鈣,不利於青少年骨骼發育,也容易導致成年人骨質疏鬆。此外,汽水、可樂含糖量過高,喝後有飽脹感,會影響正常食慾。汽水、可樂如此,冷飲的危害也不小。冷凍甜品類食品如冰激凌、雪糕等含有大量糖和奶油,是引起肥胖的誘因之一。

在垃圾食品家族中,還有其他幾類食品。它們中的膨化食品和方便類食品含有較多的鹽分、防腐劑、熱量和會損傷肝臟的香精;罐頭類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維生素幾乎完全被破壞,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質也發生了變性;蜜餞類食品爲了保持鮮豔的色澤,往往添加了較多色素、防腐劑和香精,對人體有害無益;還有燒烤類食品,當人們在享受美味的韓國燒烤、羊肉串的時候,請別忘記美味背後隱藏的危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吃燒烤食品危害性等同於吸菸,吃1只烤雞腿等於吸食60支菸!這是因爲燒烤類食物不僅能導致蛋白質炭化變性,加重腎臟、肝臟負擔,而且含有大量致癌物苯並吡。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