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小學生感恩手抄報圖片大全】有關感恩的手抄報圖片

【小學生感恩手抄報圖片大全】有關感恩的手抄報圖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生感恩手抄報圖片大全:小學生感恩的詩歌

小學生感恩的詩歌一

感謝空氣,

它讓我們能夠自由自在地呼吸。

我們每時每秒都離不開它,

當你屏住呼吸,

你便能體會到它的珍貴。

感謝太陽,

它給了我們光明,

給了我們溫暖。

它舞蹈在艾菲爾鐵塔,

它遊覽萬里長城,

它親吻自由女神像……

它無私地照耀着世間萬物。

感謝地球,

它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與資源。

讓我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五彩斑斕的世間。

感謝晶瑩剔透的水,

它是我們生命的源泉,

更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甘露。

它滋潤?我們的心田,

它不求萬物自的回報,

只願有益生靈。

感謝四季,

它讓我體會到:

蘑韻致美,

夏的奔放,

秋的喜悅,

冬的莊重。

……

環看一切,

突然發現:

我要感謝的還有很多很多……

小學生感恩的詩歌二

落葉在空中盤旋飄蕩,

描繪着一幅幅感人的畫面

那是大樹感恩大地對她的滋養

浪花在大海中翻騰歌唱

譜寫着一曲曲感恩的樂章

那時浪花對哺育塔的大海的頌揚

不要抱怨上蒼給予你太多的坎坷與滄桑

也不要悲嘆命運中有太多的曲折和跌宕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我們體驗生活的快樂,

沐浴着愛的陽光成長

有人說

善良的本質就是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也有人說

感恩是人世間的美德,它至高無上

感恩我的父母,因爲他們給予我寶貴的生命,哺育我們健康的成長

感恩我的老師,因爲他們帶我品嚐知識的瓊漿,叫我放飛青春的夢想

感恩親愛的黨,因爲它爲我們創造和平安定的環境,播灑陽光讓新苗茁壯

感恩偉大的祖國,因爲它賦予我們中國人的尊嚴,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

多少次帶着幸福的感覺進入夢鄉

多少次滿含着感動得淚花把未來暢想

學會感恩,就會虔誠的面對生活的挑戰

學會感恩,帶着欣喜與熱愛去進行生命的遠航

感恩,是一種力量

感恩,是一種境界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小學生感恩手抄報圖片大全】有關感恩的手抄報圖片

有關感恩的手抄報圖片:小學生如何感恩

一、感謝父母養育之恩

在家庭裏父母對子女之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做子女不僅接受來自父母之愛,更應該懂得愛的反饋和回報。只有學會分享,生成健康的品性,在學校裏、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和合作。因爲當今的社會不僅是競爭的社會,更是合作的社會。

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讓學生從感恩父母開始,學會關心身邊的人,關心周遭的世界,進而關心整個人類。具體從三方面入手:

1.父母以身作則。父親與母親既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個人,尊重他人的權益,關愛他人的需求。如常說“行”“謝謝”“對不起”。

2.培養家庭責任感。根據孩子的年齡,指導孩子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參與社區服務,感受爲他人服務的快樂,體驗父母的辛勞,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3.生活處處實踐“分享”。分享不是口號,而應體現在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不隨地亂拋紙屑,因爲整潔的環境屬於大家;夜深人靜不要把電視聲音開得太響,因爲安靜的夜晚屬於大家……

二、感謝老師、同學教育、幫助之恩

現在的學生從某種方面來說,越來越不懂事,以前的學生秋遊時總能把所帶的食物與大家分享,總能給老師讓座位,而今的學生一上車就搶靠窗戶的座位,根本不顧其他同學及老師,更有的同學當老師爲他買水或食物後,他連聲謝謝都不說,認爲是應該的。在一次問卷調查中,85%以上的學生認爲,他們也能感知友善,也知道別人對他們的關愛與掛念,但往往總自私地認爲,家人朋友愛他們是理所當然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教育的悲哀。如何培養學生感恩心態,形成健康品格呢?

1.着力培養小學生感恩意識。小學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鶩遠,要從諸如教育學生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對老師有禮貌,尊重老師,樂於助人,關心理解父母,爲父母分憂等不起眼的實在小事做起,着力培養小學生的感恩意識。

2.以“感恩作業”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爲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把德育具體量化爲生活中一件件感動人心的細節小事,佈置感恩作業,如“今天你最感激誰”、“今天你是否惹人生氣”等,通過這種感恩反省作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三、感謝社會關愛之恩

學會感恩,不只是一種人際關係,也是一種社會關係,更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內化過程。

1.堅持正面引導,確認社會兩重性。在小學生中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在於使我們的學生健康地、系統地、較快地社會化。所謂社會化,即讓學生通過習得社會文化,積累社會經驗,接受社會規範,發展成爲一個適應社會變革並推進社會發展的社會成員。小學生處於認知社會的啓蒙階段,在各方面都不成熟,對當前各種社會現象的認識,往往帶有片面性和侷限性。因此,我們在介紹“社會”的時候,既要讓學生看到社會是一個相融的、平等的、開放的“大家庭”,必須唱響“主旋律”,堅持正面引導,讓他們看到正義和真善美;同時,也要讓他們認識到社會是一個複雜的、多變的、多元的“萬花筒”,防止教育過分理想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自認爲怎麼樣纔是最好的,但往往會事與願違,使我們不能平靜。要讓學生必須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順境、逆境,都是對我們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們才能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

2.確立現代意識,增強社會相融性。我們希望學生成爲一個現代的人,而現代人就必須不斷確立現代意識,不斷提高與社會的相融能力。在現代社會這個分工越來越細的巨大鏈條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自己的價值,每個人有意無意都在爲他人付出。當我們感謝他人的嘉言善行時,第一個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應該怎樣做,怎樣做得更好。也許,這只是一種非常單純的回報心理,然而於整個社會,則是非常有意義的良性循環。

3.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學校擴大教育渠道,豐富教育內容,實現學校德育一體化的重要途徑。來到社會上,走近大自然,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平時,儘可能提供更多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凝聚起他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諸如“尋找身邊知恩圖報的人”、“講述古今中外感恩故事”、 “爲地震地區捐款活動”等等,學生通過一次次社會實踐,接觸現實,拓寬視野,實現德育一體化。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學會感恩,感謝父母親給了我們鮮活的生命,無論貧窮與富貴,生活真好;學會感恩,感謝你身旁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幫助過你關心過你指點過你,還是怨恨過你傷害過你的人,畢竟都爲你豐厚的人生畫冊描繪過精彩的一筆。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永遠是小學道德教育的重要話題。

【小學生感恩手抄報圖片大全】有關感恩的手抄報圖片 第2張


小學生感恩主題手抄報:小學生感恩故事

小學生感恩故事(1):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個性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能夠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着柺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着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忙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明白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爲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爲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我的生命。

小學生感恩故事(2):

有一個城市發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緊張地進行。三天後,救援工作人員依稀聽得一處有“救命啊!快來救我的孩子啊!”順着聲音搜索,發現是從一片廢墟中傳出來的。拔開廢墟,發現一位年輕母親四肢撐地,腰背拱起,頂着殘磚碎瓦廢樑,而在擋住的空間下,有一個嬰兒,躲在他身下,熟睡着。這位母親不住地叨唸着:“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當救援工作人員把她們救上來後,她第一句話就問:“我的孩子怎樣樣?我的孩子怎樣樣?”醫護人員告訴她:“你的孩子很好,沒有危險。”當她一聽自我的孩子安全了,沒有危險了,情緒一鬆,暈倒了。醫護人員趕快把她送往醫院搶救。

這位母親之所以能撐到此刻,是她要救孩子出去這個強烈的念頭支撐着她,如果沒有這個信念,她自我也不能堅持下來。

小學生感恩故事(3):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之後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爲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立刻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我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狀況下,父母爲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爲這意味着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我。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狀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爲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小學生感恩手抄報圖片大全】有關感恩的手抄報圖片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