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蛟龍號手抄報圖片大全

蛟龍號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也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爲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啓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2012年6月,在馬裏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2014年12月18日,首次赴印度洋下潛。

2015年1月14日,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執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後一次下潛,這也是其在這個航段的第9次下潛。3月17日,搭乘“向陽紅09”船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正式安家青島。

2016年5月22日,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溝的最後一次科學應用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6579米。

2017年3月4日和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分別在西北印度洋臥蠶1號熱液區和大糦熱液區進行了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潛和第4次下潛。這兩次下潛都在調查區域發現了熱液噴口並獲取了硫化物樣品。5月23日,“蛟龍”號完成在世界最深處下潛,潛航員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鐘,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

2018年5月8日,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丁忠軍透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計劃於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執行環球航次。

基本介紹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爲7000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可在佔世界海洋麪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對於我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着重要的意義。

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在全球載人潛水器中,“蛟龍號”屬於第一梯隊。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類載人潛水器約90艘,其中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的僅有12艘,更深的潛水器數量更少,目前擁有6000米以上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除中國外,其他4國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爲日本深潛器的6527米,因此“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馬裏亞納海溝海試成功到達7020米海底,創造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新的世界紀錄。

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中國“蛟龍”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6月3日,“蛟龍”出征以來,已經連續書寫了5個“中國深度”新紀錄:6月15日,6671米;6月19日,6965米;6月22日,6963米;6月24日,7020米;6月27日,7062米。下潛至7000米,標誌着我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標誌着“蛟龍”載人潛水器集成技術的成熟,標誌着我國深海潛水器成爲海洋科學考察的前沿與制高點之一,標誌着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3年6月17日16時30分左右,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南海一冷泉區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潛人員出艙,標誌着“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任務順利完成。

蛟龍號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蛟龍號技術特點

技術優勢

1、在世界上同類型中具有最大下潛深度7000米,這意味着該潛水器可在佔世界海洋麪積99、8%的廣闊海域使用;

2、具有針對作業目標穩定的懸停,這爲該潛水器完成高精度作業任務提供了可靠保障;

3、具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測能力,可以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探測海底的小目標;

4、配備多種高性能,確保載人潛水器在特殊的海洋環境或海底地質條件下完成保真取樣和潛鑽取芯等複雜任務。

三大突破

近底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高速水聲通信、充油銀鋅蓄電池容量被譽爲“蛟龍”號的三大技術突破:

1、可穩穩“定住”

如同開車一樣,駕駛員的腳總放在油門上,難免產生疲勞感。“蛟龍”號駕駛員是幸運的,它具備自動航行功能,駕駛員設定好方向後,可以放心進行觀察和科研。

王曉輝介紹說,“蛟龍號”可以完成三種自動航行:自動定向航行,駕駛員設定方向後,“蛟龍號”可以自動航行,而不用擔心跑偏;自動定高航行,這 一功能可以讓潛水器與海底保持一定高度,儘管海底山形起伏,自動定高功能可以讓“蛟龍號”輕而易舉地在複雜環境中航行,避免出現碰撞;自動定深功能,可以 讓“蛟龍號”保持與海面固定距離。

2、懸停定位

一旦在海底發現目標,“蛟龍號”不需要像大部分國外深潛器那樣坐底作業,而是由駕駛員行駛到相應位置, “定住”位置,與目標保持固定的距離,方便機械手進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導致“蛟龍號”搖擺不定,機械手運動帶動整個潛水器晃動等內外干擾下,能夠做到精 確地“懸停”令人稱道。在已公開的消息中,尚未有國外深潛器具備類似功能。

3、深海通信靠“聲”

陸地通信主要靠電磁波,速度可以達到光速。但這一利器到了水中卻沒了用武之地,電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幾米。“蛟龍號”潛入深海數千米,爲保持與母船保持聯繫,科學家們研發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採用聲納通信。這一技術需要解決多項難題,比如水聲傳播速度只有每秒1500米左右,如果是 7000米深度的話,喊一句話往來需要近10秒,聲音延遲很大;聲學傳輸的帶寬也極其有限,傳輸速率很低;此外,聲音在不均勻物體中的傳播效果不理想,而海水密度大小不同,溫度高低不同,海底回波條件也不同,加上母船和深潛器上的噪音,如何在複雜環境中有效提取信號難上加難。

蛟龍號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潛水器類型

載人探險型

下潛能力強,可深入11千米的海底,但活動範圍有限,這種類型的深潛器不能靈活運行,它如同“深水電梯”,觀察人員潛到指定地點後就返回。下潛時間較短,每次下潛只能持續4-5個小時。不能在水下進行操作和科學研究,達到深度以後很快就要上浮,且下潛次數有限(僅能下潛幾次)安全性能低,缺乏經濟回報,僅能作爲探險、攝影和打破深潛紀錄等用途。

例:

1、首例挑戰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美國“曲斯特II號”,下潛深度達10916米的。

2、著名導演卡梅隆使用的”深海挑戰者”號深潛器,下潛深度10898米。

載人作業型

世界各國自主研發製造,用於深海探測科考項目。具有水下觀察和作業能力的活動深潛水裝置。主要用來執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開發和打撈、救生等任務,並可以作爲潛水員活動的水下作業基地。其下潛可帶來較大經濟回報。自航式潛水器,設計壽命長,具備幾千次的下潛壽命。

例:

1、美國是較早開展載人深潛的國家之一,1964年建造“艾爾文”號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4500米,在1985年,它找到泰坦尼克號沉船的殘骸,如今已經進行過近5000次下潛,是當今世界上下潛次數最多的載人潛水器。不過“艾爾文”號曾經發生過一次事故而沉入了海底,幸好沒有人員傷亡。過了整整一年之後,它才被打撈上來。

2、俄羅斯是當前世界上擁有載人潛水器最多的國家,比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號”和“和平二號”兩艘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6000米級,帶有十二套檢測深海環境參數和海底地貌設備,它們最大的特點是能源比較充足,可以在水下停留17小時至20小時。

3、中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最大下潛深度7000米級,2002年建造,已完成熱液取樣、生物採集、海底布放等多項深海科考項目。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在西太平洋的馬裏亞納海溝試驗海域成功創造了載人深潛新的歷史記錄,首次突破7000米,最深達到7020米海底。這意味着蛟龍號已經成爲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可在佔世界海洋麪積99.8%的廣闊海域自由行動。

蛟龍號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