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漢語言手抄報圖片大全

漢語言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漢語的歷史沿革


上古

上古漢語指夏朝以前到晉朝的漢語,是現存漢語的祖先。

周朝分封八百諸侯,而“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禮記·王制》)。

春秋初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尚有170餘個,戰國時期形成“七雄”,“諸侯力政,不統於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敘》)。

先秦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稱爲“雅言”的共同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述而》)

秦朝建立後,進一步規範文字,以小篆作爲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

中古漢語使用於南北朝、隋朝、唐朝和宋朝前期(公元7世紀到10世紀),可以分爲《切韻》(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廣韻》(公元10世紀)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漢把這個階段稱爲“古代漢語”。

語言學家已能較自信地重構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這種證據來自幾個方面:多樣的現代方言、韻書以及對外語的翻譯。

正如印歐語系的語言可以由現代印歐語言重構一樣,中古漢語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國古代的文學家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來總結漢語的語音體系,這些資料仍然是現代語言學家工作的基礎。最後,漢語的語音可以從對外國語言的翻譯中瞭解到。

近代

近代漢語是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以早期白話文獻爲代表的漢語。

現代

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2000年10月31日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爲國家通用語言。

漢語方言通常分爲九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淮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各方言區內又分佈着若干次方言和許多種土語。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官話方言分爲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登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七個次方言。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話白話文的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現代漢語標準,稱爲國語官方語言。

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彙》後,被採納爲中國官方語言的標準。

國共內戰之後,由於政治歷史原因,大陸改稱其爲普通話,臺灣依舊稱國語。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公佈《漢語拼音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爲拼寫和注音的工具。《漢語拼音方案》也是拼寫中國地名、人名和中文文獻等的國際標準。

對外漢語是以其他語言爲母語的國家或民族的人爲對象的漢語教學。也稱爲漢語作爲外語教學或者漢語作爲第二語言教學。相應專業爲高等院校培養具有較高外語文化修養且能以外語爲工作語言的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師,爲旅遊和各類涉外部門培養導遊和翻譯人才。

漢語言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漢語的分類

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通行於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河南、湖北局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南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語方言。官話方言分爲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七個次方言。北京官話分佈在北方東部,以北京話爲代表,蘭銀官話分佈在北方西部,以蘭州話爲代表,西南官話分佈在南方西部,以四川話爲代表,江淮官話分佈在南方東部,以南京話和揚州話爲江淮話的代表。上古時期的中原雅音在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後,分化成爲中古漢語語音。而現代“官話方言”,主要形成於宋元時期。官話在形成之後,在南北方分別發展,由分化成了南方官話和北方官話,爲以後中國各代的官方語言,北方官話至今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基礎(大陸稱爲普通話,臺灣稱爲國語)。使用這一方言的人佔中國人口的70%。

官話的明顯特點包括:除了江淮官話、少部分西南官話保留入聲讀[-?]之外,大部分官話方言失落了全部中古入聲,中古漢語中的“-p,-t,-k,-m,-n,-ng”韻尾只剩下“-n,-ng”,但出現了大量兒化韻“-r”韻尾。原本連接“i,ü”韻母的“g,k,h”聲母已被顎音化成“j,q,x”聲母。官話話在失去清濁對立的過程中,沒有經過劇烈的聲調分化,但出現了中古平上去入以外的輕聲。因此,官話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應產生的複合詞。上述現象在其他方言中比較少見。

吳方言

或稱吳語:以上海話或蘇州話爲代表,在中國江蘇南部、上海、浙江以及安徽南部、江西東部等地區使用。其中安徽西南部受贛語影響,浙江南部保留了較多古代百越話特徵,以至不能和作爲典型吳語的太湖片吳語通話。使用人數大約爲總人口的8.4%。這種方言的對清濁輔音的區分是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吳語保留了中古漢語的模糊入聲。吳語具有八個聲調: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

淮方言

或稱淮語(Lower Yangtze Mandarin),屬漢藏語系漢語族,分爲洪巢片、通泰片和黃孝片。通常將南京話和揚州話作爲淮語的代表音。

淮語分佈在江蘇省大部、安徽省中南部,湖北省東部、江西省九江市局部及其它省份的個別方言島,使用人口爲7000多萬,主體分佈於江蘇、安徽兩省的江淮地區。

淮語自東向西分爲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黃孝片(有爭議,屬江右民系),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絕大多數。

粵方言

或稱粵語:以廣州話爲代表,根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在廣東大部、廣西東部、香港、澳門和海外華人中被廣泛使用。粵方言是漢語中聲調最複雜的方言之一,有九個聲調(桂南勾漏片有十個聲調)。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之一。粵語包含了p,t,k,m,n,ng六種輔音韻尾。粵語內部的(勾漏話,四邑話,廣府話)分歧不大,但音調有差異。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爲總數的5%。但是粵語中沒有混合入聲,可以認爲粵語中保留的古漢語成分要早於吳語,但晚於閩語。

湘方言

或稱湘語:又稱湖南話,新老湘語分別以長沙話(新)及衡陽話(老)爲代表。按是否保留濁聲母分類,可分爲老湘和新湘兩類,其中濁聲母已基本清化的部分新湘語相對接近官話,但也有部分與官話差異較大的新湘語保留有部分全濁音及特有語音和詞彙。使用者約佔總人口的5%。歷史上湖南地區受到北方文化的強烈影響,故湘語內部差異比較大。並且有多個時期古漢語語音特徵之重疊。

贛方言

或稱贛語:又稱江西話、江右語等,以南昌話和撫州話爲代表,音系接近客家話,但核心詞彙差異較大。主要用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北部,湖北東南部、浙江西部等地。使用人口約5148萬(早先的3000萬不準確)。古全濁和古次清合流爲送氣音,梗攝字文白異讀。昌都片及長江沿岸一帶普遍存在全濁聲母,但多非嚴格的古清濁對立。多數地區”知三章組“或”知二章組”端讀,日母今讀仍爲鼻音。南昌話有七個聲調,輔音韻尾-t -k -n -ng,建寧、高安、臨川等地爲m n ng p t k。

客家方言

以梅州話爲代表,在中國南方廣泛使用,包括廣東東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廣西東南部、臺灣,及海外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雖然是一種南方方言,客家話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響中形成的,客家話因而在音韻和詞彙上保留了許多中古中原話的特點(如完整的-k、-p、-t、-m、-ng、-n韻尾)。使用客家話的人口大約佔使用漢語總人口的5%。

閩方言

或稱閩語:在福建、海南、廣東東部、臺灣和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的一些華人中使用。由於閩語的內部分歧比較大,通常分爲閩南方言(以泉州話爲代表)、閩北話、閩東話(以福州話爲代表)、莆仙方言和閩中方言。閩語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與中古漢語韻書存在直接對應的方言,其中以閩南語最具影響。但是,根據現有的語音學研究,閩語的音系相當接近上古漢語的音系。

閩南語,閩語之一,(狹義的,即閩臺片閩南話)共有“-m,-n,-ng,-p,-t,-k,-?”(貌似問號的國際音標是緊喉音。)在入聲 [-p/-t/-k] 消失之前,先發生‘入聲弱化’,[-p/-t/-k] 全部變成-?。山西方言、吳方言、江淮方言仍保有這種弱化入聲)”七種輔音韻尾。閩南語是漢語中聲調較複雜的方言之一,泉州音有8個聲調(不含輕聲),漳州音、廈門音、同安音、臺灣音通常有七個聲調(不含輕聲)。同時,閩南語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之一。泉州音和漳州音是其它支系的母語,閩(南)臺片的閩南語內部較爲一致。廣義的閩南方言還包括海南話、潮州話、浙南閩語等,使用閩南語的人口大約爲總數的4.2%。

晉方言

或稱晉語:晉方分爲八個片區,各片內部差異較大,溝通較爲困難。分佈在山西絕大部分以及陝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內蒙古河套地區等地使用,核心區以太原話爲代表,有入聲韻 [-嶗。在入聲 [-p/-t/-k] 消失之前,先發生‘入聲弱化’,[-p/-t/-k] 全部變成 [-嶗)。其白讀系統與官話差別大。

湘南土話

湘南土話,湘南土語,又稱之爲湘南語。主要分佈在湖南省南部的郴州和永州地區,內部差異較大。與粵北土話,桂北平話有近緣關係,統稱之爲土話。湘南土話不同於流行於湖南省大部分地區的湘語,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方言。對於湘南土話的歸屬問題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是湖南省四大方言(湘方言、西南官話、湘南土話、贛方言)之一。

代表方言:一,以資興說(Zixingsa)爲代表的土話區(白說),包括永興、桂東、汝城、安仁,是湘南土話與客贛方言的混合型。二,以嘉禾話爲代表的湘南土話雙語區,包括宜章、臨武、嘉禾、桂陽、藍山、寧遠,是同時使用湘南土話與西南官話的雙語區。三,以道州話爲代表的保留了湘語特徵較多的湘語土話,包括冷水灘、零陵、東安、雙牌、道州、新田、江永、江華與桂北平話關係密切。

平話

在廣西的部分地區使用。傳統上將桂南平話歸於粵語,有人主張將桂北平話當成孤立的土語存在。

漢語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漢語對世界的影響

對《牛津英語詞典》的影響

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TheOxfordEnglishDictionary)公佈,該詞典2016年3月更新版收錄了500個新詞語,其中13個含有漢語元素的詞語來自中國香港特區,如charsiu(叉燒)、yumcha(飲茶)、milktea(奶茶)、daipaidong(大排檔)等。它們頗具地方特色,多以粵方言拼音顯示。

擁有150多年曆史的《牛津英語詞典》被認爲是最全面和最權威的英語詞典,並被譽爲英語世界的金科玉律;每個詞語被其收錄都要經歷一個漫長而慎重的過程。這一巨型詞典自2000年起每隔3個月便將詞典內容更新一次,現已收錄超過60萬個英語詞語,其中含有漢語元素的英語詞語就有1500多個。

《牛津英語詞典》中的漢語藉詞有的源於普通話,如fengshui(風水)、tungoil(桐油)、papertiger(紙老虎)、Maoism(毛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有的源於粵方言,如kowtow(磕頭)、pakchoi(白菜)、samfu(衫褲)等;還有的源於閩方言,如satin(緞子)、kylin(麒麟)、oolong(烏龍茶)等。這些含有漢語元素的英語詞語通常採用音譯、意譯、音意合譯、音譯加詞綴和語義再生這五種方式來產生,它們或多或少都經過了一定程度上的“英化”改造,基本上都融入了英語的詞彙體系和語用系統。

除了漢語藉詞外,《牛津英語詞典》還收錄了一些含有漢語元素的表達方式(即“中式英語”),如longtimenosee(好久不見)、nocando(不能做/幹不了)和loseface(丟面子)。雖然這些中式英語不符合傳統英語的表達習慣,但英語民族卻喜聞樂用。據美國“全球語言監測”(GLM)機構的專家預測,隨着漢語影響力漸增,用不了多久,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nomoneynotalk(沒錢免談)、addoil(加油,用於鼓勵他人)等中式英語也會進入這一詞典。

《牛津英語詞典》不斷收錄含有漢語元素的詞語和表達方式,不僅豐富了英語的文化內涵,而且也促進了英語的全球化發展,還反映出漢語對英語的影響與日俱增。正如中國語言學家周海中教授所言:“隨着中華民族與英語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頻繁,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及表達方式將會越來越多,從而進一步推動英語的國際化、多樣化進程。”

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2014年9月,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監督局表示,漢語可能會被列入俄羅斯中學生統一國家考試科目。

據悉,俄羅斯統一國家考試既是中學畢業考試,也是高校入學考試。統一考試的外語科目現包括英語、法語、西班牙和德語等科目。畢業生可根據所選院校要求自願選擇進行外語考試。

2015年起,漢語將出現在全俄中學生奧林匹克比賽科目中,比賽優勝者將可享受政府資助名額的錄取優惠。

漢語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