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高中地理教師學期工作計劃怎樣寫

高中地理教師學期工作計劃怎樣寫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中地理教師學期工作計劃怎樣寫,爲了能讓學生獲得系統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以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本學期對該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採取了教學具體措施,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寫好

高中地理教師學期工作計劃怎樣寫

高一地理教師工作計劃範例

【篇一】

一、教學理念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2、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係的活動。

4、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

二、本學期教學任務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學。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題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其核心內容是人文地理環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類狀況(人口問題)-人類居住在什麼地方(聚落問題)-人類幹什麼(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人類對其生產生活活動的反思(人地關係問題)及其反思結果(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點

1、從公民的素質教育出發,不追求學科知識的系統性

2、爲高中地理課程學習打下必要的知識基礎

3、採取案例學習的思路安排課程內容

四、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所教高一地理4個班,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地理學習,初步瞭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學習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爲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複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A班學生有深度學習的好習慣,缺乏的是活潑的氣質,但又內斂的風度。經過一個學期教學活動,學生已經整體接受地理學科,並形成良性關係,在學習方式上,學生逐漸養成了有效學習方式,地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不斷增強,需要的是知識加深和拓展,平時高考題型的滲透。

B班學生地理基本素質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較大,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

存在着許多問題,特別是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很不紮實,缺乏必要的識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技巧。

五、教學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寫好教案。爲充分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益,精心備課,抓好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基礎上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綱,進一步處理好重點和難點,地理教學中強化落實知識重點及難點的解決途徑,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2、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運用生產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閱讀材料、活動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主要是《導與練》),並及時批閱、講解作業。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去認識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4、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5、適當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上課,並補充課外知識,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6、針對當前的高考改革,加強學科內和學科間的滲透,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

【篇二】

一、指導思想

1、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爲指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爲目標,抓好常規教學,轉變教學理念;

2、在總結實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作爲教學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務。

3、具體教學過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爲指導,根據地理學科和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過對地理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地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地理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地理意識,汲取地理智慧,開闊視野,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況分析

1、課標分析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教材分析

(1)本學期高一地理採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學期教學內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紹人地環境的基礎知識、人文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要求學生能獨立或合作進行人文社會的分析和調查;(2)掌握閱讀、分析、動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全冊六大單元。

(3)新教材每節課的知識容量都非常大,教師必須學會處理好教材與課標的關係、學生活動與完成教學任務的關係,特別是人文數據、理論的不斷更新,更需要老師認真備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

3、學生分析

存在的學習問題

(1)高一學生由於初中對地理課不夠重視,無論學科知識、學科能力都較薄弱,新課程以專題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他們來說會存在較大困難。

(2)學生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會有較大的興趣,但專題式的探究學習,部分學生會感到有困難,不易把握知識點。

三、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教學措施備課時重點研究教材和學生,圈出難點、重點,把知識分爲了解層次、識記層次、掌握並運用層次,針對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做到有的放矢,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記住常識。

2.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要做到先管後教,以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爲主,運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手段,以及學生所見所聞的現有知識,激發其學習熱情,啓發其積極思維,開拓其動腦、動手能力。

3.課堂練習應緊扣課堂講解的內容,從易到難,深入淺出,循序漸進,以中低檔題目爲主,做到有梯度有層次地推進教學,使學生能在識記、聽懂課堂內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對,從而達到消化課堂內容,體驗成功的感覺

4.作業批改時教師應做好總結,把那些學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記錄下來,以利於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查漏補缺。同時,教師要做到認真批改,對那些掌握得好的學生不吝表揚,差等生鼓勵支持,中等生促進加油提高,批示時注意語言的感召力,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

5.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抓好“記憶改變學習計劃”,開展班級競爭,激發其學習動力,限度地調動其積極性,教師應通過適當的知識競賽讓學生參與競爭,達到成績總體提高的目的。

6.教學進度的安排。由於新課程內容設計新而多,且教學時數少,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壓縮,對教學進度抓緊抓好,力爭在期末考前一週(第19周)結束上課,以保證期末考的複習備考時間。

【篇三】

一、指導思想

1、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爲指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爲目標,抓好常規教學,轉變教學理念;

2、在總結實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作爲教學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務;

3、具體教學過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爲指導,根據地理學科和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過對地理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地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地理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地理意識,汲取地理智慧,開闊視野,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這部分內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礎,選取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社會經濟活動,探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特點及與社會因素、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從而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地理問題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別是能夠對“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中涉及到現實生產、生活中地理現象、地理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

三、教學措施

爲更好落實學校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我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着手來進行教學。

(1)強調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習慣。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落實基本的學習過程及課前預習,課堂高效聽講,課後複習整理三個基本環節。

①課前通讀教材,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礎知識梳理。發現問題,標記問題爲課堂有針對性的“解惑”做好準備。

②上課時,活躍思考,認真聽講,踊躍發言,使“疑惑”在45分鐘內真正排除,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③課後再次通讀教材,整理課堂筆記,特別是對預習過程出現的問題要細緻的做好記錄。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測自評試題。

(2)落實活動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湘教版教材的特點和我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大力推進教材活動實踐。爲此,將公佈本學期的地理活動安排。學生分組做好活動項目的選擇、準備、實施,特別是學生活動的指導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層面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合作探究,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使興趣更濃厚。

(3)注重知識小結和單元測試的講練,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每單元結束後,將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重難點的複習,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網絡化體系,並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精選單元測試題,結合學生學情反饋,做好試題的講解和薄弱知識點的講練。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資源,不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標尺。立足課標,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動”、“閱讀”的針對性,合理選“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現有的知識體驗層次,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體驗中尋找資源,有效補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達到共鳴。本學期我會通過網絡學習,同行交流,師生討論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1、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寫好教案。

2、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運用生產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閱讀材料、活動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主要是《基礎訓練》),並及時批閱、講解作業。

4、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四、課時安排

第三章區域產業活動

第一週第一節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地域聯繫2課時

第二週第二節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2課時

第二三週第三節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繫2課時

第三週第四節交通運輸佈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課時

第三單元練習及分析2課時

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

第四周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1課時

第二節人地關係思想的演變(自學)

第三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1課時

第四節協調人地關係的主要途徑1課時

第四單元練習及分析2課時

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第五週第六週第一節認識大洲5課時

第七週第二節認識地區4課時

3月份月考及試卷分析2課時

第八週第三節認識國家4課時

第九十週第四節區域差異5課時

第十一週第五節區域經濟聯繫2課時

第十二週單元練習及分析2課時

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十三週第一節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爲例

第二節溼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以洞庭湖區爲例

第十四周第三節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以田納西河流域爲例

第六節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以珠江三角洲爲例

地理信息技術應用

第十五週第一節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1課時

第二節遙感技術及其應用1課時

第三節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1課時

第四節數字地球1課時

單元練習及分析1課時

會考總複習

第十六週宇宙中的地球3課時

第十七週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3課時

第十八週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2課時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課時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