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怎麼改善孩子動不動就說“死”的習慣?

怎麼改善孩子動不動就說“死”的習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種情形每天都發生至少一次,每次大約五分鐘左右。家裏沒有任何人會說這種話,和老師溝通後,學校也沒有其他的小朋友這麼說,向孩子詢問下,他也說沒有人教他,是他自己這麼想的。

後來只要孩子再說出這種話,我會說:“死掉的話,就不能跟愛他的爸爸、媽媽、哥哥在一起了,而且也不能跟很多小朋友一起玩。”但半年下來,這種狀況到現在都沒改善,每天講的次數愈來愈多,甚至老師也向我反映孩子在校也會有這種行爲。請問專家,這種情形要如何改善呢?

怎麼改善孩子動不動就說“死”的習慣?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黃柏嘉回覆:

聽到五歲半的孩子反覆表達“想死”的念頭,想必父母的心情一定既緊張又擔心。從認知發展階段來看,五歲半的孩子會對死亡感覺好奇是很正常的反應,多數成人可能很難想象,這個年紀的孩子普遍已經開始思索關於死亡的相關概念,他們會去想死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也開始想象死亡發生在寵物、家人或自己身上,那會是一個怎樣的經驗?如果成人沒有刻意迴避或壓抑的話,通常他們也會願意跟成人談談自己的疑問與想法。

五歲半的孩子因爲認知上的限制,他們對於死亡的定義與父母認定的概念差異很大,對他們來說,死亡的意思比較接近“離開”或是“睡着”,是暫時的,也是可以恢復的。父母在聽五歲半的孩子說到:“我想死,死了就不會不開心了。”請不必慌張,這句話可以替換成“我想離開(睡着),這樣就不會不開心了。”介入處理的重點可以多放在不開心上,將能更有效的幫助孩子。以下簡要介紹兩個介入的角度:

以坦然、開放的態度看待孩子對於死亡的疑問:孩子思考死亡的過程中,很容易會產生許多的焦慮、緊張、害怕。若是父母願意接納孩子的說法,並給予迴應與支持,將有助於孩子解決心理的疑惑與負向情緒。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是個困難的挑戰,有固定信仰的父母可以從信仰的焦點切入談論;或是挑選與自己信念相近,且與死亡有關的繪本;又或者以父母自己的切身經驗,與孩子進行討論。

看到孩子“想死”話語背後的需求:若是與孩子開放的澄清死亡的疑問之後,並沒有改善孩子動不動就說死的習慣,那麼可以合理的猜測孩子想死的話語背後,還有其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從提問的描述中,可以猜測孩子想表達的可能是:“我遇到一些不快樂的事情,還沒有能力處理,我真的好想逃開!我需要幫忙!”想死的話語或許只是孩子求助的方式,此時父母真正需要做的,不是制止孩子動不動說想死的口頭禪,而是多深入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與交友狀況,並提供孩子必要的引導與協助,增加孩子面對這些困難情境的能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