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偷錢到底是爲了什麼?

孩子偷錢到底是爲了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偷錢到底是爲了什麼?

孩子偷錢到底是爲了什麼?

也許每個人都有過偷家長錢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知道偷錢具體是爲了什麼,也許是某個零食,某個玩具...在成年人的字典中,“偷”是可恥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孩子的眼裏,也許並不知道“偷”的真正含義,當孩子偷了錢,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訓斥,而是耐心的講道理。

  原因:孩子偷錢爲了什麼

上網玩遊戲,買零食吃,買喜歡的文具、玩具,買想看的書,給同學送生日禮物,跟同學出去玩等等,當這些需要不能以正當方式從家長那裏要到錢時,只好“私拿”。家長應控制過激反應情緒,冷靜分析一下孩子爲什麼要偷錢,分析出真正原因纔有利於解決因其他壞習慣和不良行爲而產生的偷錢後果。

一般的孩子偷錢只是偶爾行爲,帶有父母不會發現的僥倖心理。記者在採訪調查中發現,很多孩子都曾有過偷拿家長錢的行爲,有的家長還向記者承認他們小時候也有過偷拿父母錢的經歷,與“學壞”、“犯罪”無必然聯繫。三毛在她的《傾城》專輯裏收錄的《膽小鬼》一文,就是記敘她小時候偷錢的一段往事。“說着說着,發覺姐姐弟弟們在笑,原來都偷過錢,也都感覺不好過,這一段往事,就過去了。”

有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和偷錢成惡性循環,形成壞習慣後,就需要家長耐心地說教,採取適當的方法糾正孩子的行爲偏差。

有的孩子明明自己有零花錢,但是還是喜歡去偷,不偷就覺得不舒服,成了一種“癖”,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羅學榮教授稱,偷竊成癮的孩子患的是品行障礙。這時家長一定不要諱疾忌醫,應帶孩子到正規的心理診室進行治療。

  建議:尊重孩子,正確引導

“一致性原則”

因爲每個家庭對孩子都是“多對一”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首先要堅持“一致性原則”,使孩子明確體會到家長的教育意圖和核心,否則容易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現在很多家長會有一種體會,即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乖巧聽話、懂事明理,老師也經常表揚。可一回到家裏,就專橫跋扈、自私自利,造成這表裏不如一的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家庭都存在有“安全帶”現象,即孩子表現不好,父母批評指正時,爺爺奶奶可能出面袒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利用這種“安全帶”。所以,家庭成員在管教孩子上一定要堅持“一致性原則”。

“忽視原則”

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恰當的使用“忽視原則”,比如,孩子摔倒了,到底扶不扶?有很多家長可能說不扶,要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其實這種回答也是錯誤的,孩子摔倒了,家長應該視而不見,用不着鼓勵,因爲摔倒了自己站起來是應該的。在這方面,我國的家長可能要更多的借鑑日本、韓國的育兒之道。這點對孩子日後的自立自強很有幫助。

“堅持性原則”

“堅持性原則”也是家長要謹記的,妥協只能是孩子不良行爲習慣的開始。如果孩子要買一件玩具,家長不答應的話他就會哭,從小哭到大哭,到撒潑,家長一開始也許會堅持,但當孩子哭得死去活來時,家長也許就會妥協,這種妥協勢必會導致孩子以後養成這種習慣,而這也正是現今“小公主”、“小皇帝”慣用的伎倆。

“適時延遲原則”

“適時延遲原則”是一種很好的做法。不要讓孩子認爲只要他一提出要求就很容易得到滿足,對於家長來說,要讓孩子養成勤儉的習慣。一些確實有益有用的物品,可以與他達成協議,比如說,從自己的零花錢中節省出來購買或勤工儉學攢足錢後再買,這樣孩子會懂得勞動的價值、生活的艱辛,當願望實現時也更會有滿足感。

“鼓勵性原則”

這是很多家長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要注意鼓勵不能氾濫。盲目性鼓勵只會讓孩子驕傲自大,不知深淺。“鼓勵性原則”用得得當,對孩子的自信心、榮譽感、歸屬感的培養都有好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