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3歲前的寶寶最需要父母的陪伴

3歲前的寶寶最需要父母的陪伴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歲前的寶寶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因爲孩子在3歲前各方面的形成對日後來說十分重要,親親寶貝小編建議,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父母應該花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寶寶,不要讓老人、保姆全權照顧,或將孩子放到幼兒園。

3歲前的寶寶最需要父母的陪伴

  1、3歲前最好把孩子留在身邊

白天家長工作繁忙,將孩子託給幼兒園或者家裏老人照顧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但是3歲前是孩子性格、行爲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角色的缺失不但不利於孩子的啓蒙教育,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有消極影響。

在孩子的眼睛裏,爸爸如山一般雄偉,媽媽似海一般溫暖,爸爸媽媽是無可替代的。3歲前孩子需要感知到父母的愛,獲得安全感。即使工作再忙,爸媽每天也應該保證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寶寶呆在一起,聊聊天、做做遊戲,參與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不錯過與孩子快樂的每個時刻,這你和孩子最最珍貴的財富。

  2、媽媽篇:寶寶兩三個月能認出媽媽

寶寶在兩三個月時,就能感知到“媽媽”與別人不一樣;七八個月大的寶寶就能表現出對媽媽的依戀,表現出“認生”。寶寶雖然對外界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也需要安全感和媽媽的保護。由於孕期、母乳的關係,會對媽媽有更多的依戀,這階段的寶寶眼睛裏就只有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這是寶寶讓自己變得安全的共生幻想,孩子潛意識中認爲,媽媽就是“保護神”,對媽媽有很強的依賴感。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是第一個“好朋友”。媽媽這個“好朋友”角色是非常重要呢,媽媽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愛和安全感,是寶寶發展社交能力的重要力量來源哦!在孩子睡覺前和他講個牀頭故事,給他最溫柔的撫摸、親吻,道聲晚安。寶寶時刻感受着媽媽的溫柔和愛,有了這一份安全感,寶寶才能更好地去面對外部世界,建立更多良好的人際關係。

安撫孩子分離焦慮。3歲前媽媽還是儘可能地在孩子身邊照顧她,給他最大的安全感。但是媽媽白天確實有工作,那就需要做好孩子分離焦慮的心理撫慰,讓他明白這些分離是短暫的,告訴他你很快就會回來和他玩。讓他知道,媽媽一直都在他身邊。

下班抱抱孩子。下班回來,有時候媽媽真的很想立刻倒在沙發上。但,你絕不想給孩子留下一個疲憊、遲鈍,甚至對他漠視的印象吧。進家門前打起點精神,一邊喊着孩子名字一邊進門。孩子出來迎接媽媽的話,媽媽要捏捏孩子的臉蛋,抱抱他,大聲地誇讚他,讓他體會到媽媽的存在。

  3、爸爸篇:爸爸角色不容忽視

很多爸爸認爲自己既不細心又沒耐心,照顧孩子的工作還是給媽媽承擔,自己打打雜就好。但其實在孩子3歲前,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視的。父親對孩子“愛”的價值觀的確認、個性的均衡發展以及身份的確認都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經常和媽媽呆在一起的孩子,個性比較敏感,對新環境的適應時間比較長。相反,如果和爸爸互動比較多的孩子,則會比較勇敢,喜歡探索新事物,個性上會更加的獨立和自信。

2歲半左右的孩子開始產生性別意識,專家指出男孩子會模仿父親的所有行爲來確認自己的性別身份,在這個過程中,爸爸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學習的榜樣,其實這無形之中培養了孩子有擔當、獨立、果斷的品格和冒險創新精神。而爸爸的愛在早期便奠定了女兒一生對異性的看法。爸爸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響到女孩子的價值觀和擇偶觀。

  爸爸可以這樣做:

父子“親密接觸”。買一個懸掛式嬰兒揹帶,鼓勵爸爸經常把寶寶放在裏面帶着,這能加強他與寶寶的親密關係。空間上的接近是加強父子聯繫的最自然方法,尤其是當一天快結束時,寶寶往往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讓爸爸把寶寶放在揹帶裏,出去轉轉,媽媽就能有個時間稍微休息一下或者做些自己的事了。

打造“父子空間”。每天儘可能抽更多的時間陪寶寶聊聊天,爸爸還可以陪寶寶玩玩具,做遊戲,比如可以玩“舉高高”遊戲,爸爸把孩子舉到空中,每次一玩,寶寶就會瘋得不得了,咯咯直笑,寶寶和爸爸的感覺就更親近了。

反抗期做好情緒控制。兩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產生後心理上的第一次飛躍。這個時期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現是鬧獨立,千方百計擺脫大人的擺佈,試試自己的本事。一些爸爸對於吵鬧不已的孩子感到厭煩,甚至用打罵的方式制止孩子的叛逆。對於愛反抗的孩子,爸爸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態度,充分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是可以改變孩子的。過於粗暴的方式很傷親子關係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