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導航目錄: 1.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2.寶寶打人家長如何自處
3.寶寶打人的原因
4.家長對待寶寶的打人行爲要注意


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1、立規矩。這並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覆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2、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

3、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後幫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積木,他要不回來,就打小朋友。這時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禮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請他還回來。

4、關心他的病痛,疲倦,飢餓,儘量替他解決好。

5、提高他的能力。由於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圖拼不上、踢球踢不準等。這時可以幫助他做好這些事情。並在以後着意訓練。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

6、提高自信。經常注意表揚他好的行爲,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這就好了。
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第2張


寶寶打人家長如何自處

首先,家長要接納孩子的社交困境,從心開始對寶寶設身處地的考慮
專家羅文浩認爲,“很多時候,成年人往往誤解了孩子的世界。”“兒童的社交能力並非意味着他必須彬彬有禮、見誰叫誰、謙讓合作、沒有衝突,兒童社交能力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我們教給他,他就會了,一勞永逸了。社交能力是在不斷的體驗和練習中逐漸開發的。無論成人還是兒童,社交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認可他人存在、體會他人情緒、接納他人行爲,這些都需要我們積累大量的經驗才能練就。”

其次,家長要接納孩子之間的社交“衝突”
小巫說:“面對孩子之間的衝突,家長們往往備感頭痛。因爲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了這樣一個理念:衝突是壞事情。我們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疆界,一旦起衝突,就意味着關係破裂,所以我們一向避免衝突、壓制衝突。因此我們也難以接受孩子之間發生衝突。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從動物界學到一些東西:小獅子打打鬧鬧的時候,獅子媽媽和爸爸都懶懶地躺在一邊,不理不管不干涉。因爲它們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們解決矛盾,雖然能夠取得一時的和平與寧靜,卻阻撓了幼獅生存技巧的開發進程。打鬧是在爲幼獅成年做準備。”

再者,家長要耳濡目染學禮貌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向孩子示範社交場合的禮節,比如見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見等。平時在家裏,家人之間要注意使用文明語言,如“勞駕”“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別客氣”等等。孩子吸收性的心智,會將這種禮貌內化,日後時機成熟,他自己準備好時,會自然融入行爲當中。
最後,家長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寶寶要懂分享
讓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徵求孩子的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則尊重孩子的意願,告訴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切忌家長說了算,爲了顯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給他人,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兒”。在家裏,讓孩子分清每個人的所有權,未經許可,不能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邊,拿到他人玩具之前,一定要徵得對方同意。
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第3張


寶寶打人的原因

* 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幹,於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 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於是就打人。

* 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 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後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 看電影、電視上有大人的鏡頭,很好玩,於是就模仿。

* 父母嬌慣。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形成了習慣。

* 尋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時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時候,只好做一些比較強烈的“動作”:打,來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導致煩躁,比如在餓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況下,大人就比較多。

* 生活變化大,不適應。比如,搬遷、換保姆、上幼兒園等。不知怎麼回事,又不會表達,於是揮動手臂,無目的地亂打。
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第4張


家長對待寶寶的打人行爲要注意

1.不要訓斥打人的寶寶,因爲寶寶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時錯誤的,突如其來的訓斥只會讓孩子感覺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爲孩子打人而揍孩子,孩子不會理解家長的用意,只會覺得受到傷害, 這樣會讓孩子不再信任家長。

3.父母一定不要鼓勵孩子去報復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過來報復的話,最終的結果只會是受害者越來越多。

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