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不是寶寶不聽話,是你這個當媽的不會說話

不是寶寶不聽話,是你這個當媽的不會說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位小學特級教師回憶說,當年自己第一次進班的時候,帶一年級的手工課,教小朋友疊小紅花。一向認真細緻的她做足了準備工作,疊小紅花的每一個步驟都爛熟於心,胸有成竹地帶着材料和春風般的笑容開始上課。

結果沒想到,那節課可把她給累壞了。

滿教室跑前跑後,全是舉起來的小手——都沒聽懂。

多年以後,已經成爲業界大咖的她仍然記得自己教學生涯的第一節課,當年的她想的很明白,說的很清楚,做的很周到,但是七八歲的小朋友卻一點兒都沒聽懂。

從那以後,每當備課的時候,她總是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年級的小朋友,去聽,去想,去理解。

不是寶寶不聽話,是你這個當媽的不會說話

另一位幼兒園特級教師當下表示“於我心有慼慼焉”。

終身從事學前教育的她,舉手投足間透出溫婉嫺雅的氣質。

有一天她和朋友聊天,說到幼兒園的小朋友最喜歡吃太陽蛋。

朋友問,太陽蛋是怎麼做的呢?

她一邊說,一邊緩慢優雅地示範:

“平底鍋刷好油,磕一個雞蛋,磕一個雞蛋,磕一個雞蛋……”

朋友立馬說:

打住!你說“磕一個雞蛋”就可以了,幹嘛還要“磕一個雞蛋,磕一個雞蛋,磕一個雞蛋……”

她一下子就樂了。

因爲她平時就是這麼教幼兒園的小朋友呀!

只有用這樣重複明確的語言和動作示範,小朋友纔會理解。

而朋友剛好是高中教師,多年任教下來,從來沒有想過一個簡單的磕雞蛋的動作,還需要重複重複再重複。

這幾位教育界專家的聊天,讓我醍醐灌頂。

他們幾十年的教育經驗讓我意識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

不同年齡特徵的孩子,對語言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那我們是怎麼做的呢?

“寶貝,把你的玩具整理起來吧!”

——1歲的娃一臉懵逼。

“寶貝,自己穿褲子好不好?”

——2歲的娃一臉懵逼。

“寶貝,用筷子吃飯吧!”

——3歲的娃一臉懵逼。

……

如果你對這些場景還沒有感覺的話,不妨試想一下下面這個場景:

“媽媽,給我做個松鼠桂魚吧!”

——你一臉懵逼。

你會去怎麼做?

我猜,你有三個選擇:

第一,拒絕他。

第二,尋求外援——叫外賣or下館子。

第三,上網查詢具體操作步驟。

要準備:桂魚、幹澱粉、番茄醬、鮮湯、糖、香醋、酒、鹽、蒜瓣末、筍丁、香菇、豌豆、豬油、蝦仁、麻油。

第一步:將桂魚去鱗及鰓,剖腹去內臟洗淨瀝乾。

第二步:各種配料洗淨備用。

第三步:一手用抹布按住魚身,把魚頭切下。

第四步:一手按住魚身,用快刀把魚肉貼着骨頭片開,注意尾巴這裏不要斷開,翻面再片開另一片魚肉,然後把魚肚子這裏帶刺的肉給片掉。

……

不能再說了,口水已經流一地了。

所以,當你說:“寶貝,把你的玩具整理起來吧!”

孩子會怎麼做?

第一,拒絕你——“不要!”

第二,尋求外援——“媽媽幫忙!”

第三,你可以告訴他具體的操作步驟。

有人會問,整理玩具、提褲子、使用筷子,這不是已經說得夠具體了麼?

不不不,具體是什麼?

本山大叔早就告訴過我們啊!!!

“把大象裝冰箱,總共分三步:

第一,把冰箱門打開;

第二,把大象裝進去;

第三,把冰箱門關上。”

What?!

我已經想象到你內心的一萬匹神獸呼嘯而過了。

來來來,follow me!

我的小豌豆現在兩歲。

我教他整理玩具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第一,請小豌豆把紅色的小汽車拿過來;

第二,請小豌豆把小汽車放在玩具箱裏;

第三,請小豌豆把蓋子蓋上。

哇!媽媽看到小豌豆整理了玩具耶!

我教他提褲子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第一,請小豌豆兩隻手一起抓着兩邊的褲腰(邊說邊把他的雙手放在位置上);

第二,請小豌豆兩個手使勁往上提,把褲子提到小肚子的地方;

第三,(發現前面提上了,小屁股還露在外面)請小豌豆用雙手抓着屁股後面的褲子上,使勁,提!

哇!媽媽看到小豌豆自己把褲子提起來了!

不是寶寶不聽話,是你這個當媽的不會說話 第2張

看,其實挺容易的呢!

但其實也挺難,難的是意識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

著名兒童行爲研究學者、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阿諾德·格塞爾博士認爲:心智和身體是不可割裂的,孩子的頭腦發育和身體發育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習以爲常的事情,是因爲我們重複做了幾千上萬遍,而孩子的認知水平是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的。所以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爲,“就是這樣啊!”“提褲子”還要教嗎?但孩子卻無法理解“提褲子”的真正含義,只好報以置之不理。

但孩子置之不理的內心裏,都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媽媽,請你幫我自己做。

其實,孩子其實非常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他們來說,在獨立的過程中獲得的快樂是無可比擬的。但“自己的事情”“怎麼做”?沒有任何一個人生來就掌握各種生存技能,這就需要父母提供一把助力“授人以漁”,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做”。

喏,有沒有恍然大悟呢?

原來教孩子做事情,居然這麼簡單。

幫孩子自己做,幫他們成爲一個獨立的個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從學會好好說話開始,一起走,慢慢走。

P.S.說一點題外話,其實好好說話,不僅僅適用於面對孩子,也適用於面對其他家人哦!

舉個例子:

我婆婆離家兩年,十分想念從小帶大的外孫女。爲了一解她的相思之苦,我和老公決定教她使用微信視頻聊天。

在小豌豆睡着之後,我在奮筆寫稿,老公自告奮勇教婆婆學習視頻聊天。

沒過一會兒,就聽見婆婆說:“我不要你教,你說的我聽不懂,我等莞爾忙完了教我。”

老公有點兒沮喪地跟我說:“我說得挺明白啊,打開對話框,點擊加號,視頻聊天,夠清楚了,媽怎麼就聽不懂啊!”

我一聽就笑了,對於手機一族來說,這是再簡單不過的幾次點擊。但是對於從未用過智能手機,識字水平有限的婆婆來說,這樣的教學簡直跟聽天書一樣。

我跟婆婆說,要想視頻聊天,首先有這幾個步驟:

第一,看到最底下這個綠色的小方塊了麼?(我把手機頁面設置成正下方只有微信一個圖標,避免她混淆)用手指頭點一下它。

第二,看到這個小雪人的圖片了嗎?這就是大姑子的微信號,你點一下小雪人。

第三,點進去之後,你會看到右下角有一個小加號,就是這個,點一下。

第四,看到有一個攝像機的圖標,再點一下攝像機,攝像機就代表着視頻聊天。

第五,會出來兩個橫條,上面的那個就是視頻聊天,點一下它。

第六,你就等她接通,就可以聊天啦。

“我們再回顧一遍,我一邊說,你一邊做。

綠色小方塊——小雪人——小加號——攝像機——視頻聊天——等對方接通。”

經過三遍反覆演示,婆婆已經完全掌握了這門新技能。

教學效果簡直太顯著了!怎麼說呢?

現在,婆婆已經成爲手機達人。

請叫我中國好媳婦[得意臉]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